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学生班级学风考评制度(意见稿)2011092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学生
班级学风考评制度
4、考评内容
学院学风考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风考评总分(S )内容主要分成学生学科成绩(A )、课堂学风(B )、班级基础建设工作(C )、校园学术科技类活动(D )、宿舍文明(E )、公共场所文明(F )六个方面,其中学生成绩(A )占30%,课堂学风(B )占15%,班级基础建设工作(C )占25%,校园学术科技类活动(D )占10%,宿舍文明(E )占10%,公共场所文明(F )占10%。

学风考评总分按以下公式计算:
S=0.30A+0.15B+0.25C+0.10D+0.10E+F 5、考评程序
5.1班级申请:各班级填写《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风建设优秀班级申报表》,填写内容包括:学生学科成绩、校园学术科技类活动情况、班级基础建设工作等。

5.2学风建设组审核并评选:任课老师填写《班级课堂表现测评表》,学风建设小组收集并统计宿舍文明考核和班级课堂表现测评情况,辅导员根据班级上报资料给各班班级建设和公共场所给分,学生工作办公室组织学生会干部和信息员审核班级申报材料,最后汇总出评选结果。

5.3表彰先进:每学期评选前四名为先进班集体,授予“学风建设优秀班级”荣誉称号并给予表彰,奖金1000元。

第三章 学生学科成绩
学生成绩(A )计算公式如下: A=A 1+A 2+A 3(+A 4)-A 5
其中:A 1——成绩及格率(满分35); A 1=40
及格率 A 2——成绩优秀率(满分35);A 2=40
优秀率
A 3——四级考试通过率(满分15);A 3=20
CET4通过率 A 4——六级考试通过率(满分15);A 4=20
CET6通过率
A 5——违反考场纪律扣分(10分/人次) 1、成绩及格率A 1
∑∑=每人所修全部科目
每人及格科目数成绩及格率全班成员所修全部科目
2、成绩优秀率A 2
∑∑=每人所修全部科目
)科目数分以上(含每人达到成绩优秀率全班成员所修全部科目8080
3、四级考试通过率A 3
∑∑=全班总人数通过人数通过率4CET 4CET 4、六级考试通过率A 4
∑∑=
全班总人数
通过人数通过率6CET 6CET 5、违反考场纪律扣分A 5
违反《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学生考核违纪作弊的处理规定》(详见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手册》)的,每人次扣10分。

注:
①全部科目包括公共基础课、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只计首次考核成绩。

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分数——425分;其中,大一、大二只考核四级考试通过率,大三、大四只考核六级通过率。

③只要有一次大学生英语测试通过四、六级,以后每次均算已通过。

第四章 课堂学风
课堂学风(B )计算公式如下: B=B 1+B 2+B 3 –B 4
B 1——出勤率得分(满分15) B 2——迟到早退比率得分(满分15)
B 3——本科班级课堂表现测评得分(满分70) B 4——通报扣分(10分/次)
课堂学风总得分为参与考评班级本学期内所有任课老师评分的平均分。

1、出勤率得分B 1
上课出勤率由任课老师和信息员每节课考勤获得,学期内每节课的出勤率平均值即为该班本学期出勤率;每张考勤表(见附1)必须由任课老师签名确认,否则视为无效。

2、迟到早退比率得分B 2
上课迟到早退比率由任课老师和信息员每节课考勤获得,学期内每节课的迟到早退比率平均值即为该班本学期迟到早退比率;每张考勤表(见附1)必须由任课老师签名确认,否则视为无效。

出勤率、迟到早退比率的计分标准如下:
任课老师,老师根据出勤记录和综合表现给出B 1、B 2的具体分值。

3、课堂表现测评B 3
《本科班级课堂表现测评表》(见附2)内容包括学习氛围、课后练习、学习态度、课堂秩序、学生精神等四方面,由任课老师在学期末对整个班级一学期
四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各任课老师所评平均分即为该班本学期该项目的得分。

4、如班级被学校或学院学风检查通报批评,每次扣10分,被扣总分记为B 4。

第五章 班级基础建设工作
班级基础建设工作(C )的考评项目包括班级文化建设C 1、班委工作C 2、社会实践C 3、班级公益活动组织情况C 4、班级学习交流活动组织情况C 5五项,每项所占的百分比例分别为15%、15%、15%、20%、35%,每个项目均按5个等级区分,具体考核公式和因素说明如下:
C= C 1+C 2+C 3+C 4+C 5
1. 班级文化建设(15分),包括班级VI 设计、班级口号、班级宗旨、班级理念、班级目标等文化生活建设情况。

2. 班委工作(15分),包括班级工作分工,沟通渠道,与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交流,班会、班委工作总结,同学档案管理等工作情况,以及班委的领导、组织等能力的表现情况。

3. 社会实践情况(15分):
本制度所指社会实践均要求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否则一律不提倡,包括同学们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人数比例得分a ,世界500强企业实习的人数比例得分b ,学校或学院各学生组织主要学生干部(即副部长级别以上学生干部)人数比例得分c 。

