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
教材分析
新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氧化还原身背两重价值,一是社会价值,二是学科价值。
社会价值体现在能源、材料、食品、环境等方面均涉及氧化还原知识。
学科价值体现在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提升。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因此,我们说氧化还原反应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②复习巩固初中从得氧、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③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①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②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
②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③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并能准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
一、教知识:
1.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可以从有无电子转移进行分类,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通过学生尝试画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的交叉分类示意图,进一步理解
四种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的关系,认识到用有无电子转移对反应分类更为本质。
4.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方法:
1.运用对比、类推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学会分析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三、培养一种思维品质: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四、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归纳结论,并且结论要经得住实践的检验;要建立实证精神,科学需要证据支持。
五、渗透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反应,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物质的性质,实现物质间转换,实现能量的转变,使化学反应更好地被人类控制和应用,为人类造福。
教学用品:
投影仪;锌-石墨-硫酸铜原电池装置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
化学反应前
但反应前的微粒在重新结合成新物质时,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电子的
我们依据化学反应是否有电子转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倾听、记忆
学习另一种给反应分类的
方法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
S+O2SO2
CuO+H2Cu+H2O
Fe+H2SO4=FeSO4+Cu
思考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
定义
使学生从微观角度去
认识反应,去给反应
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单质生成或有回答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
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2、化合反应:①、②
分解反应:③、④
置换反应:⑤、⑥
复分解反应:⑦
⑧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
型。
【讨论分析】
【学生总结】
1、置换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
反应
3、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均为
氧化还原反应
4、有单质生产的分解反应均为
氧化还原反应
学会用图示法总结
知识结构关系
板书设计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
2、实质:电子的转移
3、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反应:升—失—氧
还原反应:降—得—还
5、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①做电池(选修2中学习)
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④实现物质的转化
课后反思:
从对学生的调查来看,学生初中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在这里没有必要再去强化这种认识。
教师直接从实验室如何得到氯化钠
引入,学生举出了一些反应,挑了两个代表性的反应进行分析,找出两个反应微观上的不同点:HCl + NaOH =NaCl + H2O
2Na + Cl2 = 2NaCl
这个引入有什么好处?
(1)避开对学生思维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的原有概念(即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更容易建立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认识。
(2)站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及分类方法的角度入手,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如NaOH与HCl的反应,是典型的复分解反应,是典型的离子反应,在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学生对此认识已经比较清楚,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离子的角度认识这个反应。
对于Na与氯气的反应,学生对其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是熟悉的,但对于这个反应没有更深入的认识,其发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与NaOH和HCl反应的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就成为学生认识的一个需要发展的障碍点,也就使本节课核心内容的深入讨论有了依据和载体。
(3)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应用:既然是要得到氯化钠,其组成元素就是钠元素和氯元素。
则寻找的反应物就应该是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的物质,然后才是物质发生反应的类型,这样学生就已经在不自觉的应用分类方法认识物质和反应了,也使得本节课建立一个新的认识物质及其反应的新视角的教学活动变得很自然,因为人的认识总是要发展的,要更加揭示事物的本质。
(4)是可以区分出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整体的还是零散的,是结构化的还是无体系,例如,按类思考的学生就优于单个反应考虑的学生。
了解学生思维的情况,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例如引导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按类思考,可以使学生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