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的消费安全谁来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品的消费安全谁来保护
作者:李标
来源:《雷锋》2019年第02期
保健品、药品领域的消费安全问题频发,成为社会之痛。
當下,“权健”风波牵着许多人的心。
权健公司由保健食品起家,随后业务拓展至卫生品和医疗业务,不少产品披着科学的画皮,行欺诈之实。
所谓“烈火焚身若等闲”的火疗法、“正骨之行始于足下”的正骨鞋垫、“将全球顶尖技术日用化”的卫生巾等,都是骗人的东西。
对权健涉嫌犯罪的诸多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相信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权健事件再一次表明,必须百倍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高高举起法律之剑,对一切假冒伪劣、骗人害人的行径严惩不贷。
现在,对商家的不法行为,一旦查获,虽然也有罚款等措施,但处罚过轻,不足以形成威慑力。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日前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透露,将建立违法严惩制度,对故意违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处以巨额罚款,强化刑事责任追究。
同时建立巨额赔偿制度,在涉及群众生命健康领域,加大对消费者的直接赔偿力度。
实际上,自去年长春长生疫苗案件发生后,惩罚措施就明显在加强。
该公司被处罚款达91亿元,对涉案的高俊芳等18名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里,一是巨额罚款,再不是“罚酒三杯”式的象征性罚款,而是罚得你身心俱痛,乃至倾家荡产。
二是越过民事范畴,强化刑事追责,让违法者坐牢。
只有如此重拳,方能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决不可触碰食药安全红线,否则必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民众所以会去购买假冒伪劣商品,其中一个原因是受到有关企业商家虚假宣传的蒙蔽,因而在加强对保健品、药品的监管中,要高度重视对宣传的监管。
在欧盟,保健品的正式名字是膳食补充剂,它是食品,不是药。
这是在保健品宣传中都必须遵守的一条“铁律”。
怎么使用它们有明确的“规矩”,十分严谨。
官方网站还附上欧盟食品安全局的科学意见链接,以便公众查询。
这表明,保健品、食品的宣传要实事求是,并且做到公开透明,不能胡乱吹捧、暗箱操作。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