社会实践情况总分C 3=a+b+c
3.1假期社会实践(a ),包括假期实习、调研等。

班级总人数
假期参与社会实践人数
比例假期参与社会实践人数=
3.2知名企业实习情况(b ),指在世界500强企业实习人数,有1人则加1分,总分不超过5分。

3.3校、院学生组织主要学生干部(c ),指在学校七大组织,协会,院学生会、团委、艺术分团等正式组织担任副部长级别以上学生干部的人数。

班级总人数
级别以上的学生人数
校、院学生组织副部长主要学生干部人数比例=
评分权重表:
4. 公益活动(20分):
公益活动,意在加强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班级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同学们关爱集体,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这里所指的公益活动包括班级同学志愿服务
情况,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集体活动(非学术科技类)、以及班级自行组织或承办的活动。

4.1志愿服务情况a,指班级同学对学校、学院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响应,参加情况,按志愿者人次比例计算,共5分:
班级总人数生人次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
5
.
2
得分
a
志愿服务情况⨯
=
注:①其中a得分5,即a的最大值不超过5;②全院范围内组织的活动除外,如清明义工活动。

4.2集体活动(非学术科技类)b,指对学校或学院所组织集体活动的响应、参加情况,包括军训、毕业典礼、院运会、其他文体活动等,满分5分。

注:所有以学生干部身份参加活动的均纳入班级成员中计算。

4.3班级自行组织或承办的集体活动c,指自行组织,或响应学院号召所进行的一些非学术类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集体活动,如班级组织的捐赠活动,承办的科技文化节子活动,满分10分。

5.学习交流活动(35分):
学习交流活动,意在加强同学们的学习交流,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勤奋好学的班级氛围。

学习交流活动总计35分,拟从活动形式、活动效果、影响范围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活动形式15分,活动效果和影响范围各占10分(详见附3)。

第六章校园学术科技类活动
校园学术科技类活动是指校内外正规机构所组织的,意在提高大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掘学生创新能力的学术型活动,包括各种科研活动、科技学术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科技创新类活动等。

校园学术科技类活动(D)评分细则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活动的参与得分(D
1
)、
活动获奖得分(D
2
)两方面。

总计算公式为:
D =D
1×30% + D
2
×70% (D、D
1
和D
2
的最大值不超过100)
(一)参与率(D
1
)加分
班级成员每参加一项校园学术科技类活动,按参加比例给予相应加分,加分标准如下:
参与率加分等级
80%以上 5
50%-80% 4
30%-50% 3
10%-30% 2
10%以下 1
2、D1=∑各项活动的参与加分
(二)获奖(D
2
)加分(可累计加分)
1.科研成果、科技学术竞赛获得奖
(1)个人项目
(2)集体合作项目
分;
②各类竞赛及科研成果的级别由举办方及学校相应主管部门共同界定。

2.发表学术论文论著或受理专利等,按如下标准加分:
⑴学术论文论著(个人)
⑵集体或合作作品(学术论文论著)
3. 被授予或受理专利个人项目获得者加8分,集体项目主要负责人加7分,核心成员加4分。

备注:
获奖加分=∑各级别个人项目获奖加分×每级别获奖人次 + 各级别集体项目获奖加分×每级别获奖人次
(表中获奖加分分数为单人次加分分数,多人多次获奖可以累积加分)
第七章宿舍文明
宿舍文明(E)分为宿舍卫生(E
1)、宿舍安全(E
2
)、宿舍纪律(E
3
)、宿舍
和谐(E
4
)等四个考核指标,比例分别为30%、30%、20%、20%,宿舍文明总分
E=E
1+E
2
+E
3
+E
4。

具体评分指标说明如下(考评量表见附5):
1、宿舍卫生:保持宿舍区公共场所和宿舍内卫生清洁,宿舍东西摆放整齐,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

2、宿舍安全:不将易燃、易爆的物品带回宿舍,不在宿舍内烧酒精炉、点蜡烛,不使用电炉、电热棒、电磁炉等大功率电热设备,不私接电源、乱接电线。

3、宿舍纪律:自觉遵守宿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遵守作息制度,按时关灯,不晚归。

4、宿舍和谐:宿舍成员互相尊重,礼貌待人,不影响舍友的学习和生活,生活习惯相互谦让,从不发生冲突。

第八章公共场所文明
公共场所文明(F)主要包括公共秩序、行为文明等,具体内容如下:
公共秩序:遵守校园公共场所的管理规定,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乱贴海报、宣传单等张贴物。

行为文明:不打架斗殴,不扰乱秩序,不起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日常行为文明得体。

公共场所文明(F)满分10分,因扰乱校园秩序而被学校或学院通报批评的每次扣1-5分,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公共场所文明最后总分为:F=10-F’(F’为扣分总数)
第九章附则
1、本制度所评选活动不能违反《学生手册》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且必须在学校和学院允许下进行。

2、本制度由学院学风建设组制定并负责解释。

3、本制度报学院办公室批准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4、本制度由学院学风建设执行小组执行,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