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题免费试卷(内蒙古集宁一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上面有密码子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⑤能运载氨基酸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基因是指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能转录形成mR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密码子是指位于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运载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化合物是tRNA。
选择题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概率计算。
后代表现型为2x2x2=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2x1/2x1/2=1/8。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4=1/32。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2=1/16
选择题
—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
B. 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
C. 该噬菌体繁殖四次,子代中只有14个含有31P
D. 噬菌体DNA第四次复制共需要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识
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掌握其半保留复制特点,能运用其中的延伸规律答题。
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其DNA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等,正确;
B、胞嘧啶有n个,DNA上有m个碱基对,则腺嘌呤为m-n,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间两个氢键,胞嘧啶和鸟嘌呤之间三个氢键,则氢键为3n+2(m-n)=(2m+n)个,正确;
C、根据题意分析可以知道:噬菌体增殖所需原料由细菌提供,模板由噬菌体DNA提供,所以16个子代噬菌体都含有31P,错误;
D、含有m-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4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3×(m-n)=8(m-n)个,正确。
故选C。
选择题
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 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分裂中期
【答案】C
【解析】
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不同,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可以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选择,B 错误;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
D、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D错误。
故选C。
选择题
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答案】C
【解析】
DNA分子是一个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连接;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A. 每个DNA分子中一般都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正确;
B.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都相等,B正确;
C. 在DNA链中中间的脱氧核糖上连着2个磷酸基团,两条链上各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有1个磷酸基团,C错误;
D. 在双链DNA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数目是相同的,D正确。
选择题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有关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①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②错误;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③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④正确。
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关于成对遗传因子遗传行为的概括中,导致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的是( )
A. 成对遗传因子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B. 成对遗传因子保持各自的纯质性
C. 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D. 受精时成对遗传因子随机结合
【答案】C
【解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在杂合子内的成对遗传因子之间,除表现出有条件的显隐性关系外,还表现出独立性、纯质性、分离性和随机性等一系列遗传行为。
由于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分离,从而导致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并均等地分配到两个配子中,因此而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故选C。
选择题
从下图a~h所示的细胞图中,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正确答案为
A. 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
B. 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g、e图
C.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
D.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f、c图
【答案】C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判断方法。
1、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d、g;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c、h图;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e、f图。
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B.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 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R型细菌无毒,加热杀伤的S型细菌没有侵染能力,因此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A正确;35S 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而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没有35S标记,B错误;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D错误。
选择题
关于如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指的碱基代表鸟嘌呤
B. ②所指的碱基是DNA分子中特有的
C. ③代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氢键
D. DNA分子片段中A—T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答案】D
【解析】①所指的碱基G代表鸟嘌呤,A项正确;②所指的碱基T 是胸腺嘧啶,是DNA分子中特有的,B项正确;③代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氢键,C项正确;DNA分子中A—T碱基对之间含有两个氢键,G—C之间含有3个氢键,片段中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结构越稳定,D项错误。
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抗维生素D佝偻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三种遗传病中只有第一种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答案】D
【解析】
试题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A正确;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都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因此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C 正确;单基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D错误。
选择题
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
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致病基因是隐性遗传因子
B. 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 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 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答案】D
【解析】
试题根据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出白化病患儿,可以推知致病遗传因子为隐性,A项正确。
夫妇双方均为携带者(Aa),则生出白化病患儿(aa)的概率为B项正确。
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aa),则所生表现型正常子女(A_)一定含a遗传因子,即子女一定是携带者(Aa),C项正确。
表现正常的人(A_)为纯合子(AA)时,后代表现一定正常;但为杂合子(Aa)时,与白化病患者(aa)结婚,则后代有1/2可能表现正常,1/2可能为白化病患者,故D项错误。
选择题
一个噬菌体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让该噬菌体侵染在14N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4代,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4个含14N
B.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15N
C.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4 N
D.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都不含15N
