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中国的圣哲纷纷这样赞美“水之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造吗?中国的圣哲纷纷这样赞美“水之德”
中国圣哲中对于水都有美好的赞叹,一般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事实上,山水皆是自然的衬托,所以不论骚人墨客或诗人雅士,莫不对水兴起无限的感怀。

当孔子面临水边的时候,他曾深深地感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篇》,而《孟子·离娄篇》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而朱子为之注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

然其可指其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

”程子对水亦有感而发,他说:“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

观儒家的另一泰斗荀子对水更是赞美有加,在《宥坐篇》中荀子曾有如是之描述:“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何?孔子曰:夫水,大徧而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而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刃之谷不惧,似勇。

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

绰约微达,似察。

以出以人,以就鲜系,似善化。

其万折也,必东,似志。

”由以上荀子描述孔子论水之德,可知水之盛德无穷。

按水之为德,不可胜数,如水之生泽万物而不为私,甘居卑下,或曲、或方而不拘形式,一切循理而行,而合乎天地之正义。

又水貌滉滉,流而不竭,似道之流行而不穷,普施天下,所以近乎道。

又水流无远弗届,临百丈悬岩,急流涌下,似若勇士之奔腾,而具有大无畏的勇气。

至于水所流之处,所经之阬坎,必注平之,而不分高低,这表明水有齐平之德,如法律之公正。

又水盈满不待,概而自平,可说是最好的量斗,代表公正的衡器,不偏不倚,而无私阿。

又水流无孔不入,无微不至,代表水之临在及察微观者。

且水性洁净,
能洗滌一切污秽,似能善化一切,为万物而除污,故水有洁净之德。

且水奔流,虽经百折,而终不屈服,表明水之恒德与志气,所以说君子见大水必观,这是荀子描述孔子对水之感怀及叹赏的妙句。

又在《宥坐篇》荀子描述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则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焉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

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抚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这些都在在说明了水有持平之德,是以劝人勿欹、勿满,否则必遭倾覆的命运。

是以圣知之人贵应守愚,功盖天下者,当知挹让,勇力充沛者,当知守怯,而勿轻敌致败,即富甲天下者,亦当守谦,盖富贵而骄,自取其咎,这些都是由观水的联想和反省而得到的智慧。

《大略篇》更本乎《易》理,说明了平地注水,水流湿,夫类之相从也,盖物各从其类,彼此相惜。

老子对水更是称誉有加,可说是以水为喻的哲人,他极重水之为德,在《道德经》中以水为喻之篇章甚多;如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四十三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六十六章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七十八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和,莫能行。

”老子以水性喻人之善德,河上公曰:“上善之人,如水之性”,因为水好施与,而不与万物争,更处世人所不愿意处的卑下之地,故相似于道。

水善利万物而不自求多利,润泽树木花草,却不求居功,所以老子以水为德之最高典范:要人们效法水之为性,排除一切束缚和界限,像水一样地洋洋无际,涵泽万有而不计较,凡所施为莫不善仁。

且水无为而大有为,象征其豪迈向前的勇气,在在值得人
们去效法。

水就表面观之,既柔且弱,但当其汇集则坚强无比,其来势如排山倒海莫之能御。

老子教人当效水德之性,平时柔顺,当刚强时则当效水之冲力,以无比的汹涌浪涛,向前奔腾,且江海因其低下,所以有涵藏之功,故为政处事者尤当学效水之洋洋,能处其卑,方如是始能荟萃天下人之力量,正如江海之不择细流一样,一般认为柔弱无法胜刚强,老子在七十八章所谓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本是藉水性以做比喻,未必教人真正地永处于柔弱的状态。

水似柔弱却刚强无比,老子要人们学会乃如水之坚强,在有能容,能让,能涵的美德,但到了一定的限度,当效水的攻坚能力,沛然莫之能御。

所以老子要人们学效如水之刚强,但却应当避免过刚则折的顽劲。

按孔子亦教人当效南方之强,而非北方之强;见《中庸》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由是可知孔子亦倡以柔为强,且特以南方之强作为比较。

老子是南方的强者,孔子甚为钦佩,虽孔子未云向水德学习,但其不主张强梁和暴力,则显然可见。

老子所说的柔弱是以柔为怀的刚强,中国气功中亦以轻功,柔功为倡,唯有能柔能刚的弹性力量,始能胜过一切艰困和阻碍。

故老子的重点在乎教人效水内在之涵藏,俾有容、有量。

更宜效水之静存心若镜,无微不照,亦唯有心善渊的人,才能几于道,而发挥出无比的智慧。

有人认为道家的以水为法未免消极,这是未善读《老子》的结果。

以水为法在《荀子》中言之甚详,水具公平性、平衡性、勇往性、洁净性和无微不至性。

历代来如孔子、孟子、程朱诸子莫不赞叹有加。

老子要人效水之德,乃在顺乎自然之性,知卑下,谦恭,有让与不争之可贵;但水亦有积极的一面其冲决、奔腾、怒吼是无与伦比的,水之为德,唯其能柔所以能刚,唯其能曲所以能全,这也是大易哲学曲
全原理的应用。

所谓智者若水,正是深体此中涵藏的妙理,并以之应用于人生与为政之方,庶几可收无尽的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