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 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大湾区都位于( )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2)下列对四大湾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京湾区位于关东平原,优良港湾众多,经济发达
B. 纽约湾区位于美国东北部,濒临大西洋,交通便利
C. 粤港澳湾区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D. 旧金山湾区科技力量雄厚,是“世界硅谷“所在地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四大湾区分别是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中国的粤港澳湾区,均位于北半球。

故选A。

(2)粤港澳湾区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但是该地矿产资源不足,故选C。

【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个地市组成,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10时47分,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69°59.9’S,94°04.2'W)位置与冰山碰撞,致使船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

经检修后考察船驶向距事发地最近的我国南极科考站。

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雪龙号与冰山碰撞的位置大致在下列那点附近()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图中四个的科考站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城站和泰山站的季节相反
B.四个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中山站在泰山站的正南方向
D.北半球冬至日,长城站的白昼最短
(3)科考队到达泰山站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环境恶劣,无生命现象
B.常遇烈风、酷寒
C.看到北极熊在嬉戏玩耍
D.此时黄河正值汛期
【答案】(1)D
(2)D
(3)B
【解析】【分析】(1)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极点俯视图,读图可知,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由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①点的经纬度是80°S,85°E;②点的经纬度是80°S,95°E;③点的经纬度是70°S,85°W;④点的经纬度是70°S,95°W;由题意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69°59.9'S,94°04.2'W)位置与冰山碰撞,可以判断D正确。

(2)长城站和泰山站都在南半球,季节相同;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中山站在泰山站的正北方向;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长城站的白昼最短;故答案为:D。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环境恶劣,无常居人口现象;科考队到达泰山站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黄河正值枯水期;故答案为:B。

【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
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

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3)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3.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B点的半球位置是()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2)A点属于()
A. 低纬度
B. 中纬度
C. 高纬度
D. 南温带【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B点的经纬度是(40°S,10°W);由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可判断,该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故答案为:C。

(2)根据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A点的纬度是20°S,位于低纬度区;故答案为:A。

【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4.将1:100000的某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制作成一幅新图。

新图与原图相比()A. 新图图幅面积是原图的2倍 B. 新图表示的内容比原图简略
C. 原图上某河流的长度为10厘米,新图上长20厘米
D. 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
【答案】 C
【解析】【分析】将1:100000的某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为1:50000,新图的比例尺大,表示的内容详细;原图比例尺与新图比例尺比较,原图上某河流长度为10厘米,新图上长20厘米,新图图幅面积应是原图的4倍。

故答案为:C。

【点评】比例尺缩放问题: 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以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乘以n;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乘以(1 + n);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乘以(1-1/n);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乘以1/n。

5.如图是某同学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演示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方向是a
B. 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
C. 此刻①地正处于黑夜
D. ①地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答案】 D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与图中b方向相符;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24小时;此刻①地正处于面向太阳这一面的白昼;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所以位于东边的①地比西边②地先看到日出,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

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

6.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A.66.5°S,90°E
B.66.5° N,90°W
C.66.5°N,90°E
D.66.5°S,90°W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B.②点位于东半球
C.③点有极夜现象
D.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66.5°S,90°W。

(2)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①点66.5°S位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②点位于135°E,东半球,B正确;③点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C错误;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D错误。

【点评】(1)为了精确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经纬网。

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2)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0°经线和180°经线是划分东经度和西经度的界线。

7.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文献中发现,每年某日的正午太阳光会恰好照亮阿斯旺一口深井(北回归线上)井底的水面,而不在井壁上留下一点影子,此时位于其北面的亚历山大城的一座方尖塔会在地面上投下影子(图1)。

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埃拉托色尼通过文献资料推测地球的形状是()
A. 圆形
B. 球体
C. 椭圆
D. 方形(2)出现图1现象这天,地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图1中亚历山大城方尖塔影子朝向()
A. 正东
B. 正南
C. 正西
D. 正北
【答案】(1)B
(2)D
(3)D
【解析】【分析】(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B。

(2)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图上的④位置。

故答案为:D。

(3)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该地区北方方尖塔正午影子一年四季始终朝北。

故答案为:D。

【点评】(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
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物体影子朝向与太阳光线照射方向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北方,而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南方。

(极昼极夜地点除外)
8.下图为联合国缴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联合国徽章图案()
A. 是从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
B. 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
C. 所示区域为北半球
D. 纬度范围为60°S~60°N
(2)联合国徽章所示()
A. 地球上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相当
B.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 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 四大洋之间没有相互连通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通过海陆分布可知,A.图中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故A错误;B. 图中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5个同心圆组成,故B正确;
C. 图中所示区域跨南北半球,故C错误;
D. 图中纬度范围为60°S~90°N,故D错误。

