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及对策研
究
摘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
要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地位十分重要。
始终面临着水多、水少、水沙关系
不协调等问题,其中水少问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气
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水资源衰减的不利情形,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基于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变化效果不显著的特征,要加快扶持产业结构转型,改造
传统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向绿色、智能、技术转变;
此外,要引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基于此,本文主
要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黄河流域势必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在
论证考虑外流域调水的同时,首先要更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深挖存量节水潜力,
抑制新增不合理用水需求。
基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低的现状,黄河流域整体要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节约用水,严格控制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转向更合
理化;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按照水资源管
控红线用水;要调动全民节水主动性,提高污水治理能力,同时要持续发展现代
化农业,推广适宜的节水技术。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支流流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因此
夹带了大量的泥沙,从而形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所以,黄河中下游河
段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水少沙多,这也常常造成中下游河流及其支流在暴雨洪
水和冰凌洪水时的水灾黄河下游河道主要是由长期淤积的泥沙形成,以悬浮在地
上为主,所以称为“地上河”,致使河道的支流非常少,成为了海河流域和淮河
流域的分水岭。
在黄河下游地区,大部分河床都高于两岸的平原,河水主要靠堤
防挡水。
所以,黄河下游河道的特点是“善淤、善决、善徙”,在历史上洪水决
口泛滥,到今天仍然对黄淮海平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
沉重的灾难,以至于黄河流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河道的洪
流能够冲毁房屋、淹没人畜、沙化田地,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
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黄河下游的“滩区”,由于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该地区人口密集[1]。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结构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基于参考文献关于黄河流域用水和供水情况
及黄河流域近9年用水结构分析,黄河流域总用水量基本呈增长趋势。
对黄河流
域的供水结构进行优化是一项重要任务。
以近三年的平均值为例,1千亿m3是该流域各个省区的耗水总量,其中,约64%为农业灌溉用水,全国的农业灌溉用水
约为61%;约15%为工业用水,而全国平均工业用水约为21%;约15%是居民
的生活用水,全国的平均生活用水约为14%;余下的主要是生态用水量约为6%,全国的平均生态用水为4%。
内蒙古、四川、河南、山东4省(区)的农业灌溉
用水均在100亿m3以上,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约是140亿m3,四川省约为157亿m3,河南省约是120亿m3,山东省约是134亿m3,总共约占全流域农业用水量的67%。
如果在各个省内部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农业用水量在该流域平均值64%以下的省份主要是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这5个省;农业用水量平
均值在64%以上的省份主要是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这4个省(区)。
3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3.1实施区域产业和产品节水市场准入制度
第一,严控用水限额。
强化用水目标指标约束作用,对于水资源超载地区、
超黄河分水指标地区、地下水超采区,制定并实施用水总量削减计划。
加快完成
洮河、泾河等主要跨省(区)支流江河水量分配,有序推进省级行政区内跨市、县
的河流水量分配,建立精细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第二,健全标准定额。
综
合考虑上、中、下游水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用水习惯等差异,按
照“务实管用、从大到小”原则,建立健全节水定额标准体系,科学制定、修订
主要用水行业(产品)用水定额,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取水
许可管理、计划用水等环节严格执行。
第三,建立节水准入制度。
推动建立节水
产品(装备)、工艺水效评级和市场准入制度,鼓励政府采购优先采用节水认证产品,建立健全水效标识,严格市场监督管理,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在生
态脆弱区、严重缺水地区和地下水超采区等,严格水资源承载能力约束,完善地
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新增落后产能[2]。
3.2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第一,应统筹全局、整合资源,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发展适宜产业,加强顶
层设计和科学的战略规划制定。
缩小上中下游经济发展差异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通过整合上中下游资源出台整体的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倾斜,将部分产业从中下游
向中上游地区转移,中下游地区要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带动上游地区发展经济。
第二,加大上游地区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投入。
上游地区相比中下游地区物质资
本和人力资本较缺乏,限制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进、提高
补贴待遇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为上游地区引入更多人力资本,同时上游
地区高校较少,因此教育资源也要向上游地区倾斜,增强不同区域的人才要素的
流动,为经济发展打好科研基础。
3.3继续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化利用
根据政策实施角度分析,严格遵循“三条红线”及水资源双控导向,通过政
策规范和引导,使得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由
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在宏观层面变化不大,因此
短期内生产技术一定的条件下,可更多注重于微观角度的节水宣传,减少居民、
企业用水浪费。
从省域角度来看,内蒙古自治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弱
的地区,尽管其人均生产率较高,但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指标很大程度
上依靠当地煤炭、稀土等资源的优势以及高能耗工业支撑。
当前内蒙古可充分利
用海拔较高、日照时间长的地区优势,首先加大风能、光能等新型能源基础设施
的投资,在尽可能稳定就业的情况下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并逐步提升水资源等资
源利用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3]。
3.4加强非常规水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
标的通知》,黄河流域相关8省(自治区)(不含四川)到2025年新增非常规
水利用规模不低于10亿m3。
2020年流域非常规水供水比例仅占3.45%,城市再
生水利用率仍然偏低。
黄河流域煤炭储量丰富,据统计,到2030年流域7个大
煤炭基地可利用矿井水量约9.05亿m3,潜力巨大。
以再生水、雨洪水、矿井水
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研究建立“收集-储存-输送-处理-配
置-再利用”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推进沿黄工业园区内企业间串联、分质、循环
用水设施建设,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是解决区域及流域水问题的有效
途径。
3.5上中下游水资源差异化管理
针对上中下游问题需进行差异化管理,首先对于上游地区甘肃、宁夏农业用
水过大问题要给予足够重视,着重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鼓励开采地下水进行节
水灌溉与种植,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的
浪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其次中游地区重工业基地较多,应严格把控水污染防
治红线,对工业产业园整体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低能耗、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严
格限制企业废污水排放量,取缔不符合规定的高污染企业,从源头减少废污水排放。
最后,针对上中下游水资源分布不均,还需完善水资源配置平衡上中下游水
资源供给,水价的调整要顺应水资源供需的变化。
结束语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上、中、下游分布不均,区域差距明显,生态环境脆弱,要想解决现存问题,须从根本出发,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然而,随着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影响愈发显著,需要充分了解水资源利用效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昌明,刘小莽,田巍,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缺水问题[J].人民黄河,2020(9).
[2]乔西现.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回顾与展望[J].人民黄河,2019(9).
[3]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