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序号 1
学习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自学尝试
1.仔细观看果蔬博览会的现场,把
有关的信息整理下来。

2.根据整理的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
问题。

(看谁提的有价值)
3.尝试解决你提出的数学问题。

(可
以看课本第3页上的讲解,不会的
记录下来。


二、组内交流
1.根据第2页上的信息,你提出了
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小组里
交流一下。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
探究过程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2.在组里试着说: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回答:
A 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求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就是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用除法列式184÷8。

B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C用竖式计算。

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就看前两位拭商,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探究过程3.在组里试着说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把718看作720,
720÷9≈80
三、全班交流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计算和估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提高
1.做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第1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2.做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第2题。

问: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样计算?
3.做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第3题。

(让每组的6号学生板演,发现学生书写上的错误及时纠正。


探究过程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
获?
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可以说
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说学习
的心情怎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练习序号 2
学习目标1.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计算方法。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自学尝试
1.口算。

42÷6= 63÷7= 800÷2=
844÷4= 933÷3= 32 ÷8=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看P4自主练习第3题,把估算
的结果写在书上.
3.根据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
解答。

1)我们学校买来348把笤帚,平
均分给全校6个年级。

2)总务处把434个本子,分给我
们三年级的8个班。

3)王叔叔6小时行驶了252千米。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探究过程二、组内交流
1.每组的4号读出口算的得数,其它同学可以问是怎么想的。

2.每组的5号读出估算的结果,其它同学可问是怎样估算的?
3.第3题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做。

A讨论:用百位上的3除以6,百位上的4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B讨论:“速度”的含义。

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板书,说出自己计算、估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提高
1、出示火眼金睛判对错。

(学生作业中发现的错误题目)
1)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

2)交流为什么错了?怎么改?3)通过这几道题,你有什么体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探究过程会?你认为在做除法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学生自己归纳②小组讨论交流③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3.出示自主练习的第5题。

交流你是怎样判断商的位数的?4.仔细观察它们的商各有几位数?请你快速伸手指表示。

427÷9 318÷2 456÷4
613÷7 282÷6 534÷6 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几位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探究过程3.出示自主练习6题
先请同学们独立做。

谁能交流一下
第6题你是怎样想的?先算出最近
路程,再算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4.出示聪明小屋。

读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交流一下
你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方法。

序号 3
学习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自主质疑
1.仔细观察果品加工厂的现场,把
有关的信息整理下来。

2.根据整理的信息提出有关的数
学问题。

(看谁提的有价值)
3.尝试解决你提出的数学问题(前
两个)。

(可以看课本第6页上的
讲解,不会的记录下来。


二、组内交流
1.在组内交流一下你提出了哪些
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探究过程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
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2.在组内交流“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你是怎样解决的。

讨论:428÷4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交流的方法\演示的方法:A用小棒摆一摆。

B估算428÷4的商比100大一些。

C用竖式计算
问: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交流可能想: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占位。

讨论:两种竖式形式,你认为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107
428
4
107
428
4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探究过程问: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位商0后,0乘以4得0可以不写呢?你喜欢哪种写法?
3.在组内交流“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的解答方法。

1)讨论:204÷2怎样算呢?
2)说一说十位上0除以2时该商几?商在什么位上?
三、全班交流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计算和估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提高
1.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2.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2题。

先估算再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探究过程3.用竖式计算(让每组的6号板演)
804÷4 612÷3 214÷2
544÷5 645÷6 844÷8
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可以说
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说学习
的心情怎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序号 4
学习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养成估算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自学质疑
1.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
萄酒?(可参考课本7页)
2.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
萄酒?(可参考课本8页)
3.想一想商末尾有零与商中间有
零的拭商方法有什么相似?
4.用竖式计算:
744÷7 945÷9 544÷5
554÷5 665÷6 840÷4
二、组内交流
1.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
红葡萄酒”的问题。

探究过程讨论:商的大致范围是多少?
2.420÷3=,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上0?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因为个位上的0除以3得0,所以在个位商0。

3.比较竖式的两种书写形式,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140
420
3
140
420
3
4.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问题。

讨论:662÷6,个位上的2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
你认为估算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三、全班交流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计算和估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2.回顾本信息窗所学知识,总结三
探究过程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交流后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不够商1,就商0。

四、巩固提高
1、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算,再笔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2、一本书有356页,借阅时间是一周,平均每天至少看多少页才能按期归还?(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4题)
(1)学生观察信息图,发现信息,独立解决。

