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统编理念 提升语文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行统编理念提升语文素养
萧燕梅
看到这个主题我有些发蒙,毕竟我们并没有实际去接触统编版的教材,只在几次的培训中稍微了解一些,因此,如何在统编理念下来提升语文素养,确实难以考量。

我也只能借助各位专家的文献结合自己的所思提出以下的设想。

在多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

现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

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

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采用以人文性为中心的主题单元建构。

和之前的教学比起来,最近几年的教学要活跃得多,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

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了,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

某一单元每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或者中学的语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一单元或者某一课,能让学生具体学会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

例如总是要求“有感情地朗诵”,从一二年级到初三都是这样,到底怎样做到“有感情”?朗读有什么方法?并没有提示;思考题中总是见到诸如“抓住关键词”“发挥想象力”之类要求,可是如何让学生怎样去“抓”、去“发挥”,也不见方法交代。

“统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更加清晰。

教学方法也有所改变。

一、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
“统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

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

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统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等等。

比如小说的教学我们要抓
住哪几个方面呢?我们抓人物的形象、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只要把这三个要素抓住了,小说的目标就清晰了。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二、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鼓励海量阅读。

(1)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

(2)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

(3)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

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

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

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

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现在的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孩子们不读书,读书少。

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新教材虽然也往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量还是不够的。

三、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教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

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

针对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温儒敏老师提出的以下重要观点:
1.识字教学,“认写分流,多认少写”。

2.多元认字好处多
3.重视古诗文教学
4.慎用多媒体
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看似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这样的多媒体运用对语文学习没有好处。

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还是要回归语文本真。

最后我想说,新教材的使用肯定会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会有些困难。

但这会刺激和带动我们的教研,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从长远看,不但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教师自身,这肯定是一个专业成长的一次好机会。

也让孩子在歌声与微笑中说学习真好玩,伴随新教材一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