故答案为:B(2)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无论怎么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热带地区陆地少,海洋面积大;地球上的四个大洋,彼此连在一起;故答案为:C。

【点评】(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
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9.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关于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河流由南向北流
B. 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
C.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D. 村庄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河流既有自北向南流,也有自西向东流;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是北高南低,村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答案为:B。

【点评】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高原,平原是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丘陵海拔一般大于200米小于500米;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10.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A. 自西南向东北
B. 自东北向西南
(2)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图分析其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但没有给出经纬网或指向标,只能采用一般定向法来判断方向。

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甲村庄位于河流沿岸和公路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①一般方法,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②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③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国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
B. 乙国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C. 乙国位于欧洲东部
D. 甲国西临大西洋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图中甲是巴西,乙是法国。

巴西主要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地处南美洲中部和东部,东临大西洋。

法国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地处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故答案为:B。

【点评】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地跨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

东临南大西洋,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接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

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

12.下图为柳州市高速公路局部示意图。

家住柳州市市中心的陈馨与全家自驾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途中她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块标志牌(下图),标志牌指示当前位置与县城驻地的距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起点到终点,陈馨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A. 由南向北
B. 由北向南
C. 由东向西
D. 由西向东(2)看到标志牌时,陈馨最有可能位于()
A. 融安县
B. 鹿寨县
C. 柳城县
D. 融水苗族自治县【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图中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以看出,陈馨的前进方向大致是自南向北.
(2)由图可知,当他看到标志时,离三江自治州有132千米,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大约在图上离三江5厘米处,此时陈馨最有可能位于柳城县.
故答案为:(1)A;(2)C;
【点评】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13.地球的形状是()
A. 正球体
B. 天圆地方
C. 不规则的球体
D. 圆形【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

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14.2018年10月23日,全球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市举行。

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为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示意图(地球运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 位于北半球,向北运动
B. 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
C. 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D. 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10月23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也就是图中的丙段,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2)10月23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也就是图1中的丙段,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还在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各地气温越来越低,白昼时间越来越短。

故答案为:(1)C;(2)D;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5.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正确表示图中C地地理坐标的是()
A. (0°,30°W)
B. (10°S,10°E)
C. (20°N,30°E)
D. (10°N,60°E)(2)图中A地位于B地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3)图中A,B,C,D四地中,属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答案】(1)C
(2)D
(3)D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20°N、30°E);结合题意。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得,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结合题意。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A、B、C、D四地中,属于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的是D。

故答案为:(1)C;(2)D;(3)D;
【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6.下图a为我国海南岛,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河流上游流域为主要水源林区。

图中b为世界某岛屿,四周的珊瑚礁在海啸肆虐时保护岛屿安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一架飞机从a岛飞往b岛,是从()
A. 大西洋飞往北冰洋
B. 印度洋飞往太平洋
C. 北半球飞往南半球
D. 东半球飞往西半球
(2)海南岛()
A. 位于中纬度、热带
B.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 ①区域为该岛主要工业区
D. ③区域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
(3)据图文资料推断()
A. a、b两岛时间相差12小时
B. a、b两岛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C. 若相同速度环岛骑行一周,则a岛比b岛用时更多
D. 若相同强度的海浪对海岸破坏a 岛小于b岛
【答案】(1)C
(2)B
(3)C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材料分析可知,a为海南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濒临太平洋;b为毛里求斯岛,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濒临印度洋。

由此可判定,飞机从a 岛飞往b岛,是从北半球飞往南半球、从太平洋飞往印度洋。

故C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
A.海南岛位于低纬度,地处热带,A不符合题意;
B.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B符合题意;
C.③区域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为该岛主要工业区,C不符合题意;
D.①区域为山地,为主要水源林保护区,D不符合题意;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海南岛,b为毛里求斯岛。

A.a、b两岛相差(110°﹣58°)÷15°≈4个时区,时间相差4小时,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纬度可判定,a、b两岛均位于热带,无极昼极夜现象,B不符合题意;
C.ab图幅相同,a图比例尺小于b图,则a图范围大;由此可判定,若相同速度环岛骑行一周,则a岛比b岛用时更多,C符合题意;
D.因为b岛四周的珊瑚礁在海啸肆虐时保护岛屿安全,因此,若相同强度的海浪对海岸破坏a岛大于b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3)C。

【点评】(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

太平洋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