(2)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练习时,学生可能进行估算,356÷7得到平均每天大约看50页,也可能笔算得到商是50,这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
探究过程3、火眼金睛辨对错(课本第9页
自主练习第5题)
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
获?
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可以说
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说学习
的心情怎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解决问题(1)序号 5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自学尝试(课内)
1.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1)144人------分成6个组
2)288人------每组8人
3)每组8人------分成12个组
4)344瓶水-----8瓶/箱
5)480米------5分钟
6)150米/分------6分钟
二、组内交流(请每组4号板书)
1)144人------分成6个组
平均每个组多少人?
144÷6=24(人)
2)288人------每组8人
一共可以分成几个组?
288÷8=36(人)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探究过程3)每组8人------分成12个组一共有多少人?
12×8=96(人)
4)344瓶水-----8瓶/箱
344÷8=43(人)
5)480米------行5分钟
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速度是多少?)
480÷5=96(人)
6)150米/分------行6分钟
一共行多少米?
150×6=900(米)
三、全班交流
分学号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探究过程四、巩固提高
1.根据条件列式解答。

小明12岁,
妈妈的年龄比小明的3倍大2岁;爸爸比小明妈妈大3岁;
奶奶的年龄比小明的6倍小1岁;爷爷的年龄是小明妈妈的2倍。

2.根据条件列式解答(可以先画线段图)
爸爸36岁,是小明的3倍,小明多少岁?
奶奶72岁,是小明的6倍,小明多少岁?
探究过程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
获?
可以说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
说学习的心情怎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解决问题(2)序号 6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乘、除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自学尝试(课内)
1.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1)960个------2个/箱
2)288个------8个/包
3)680包------4包/箱
4)520片-----5片/包
5)366袋------6袋/天
6)240包------5片/包
二、组内交流(请每组3号板书)
1)960个------2个/箱
一共可以装几箱?
960÷2=480(箱)
2)288个------8个/包
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288÷8=41(包)
探究过程3)680包------4包/箱
一共可以装几箱?
680÷4=270(箱)
4)520片-----5片/包
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520÷5=104(包)
5)366袋------6袋/天
一共用多少天?
366÷6=61(天)
6)240包------5片/包
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240÷5=48(包)
三、全班交流
分学号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探究过程四、巩固提高
1.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再列式解答。

(1)小明14岁;妈妈的年龄比小明的3倍大2岁;
(2)小明14岁;奶奶的年龄比小明的6倍小1岁;
(3)爸爸51岁,是小明的3倍。

(4)奶奶90岁,是小明的6倍。

2.有三种型号的钢笔:
38元/支;26元/支;8元/支;
有两种样式的笔记本:
15元/本;8元/本。

若任意选3支同样的钢笔和一本了笔记本,有几种选法?每种选法用多少钱?
探究过程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说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
说学习的心情怎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序号7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自学质疑
1.仔细观察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
水线,把有关信息整理下来。

2.根据整理的信息提出有关的数
学问题。

(看谁提的有价值)
3.尝试解决你提出的数学问题。

(不会的可参考课本)
二、组内交流
1.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
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
以下几个问题:
(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
探究过程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2)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2.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回答:
A.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

960÷2=480(包)480÷4=120(盒)
引出连除算式后,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

结合分步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480÷4=120(盒)B.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

2×4=8(个)960÷8=120(盒)960÷(2×4)=960÷8=120(盒)
探究过程三、全班交流
分学号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提高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

2. 自主练习2
(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做?
(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表格,3.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请学生明确题意:
510÷5÷2 360÷(2×3)436-360÷4 380÷(132-127)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探究过程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
计算,集体订正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2)序号8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自学尝试
1. 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两步解答的)
(1)有480个果冻,2个果冻装
一包,3包装一盒。

(2)学校图书角有6个书架,
每个书架有4层,一共有432本
书。

2. 三年级共有320名学生,平
均分成4个班,每班又平均分成
8个小组。

问每个小组有多少名
学生?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探究过程二、组内交流
根据下列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用两步解答的)
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

(1)一共包装多少包?
(2)另一堆比第一堆多包装几包?学生可能用下列方法解答。

(1)先算两堆共有多少片,再算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320+520=840(片)
840÷4=210(包)
综合算式:(320+520)÷4
=840÷4=210(包)
也可以分别算出两堆各装多少包,再加起来。

