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10春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10春试卷
试卷代号:5224
2022春季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考试
文学概论试题(闭卷)
问题编号12345总分2022年5月
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宇宙、和。
2.中国古代类似的命题,如“观物取象”、“量物取象取真”,反映了文学观念的模仿理论;中国古典文论中的“风教”或“启蒙”理论和西方的“寓教于乐”理论反映了文学观念的实践理论;中国先秦的“诗言志”理论反映了表现主义的文学观念;孔子的“诗兴”观和歌德《浮士德》的创作实践反映了以下文学思想;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一般倾向于说“语言是创造意义的东西”和“相信语言的地位高于意义”;在文学读者问题上,“强调阅读是读者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阅读行为”,反映了文学观念。
3、文学就其本质来说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第二,;第三,。
4.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言系统、表意文字、和。
5、文学文本的构成层面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余意层;第五,衍意层。
6.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是文学文本在呈现艺术形象时所使用的语言模式。
它主要包括:、表型及其多种表现类型。
15224#文学概论试卷第1页(共6页)
7.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是文学文本的特定文化形式。
它主要包括:高雅文化文本、文化文本和文化文本。
8、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涉意性、物质性、中介性和。
9.文学语言是一种基于特定文化语境的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审美语言,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在形式安排上具有陌生化特征,在意义生成机制和阅读效果上具有语境化特征。
得分评卷人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文学作品倾向主要是指作家在作品中表达的倾向()
a、思想认识
b、理想抱负
c、情绪情感
d、审美价值取向2、历史上关于雅的表述方式是()
a、文学属于下列哪种艺术类型
a、视觉艺术
b、听觉艺术
c、想象艺术
d、空间艺术4、黑格尔所称“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指的是()
a、艺术想象力B,艺术表现力C,把握客观世界D,把握人心5。
“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哈姆雷特典型的原创性B,哈姆雷特典型的历史性C,社会生活的复杂性D,哈姆雷特典型的多义6。
属于文学抒情本质的是()
a、现实评价
b、自我表现
c、审美体验
d、艺术形式7、不属于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a、期待视野B,左右读者C,正确思维D,不同观点8。
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
a、文字的科学
b、文章的学问
c、文化的载体
d、语言的艺术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
a、真实性B,科学性C,新颖性D,含义10。
文学批评的错误态度是()
a、实事求是
b、客观公正
c、艺术民主
d、炒作作品
25224文献导论试卷第2页,共6页
得分评卷人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题目后的括号内打“√”
或“×”(表示判断正确或错误)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
()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和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在文学理论研究中不起作用。
()
3、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文学创作对于社会生活有很大的依赖性。
因此,作家的创作只能是被动的,只能臣服于生活。
()
4.幻想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不是现实生活,因此不能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
6、真实性是文学创作的生命,所以虚构的文学作品没有什么价值。
()
7、文学创作要求客观真实,所以不能有任何倾向性。
()
8.许多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在这方面,它们与政治和道德教育没有区别。
()
9、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所以文学也应属于造型艺术。
()10、文学
形象具有间接性,因此在表现方式上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表现力不如其它艺术形式。
()
评分员4。
简短回答问题(5个问题,共30分)
1、什么是共鸣?(5分)
2.作者的角色是什么?(5分)
35224#文学概论试卷第3页(共6页)
3.什么是文学阅读?(6分)
4、什么是媒介优先?(6分)
5.什么是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模式?(48分)
5224#文学概论试卷第4页(共6页)
评分员5分。
讨论问题(从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共20分;注意澄清话题)
1、举例说明什么文学形象及三种文学形象的特征?
2、结合自身文学阅读感受说明什
么是文学阅读的后效?答(第题):
一、填空(每个空格0.5分,共20分)1。
作品、艺术家(或作者)、观众(或读者)2。
体验理论、语言理论和文化理论
3、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文学要表情达意
4、蕴藉、阅读期待、开放
5、语言层、形
象层、意蕴层6、再现型、象征型7、大众、民间8、语境依托性9、蕴藉性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2、b
3、c
4、a
5、d
6、b
7、b
8、d
9、a10、d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4、简短回答问题(共5
个问题,30分)
1、共鸣:(1)共鸣是读者阅读过程中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
(2)通
常有两种不同情形:一是指读者与文本作者发生共鸣,二是指读者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3)共鸣是阅读过程中读者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达到强烈程度的表现,(4)
同时也离不开读者对文本意蕴的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5)因此,共鸣是文学阅读的高峰。
(共5分,每小点1分)
2.作者角色:(1)作者角色是指文学创作状态下现实与审美之间的虚构或虚拟的角色。
(2)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属于一个既不是真正的个人,也不是作品中的人
物的特殊角色,因此他可以灵活地在作品中变成一个人物,走出去充当旁观者。
(共5分,第一小点3分)
3、文学阅读:(1)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过程。
(2)这
一过程包括发生、发展、高潮和后效四个阶段。
(3)文学阅读具有消费、鉴赏与认知等
功能,体现出个体意义、社会意义和世界意义。
(4)文学阅读状况包含高雅文本阅读、
大众文本阅读和民间文本阅读三种状态。
(共6分,每小点1.5分)
4.媒体优先:(1)媒体优先是指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首先依赖媒体的情况。
(2)
文学写作必须高度重视媒介,文学文本最终会以媒介的形式出现;同时,读者也需要通过
媒体参与文学阅读。
(3)任何文学文本都必须在媒体的帮助下呈现给读者,媒体往往先
于语言
55224#文学概论试卷第5页(共6页)
文字对读者有影响。
(总共6分,每小时2分)
5、文学批评及文学批评模式:(1)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特定文学现象所
做的富于理性的分析和评价。
(3分)(2)文学批评模式是指特定的文学批评体现出来的理论原则、独特要素及其组合方式。
(2.5分)(3)文学批评模式主要有传记批评模式、社会历史批评模式、心理分析批评模式、语言批评模式、文化批评模式等。
(2.5分)
(共8分)五、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共20分)
问题一的参考答案:
(1)文学形象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
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三种形态。
(4分)
(3)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学形象,主要包括意义、含蓄和晦涩。
(需要举例)(5分)
(4)文学意境是通过读者的感会于心,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方式呈现的、具有
韵味无穷的特点的审美画面,主要特征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
(需要举例说明)(5分)
(5)文学模式是一个人或事物的形象,它与一个独特的个体表现出普遍性或共同特征。
其特点是独创性、历史性、多义性和感染性。
(需要举例)(5分)
(6)三种文学形象在具体文学文本中往往相互渗透。
(1分)(满分20分,没有举
例或举例不准确,酌情扣除该要点3分)
问题二的参考答案:
(1)后效,是文学阅读高潮完结后的效果延续过程,同时也是整个文学阅读的最后
阶段。
(3分)
(2)后遗症是文学阅读让读者产生共鸣、净化和理解,并让这种效应持续一段时间。
(这个延续期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来解释)(8分)
(3)阅读过程和高潮中的种种效果,常常在阅读结束后并不立即隐退,而是顽强地
驻留于脑际,自觉或不自觉地反复重现,或显或隐地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道德追求和审
美理想取向。
(需要结合自身阅读感受说明这种延续效果)(9分)
(满分20分,未结合具体阅读体验或结合不合理,酌情扣4-5分)
65224#文学概论试卷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