【答案】A
【解析】
试题因为双链DNA含15N,复制后会分到两个子代DNA中,再复制,
这两条15N的DNA单链仍然在两个DNA上。
所以无论复制多少次,含最初母链(2条15N的DNA单链)的DNA就2条。
增殖4代,一共产生16个DNA分子,子代噬菌体中含14N的有16个,2个含有15N,只含14N的有14个,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中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都不含15N。
选择题
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均可引起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C. 基因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不一定是替换
D. 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均可引起基因突变,如射线、病毒等,A 正确;
B、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B错误;
C、基因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不一定是替换,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正确;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起定向选择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B. 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 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 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A
【解析】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或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
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淀粉能吸水膨胀,而蔗糖不能,A正确;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酶(酪氨酸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B错误;
C、一种性状由一个或多个基因控制,C错误;
D、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故选A。
选择题
一个DNA分子片段有碱基2 400个,它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有氨基酸()
A.200个B.400个C.600个D.800个
【答案】B
【解析】一个DNA分子片段有2400个碱基,就有1200个碱基对.对于mRNA来所,每三个密码子对应DNA上三个碱基对.由于题中问的是最多有多少个,所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故有氨基酸1200/3=400个
选择题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改变
B.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C. 一个基因的两条DNA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进行转录
D. 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不同的特定部位,B错误;转录只能以基因中一条链为模板,C错误;为了提高合成肽链的效率,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D正确。
选择题
“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A. 稳定性
B. 特异性
C. 多样性
D. 可变性
【答案】B
【解析】
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使得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选B。
选择题
已知某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U共有12个,那么转录该RNA片段的DNA片段上应含A+T的数量为()
A. 30
B. 24
C. 20
D. 12
【答案】B
【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环境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翻译以mRNA 为模板,利用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或蛋白质。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RNA中A+U共有12个,那么DNA模板链上的A+T=12个,非模板链上A+T=12个。
故该DNA上的A+T共有12+12=24个。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3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
其结果可能是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 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0个
D. 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最多有2100种
【答案】A
【解析】
试题亲代DNA分子用15N标记,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上连续复制4次,共得到子代DNA数目为24=16(个),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共有2个DNA分子同时含有15N和14N,其余都只含有14N,因此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故A正确;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故B错误;亲代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100×2-30×2)/2=70(个),因此连续复制4次,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24-1)×70=1050(个),故C错误;由于该DNA分子共有100个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最多有4100种,故D错误。
非选择题
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全过程叫________。
(2)图B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图C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图D生理过程与图A中相对应序号是________。
(3)看图回答(有关题空可用图B、C、D中所示符号填写),上述图示中,图________(填图序号)含有DNA分子;图________(填图序号)含有mRNA。
(4)图E是________,在生物细胞中共有________种。
【答案】中心法则及其发展① ② ⑤ B、C C、D tRNA 61
【解析】
图A中:①DNA复制,②转录,③逆转录,④RNA复制,⑤翻译。
图B表示DNA复制;图C表示转录;图D表示翻译;图E表示tRNA。
(1)图A表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复制。
(2) 图B表示DNA复制,对应图A中①,图C表示转录,对应图A 中②,图D表示翻译,对应图A中⑤。
(3) 图B DNA复制(模板和产物均为DNA)和图C转录(模板是DNA)含有DNA分子;图C转录(产物是mRNA)和图D(模板是mRNA)翻译含有mRNA。
(4) 图E表示tRNA,在生物细胞中共有61种。
非选择题
HGPRT缺陷症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患儿发病时有自残行为。
下图是该缺陷症的系谱图。
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此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___性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Ⅲ代中的________。
(3)如果Ⅲ1与一正常男子婚配,所生子女中患该缺陷症的概率为________。
(4)如果Ⅲ3与一正常女子(来自世代无此病的家族)婚配,从优生的角度考虑,应选育何种性别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Ⅲ3同时患有白化病,在Ⅲ3形成配子时,白化病基因与该缺陷症基因之间遵循哪一遗传规律?_______________。
【答案】隐子病,父母正常,隐性遗传病 4 1/8 男孩女孩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后代有患病可能,男孩无致病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由Ⅲ1×Ⅲ2→Ⅲ3,无中生有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题意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B、b。
(1)根据系谱图中无中生有可知,该病是是隐性遗传病。
(2)Ⅲ3的基因型为XbY,致病基因来自母亲Ⅲ2,Ⅲ2的父母均正常,故Ⅲ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Ⅲ4。
(3)根据Ⅲ3的基因型为XbY可知,Ⅲ2的基因型为XBXb,Ⅲ1的基因型为XBY,故Ⅲ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若Ⅲ1与一正常男子即XBY婚配,所生子女中患该缺陷症XbY的概率为1/2×1/4=1/8。
(4)如果Ⅲ3即XbY与一正常女子(来自世代无此病的家族)即XBXB婚配,女孩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后代有患病可能,男孩无致病基因,故应
该选择生男孩。
(5)Ⅲ3同时患有白化病即,在Ⅲ3形成配子时,白化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该缺陷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非选择题
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Ⅲ、Ⅲ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方法Ⅲ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
【答案】单倍体育种或Ⅲ 基因重组DT dT 花药离体培养法DDtt:Ddtt:ddtt=1:2:1
【解析】
由图可知,Ⅲ表示单倍体育种,包括(二)花药离体培养和(三)秋水仙素处理;Ⅲ表示杂交育种。
(1)Ⅲ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Ⅲ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 ①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基因型为DDTT,故①的基因组成为DT;又因为DdTt可以产生四种配子即:DT、Dt、dT、dt,故④的基因组成为dT。
(3) (三)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
(4) ③的基因型为DDtt,⑤的基因型为ddtt,二者杂交后代为Ddtt,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tt:Ddtt:ddtt=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