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
提示3:孔子“叹”之因
“叹”包含的情感有哪些?
阅读材料:
55岁
鲁 鲁君荒于女色,息于政事,孔子失望,去鲁适卫,开始14年周游列国
55-59岁 卫 卫灵公不用。决计离卫西去,奔晋赵简子。至黄河,闻赵简子杀贤人, 返回卫国,后去卫如曹适宋。适宋路上,与弟子习礼于树下,宋派人 把大树砍倒。孔子微服而行,逃到郑国,郑国不纳,取道适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 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 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 《春秋》)。
孔子的思想
道德思想: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提倡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
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 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 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 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 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 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
《论语》,“四书”之一。(《孟 子》《大学》《中庸》)
孔子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学习活动二:完成文言翻译,积累文言知识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准确理解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自主落实字词句,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梳
理过程中如遇障碍、疑惑,做好标记。要求学生使用《同步解析与测 评》,完成上面的“语言知识梳理”【尽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
学习活动一:阅读文章,梳理人物
1、根据文章内容和课下注释,梳理人物,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姓氏


孔子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2、根据内容,补充完整所有对话主体。
提示1:
人物
姓氏

孔子
子、孔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公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字 仲尼 子路 皙 子有 子华
提示2:
注意课文最后几段的对话主体,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
朱熹说:“孔子与点,盖(点)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 气象也。”“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 随其性。”
南怀瑾说:“曾点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 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 这也就是真正的民主自由——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 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论语别裁》)
提示3:孔子赞成曾点之因
有人认为曾点之志乃“不求为政”,有人认为曾点之志仍是“为 政”。你怎么认为?
阅读材料:清代学者张履祥评点《侍坐章》:“四子侍坐,固各言其 志,然于治道亦有次第。祸乱戡定,而后可施政教,初时师旅、馑,子 路之使有勇知方,所以戡定祸乱也。乱之既定,则宜阜俗,冉有之足民, 所以阜俗也。俗之既阜,则宜继以教化,子华之宗庙会同,所以化民成 俗也。化行俗美,民生和乐,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皙之春风 沂水,有其象矣,天ゴ志夫三代之矣,能不喟然长叹?”
探究与分析
提示1:
围绕“志”展开: 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夫子评“志”
提示2:
选择任一弟子之志进行阐释。 子路之志: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强国 冉有之志: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富民 公西华之志: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知礼 曾点之志: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太平盛世,礼乐仁和
60-63岁 陈 在陈地周游,连续遇到隐士,被嘲,济世之心不改。
64-67岁 卫 孔门弟子多仕于卫,求孔返卫,孔子返卫。孔子夫人元官氏卒于卫。
68岁
鲁 齐师伐鲁,冉求为季氏将左师,与齐军战于鲁郊,克之。季康子问他 何处学战,冉求答以孔子,遂荐孔子于季氏。季康子派人迎孔子归鲁。 至此,孔子结束14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部编教材备课·必修下
《论语》
《论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全书共20篇492章,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 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 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虚心请 教,学与思相结合。
孔门十哲
孔门十哲,是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学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子我、子贡;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
2500多年前,一个明朗的早晨,或者暖春的午后,几 个学生又习惯地围坐在孔子的身边,一场平常又伟大的对 话开始了。说它平常,是因为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孔子 和他的学生之间;说它伟大,是因为这样的对话,几千年 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知识分子的人生。 今天,让我们作一次时光“穿越”,再次重温那次伟大的 对话。
2)集中提问:针对这篇文章难懂的字词句,课堂上由学生集中提 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相互解答。【学生能够相互解答的尽量让学生解 答,学生无法解答的,老师才解答】
本课文言基础知识答疑 同学之间解答 老师答疑
学习活动三:分析对话内容,品评人物风采
1、这次伟大的对话,孔子与学生是围绕哪个话题展开的?请围绕这一 话题,梳理文章行文脉络。 2、针对老师的问题,四位学生均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你最欣赏(赞同) 谁的答案?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3、孔子为什么赞成曾点?又为什么“叹”?请结合课文和自己所学知 识加以探究。 4、作为这场伟大对话的跨时空的见证者,请你从五位当事人中选择一 位根据他在这场对话中的表现为他写一段话,展现他的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