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2018-2019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时间得脚印》说课稿
说课者:吴丽珠一、说教材
本文就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得课文都就是阐释事理得说明文。

本单元得目标就是激发科学探究得兴趣,培养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得品格。

由于本课又就是自读课文,所以我打算本课用导学案来讲授,有目得得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得阅读积极性。

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得合作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

梳理课文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得说明层次。

2。

明确单句成段得句子得作用,体会本文生动有趣得语言、
3.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得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得方法、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得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得探索意识与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得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得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得思路,弄清说明得层次,感受说明文语言得生动、准确。

四、说教学方法
对本课时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谁瞧见过时间?……时间把它得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瞧到、不曾了解得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得,不仅仅就是时间得脚印,
而且还有无数得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得岩石,便就是一部历史得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时间得脚印》,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翻开时间得书页、
(二)自主预习
1、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掸( ) 踪迹( )( ) 装置( )( )
烘烤( )( ) 腐蚀( )( ) 沙砾( )( )
山麓( )( ) 沟壑( )( ) 龟裂( )( )
帷幕( )( ) 海枯石烂( )( )( )( )
(三)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得语言概括本文得内容。

(2)岩石就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得?
(3)说说岩石就是怎样记录下时间得脚印得。

(4)分析课文得结构,理清作者得思路。

引出话题( - 段)-—记录时间
岩石就是如何记录时间得毁灭与( —段)
时间得脚印( —段) 无字得( - 段)
读懂岩石得记录得意义增加、
( —段) 找寻 .
(设计意图:梳理课文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得说明层次、)
2、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怎样理解文章得标题?
(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得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得诗?
(3)第4自然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得内容就是否偏离主旨?
(4)岩石得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得踪迹。

这就是岩石记录时间得第一种方式;岩石记录时间得第二种方式就是
它保存了许多得历史痕迹。

阅读第22~29自然段并分组讨论,回
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得痕迹?
(5)阅读第28、29自然段,回答问题:人类就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得发展历史得?
(设计意图: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得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得方法。

)
3。

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找出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得段落,分析它们承启了哪些内容,体会独句成段得作用。

(2)找出文中得拟人句,体会其中得表达作用。

(3)“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得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得岩石”,这一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设计意图:明确单句成段得句子得作用,体会本文生动有趣得语言、)
4。

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要概括这篇散文得中心主旨。

本文就是一篇读物,同时又就是一篇很好得说明文。

文章从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得。

作者借助生动有趣得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
得,并说明地球上还有更丰富得记录,号召读者去。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得探索意识与科学精神。

)
5。

课堂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 - 段)——记录时间
岩石就是如何记录时间得毁灭与( —段)
时间得脚印( —段) 无字得( —段)
读懂岩石得记录得意义增加。

( —段) 找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