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思”与“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思”与“辩”
摘要:思辨,是一种思维路径,是一种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众所周知,高中作文在应试中占比很大。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明确学生作文中
会出现的问题。

例如,不会就事论事,文体意识比较淡薄,又或是写作比较随意,语言散漫等等。

然而适合的教材或是系统的教学计划,只是具备了作文有效教学
的基本条件。

抑或说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保障,而真正的有效性,还要通过教学实
践才能达成。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提出一些思考经验总结和有效的做法,希望能为
有关教职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作文思与辩
1.思辨的必要性
首先,每一次作文课前后都需要及时了解学情。

了解学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目
前的写作状况,明确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作文训练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
水平。

因为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如果缺少了对学生的考察和了解,那么
指导势必会失去针对性。

“有效”便无从谈起。

所以,了解学情是作文有效教学
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学生作文中的共性、了解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从而使每一次的作文教学富有层次性和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在高考中,语文作文命题越来越针对性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
因此,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思考,是对大脑输入的深化处理;辨析,是对深入处理后信息的辨别分析。

综合
言之,思辨能力就是以分析信息为基础,对事物和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估,
最终形成能够解决问题的决策或结论的能力。

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蕴含着古
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

因此作文的思辨是带有哲学的逻辑倾向的立体的
而非平面的、多维的而非单一的的思维能力。

而培养思维路径则有三点:一是要
由表及里,深入本质;二是要做到—分为二,辩证思考;三则是需要多维视角,
全面联系。

2.如何培养思辨能力
作文的思辨性是指思考辨析能力。

若想体现思辨性,需要在文中体现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对自身的思想。

思辨性质的作文不能出现棱角过于分明的观点,也就是说论证角度不能过于偏激。

具体解释为,在提出论点时,要充分考虑论点
的适用条件,并且在论述的时候加上客观条件的叙述。

其次,转换说法需要展示
必要条件,要避免绝对的、过激的、有失偏颇的论点。

三是客观思辨,一分为二
地分析问题。

作文在分段的时候,不要固执己见,要对现有的观点重新审视和反思,做到辩证地自我认识。

这一段落应该一方面指出自己论点中正确的一面,然
后还应该客观承认自己观点存在的局限性。

例如,2011年广东卷高考作文就可用思辨思维进行审题立意。

从社会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社会回到以人为本、社会由对立状态
回到互帮互助状态等。

从人生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迷途后返回原位置,
如浪子回头,又如陶渊明归隐,李白走出官场,苏东坡在贬谪之路的回到内心等;人生进取策略的调整,如策略、方法错了,重新改变;成长是一种慢的过程,欲
速则不达,请回到自然节奏等。

从心灵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人的精神和
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人要进行文化补钙,回到读书原点,让精神快餐回到
经典的慢吞细嚼等。

总之,写思辨性的作文,要把握好两点的平衡——理性与感性并重。

在审题
时确定思想方向,写作论证时要平衡事实论据和感性渲染,论述不能过于理性,
空洞乏味,也不能充斥过重的个人思想色彩。

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平衡。

论述不偏
不倚,写作态度折中,对材料的认识要公正客观。

缺乏思辨性,这是一般考生作
文的通病。

我们在着手一篇文章时,应该由浅入深,提升思维品质。

许多考生在
写思辨性作文时,不是完全“无知”,而是缺少思维的深度。

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知其然,不
知其所以然,就会导致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而忽视在“为什么”上的深入发掘。

3.针对性教学
要培养中学生科学的认知能力,形成一定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且需要针对
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分别对待,进行针对性教学。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世界
观的形成是其科学思辨能力培养的关键。

众所周知,世界观是人们对周遭世界的
基本看法和观点。

而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黄金阶段。

所以,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任课教师合理的引导和正确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诸如人文、历史、情感的判断,就能趋于理性。

除此之外,要针对学生的性格差异、年龄特点
分别进行引导,并使之形成科学的判断能力。

总的来说,面对目前缺乏个性和人
文关怀的机械化、模式化作文教学环境,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主
动性,要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写出有人文关怀、有
自己主动思考结果的充满血肉的真作文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辨考察的是一个人的逻辑思考能力。

在对这一类作文题进行审
题立意时,一定要贴合题目给出的材料本身,细细研究,并尝试着提炼出材料的
主旨。

然后,所提炼出来的主旨,就可以作为即将要写的作文的立意。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倾向于认为,书上所说的知识就一定是对的。

对于书上与媒体上的知识,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全盘接受,觉得那就是事实和真理。

但事实上,很多权威的观
点并不是那么“坚不可摧”。

哥白尼的“日心说”与伽利略的落体实验,都是在
向已有的权威理论发出挑战。

批判意识要求我们挥手告别生活中种种的“理所当然”,经过批判,经过独立思考的思想,才是经得住考验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朱倩倩.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辩证思维训练策略[J]. 学语
文,2020,6(6):65-66. DOI:10.3969/j.issn.1003-8124.2020.06.023.
[2] 王玲英.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学生辩证性思维的培养[J]. 当代教
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1):792. DOI:10.3969/j.issn.2095-
6711.2017.11.655.
[3] 叶明洪.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创新思维训练——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举隅[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75-78. DOI:10.3969/j.issn.1674-7798.2010.05.022.
[4] 钱洲军. 辩证思维与高中话题作文写作[J]. 教学月刊(中学
版),2006(24):31-33. DOI:10.3969/j.issn.1671-7058.2006.24.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