320÷4=80(包)520÷4=130(包)80+130=210(包)
综合算式:320÷4+520÷4
=80+130=210(包)
探究过程(2)先算两堆相差多少片,再算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520-320=300(片)
200÷4=50(包)
综合算式:(520-320)÷4
=200÷4=50(包)
也可以分别算出两堆各装多少包,再相减。

320÷4=80(包)
520÷4=130(包)
130-80=50(包)
综合算式:520÷4+320÷4
=130-80=50(包)
三、全班交流
分学号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师板书学生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提高
1.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639÷3+48 (910-485)÷5
探究过程436-360÷4 380÷(132-127)
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 自主练习4、5、10题
(1)小组合作,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为
什么这样做?注重让学生交流思想
和策略。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练习(1)序号9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自学尝试
根据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含
两步计算的)然后独立解答。

1.一条500米长的路,修路队已经
修了380米,剩下的要在5天内修
完。

-----------------?
2.学校买了3盒皮球,每盒2只,
共花了90元。

----------------?
3.一号大棚采摘了250千克草莓,
二号大棚采摘了300千克草莓。

2
千克草莓装一盒。

----------?
探究过程二、组内交流
1.选派每组的2号同学板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解答的方法。

第1题:平均每天至少修多少米才能
按时完成?
(500-380)÷5=120÷5=24(米)
第2题:每只多少元?
90÷3÷2=30÷2=15(元)
或90÷(3×2)=90÷6=15(元)
第3题:(1)两个大棚的草莓一共可
以装多少袋?
250÷2+300÷2=125+150=275(袋)或(250+300)÷2=550÷2
=275(袋)
(2)第二个大棚比第一个大棚多装
多少袋?
300÷2-250÷2=150-125=25(袋)
或(300-250)÷2=50÷2=25(袋)2.发现不同方法后再找学生板演,为
全班交流做准备。

探究过程三、全班交流
分学号展示自己的收获,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和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四、巩固提高
更改前面的尝试练习题,你有什么发现?先仔细审题再解答比较。

如:1.一条500米长的路,修路队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24米。

--------?
2.学校买了3盒皮球,每盒4只,共花了120元。

----------------?
3.一号大棚采摘了210千克草莓,二号大棚采摘了390千克草莓。

4千克草莓装一盒。

----------?
学生完成后交流前后题的区别:
第1题问题发生了变化,列式方法也发生了改变。

第2题用120÷(3×4)不会计算。

第3题只有用先算和或差,再算除法才能除尽,否则除不尽。

探究过程思考题: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和
弟弟到公园玩。

公园的门票是:成
人每位28元,儿童每位14元。


问我们买门票要花多少钱?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练习(2)序号10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自学尝试
(一)基本题
1.一本书共910页。

(1)两周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
页?
(2)如果每天看9页,多少天
看完这本书?
2.一支钢笔8元,一本笔记本6
元。

(1)两种文具各买3个,一共花
多少钱?
(2)买18支钢笔的钱能买几本
笔记本?
探究过程(二)提高题
实验小学参加夏令营活动,共有3个小队,每队24人。

出发前每人限领矿泉水2瓶,巧克力4块。

(1)准备150瓶矿泉水,够吗?(2)最多能领多少块巧克力?(3)每包巧克力有3块,每盒有4包,需要买多少盒?
(三)综合题
苹果4元/千克
梨3元/千克
香蕉5元/千克
饮料2元/瓶
(1)如果240元钱全部买香蕉,可以买多少千克?
(2)还可以怎样买?
(3)一箱饮料4瓶,264元能买多少箱?
探究过程二、组内交流
因为练习题分别出示,所以完成一组交流一组。

适当让学生板演。

(一)基本题
1.910÷2÷7=455÷7=65(页)
2.910÷9=101(天)......1(页)101+1=102(天)
(二)提高题
1.(6+8)×3=14×3=42(元)
2.18×8÷6=144÷6=24(本)(三)综合题
1.240÷5=48(千克)
2.240元钱全部苹果、梨或饮料各能买多少千克?
3.264÷2÷4=33(箱)
或264÷(2×4)=33(箱)
三、全班交流
第一组重点交流:列式方法,每一步算得是什么?策略的多样性等。

第二组重点交流:当有多个条件时,
探究过程怎样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思考,列
式解答等。

第三组重点交流:问题的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序号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序号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案
课题序号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