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工作总结
温故而知新,通过对2010年自身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总结,肯定了经过不懈努力,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所取得的成绩,找出了实践中的差距与不足,分析了相关的原因,对做好明年的工作更加心中有谱,也为公司进一步规划、运筹、决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按照公司战略意图,保持了日常生产的信息流、物流的顺畅,通过组织计划、协调、沟通,致力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生产管理注重了品质管理,特别是在工艺过程中的品质控制,细化和加强了现场质控工序的监控、记录,落实到相关管理者,然而质量管理是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的系统工程,还存在不稳定现象,员工及管理素质还跟不上日益提升的质量要求,冶炼设备较先进而浇注装备相对落后制约系统整体功能,计时工资制尚需部分突出按工作质量、按产品品质计酬比例,部分工艺仍需进一步完善,执行工艺力度尚需全方位强化。
在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加强沟通,“上下同欲者胜”,作必要的培训,促进了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2010年1-11月已初步完成公司各项生产指标。
2011年工作计划与方措
炼钢、锻压、穿孔是系列化高端钢管生产一条龙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凡事预则立”,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现根据公司战略决策思路,结合实际,在总结前一年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拟作以下规划,并以相应的可靠的开拓性方措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保障。
实现经营目标、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三者有效的动态平衡。
一、关于工作思路:主攻效益
致力于一个目标——高、纯、密、精、大的不锈钢及其他合金钢钢管生产。
根据本车间工作职责,打造现代品质体系。
旨在创造无竞争或很少竞争的产品市场。
别人不会做,还做不了,独一无二或极少企业能做,势必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推动二个轮子——技术进步与管理机制更新不断协调向前,为实现以上目标,从人、机、料、法、环各方面,系统性提高综合素质,各工序从管理执行到实际操作,准、细、实到位,以工作质量的提高来提升产品品质。
以强化激励、约束竞争机制和技术业务培训来提升工作质量。
配合公司品种创新,做好工艺流程的完善和创新工作,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加大执行力度。
配合公司设备系统的优
化更新,做好电渣炉、大型压机等上马的相应工作。
具体时间根据实际能力与效果再定。
工艺、技术产品注重开发性与创造性:
1、拟大口径穿孔机上马趋于正常之势,开发双向钢、镍基合金等牌号大口径厚壁管,持续不断地开发具有更高价值的高科技钢管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举措。
与新产品开发匹配同步进行有效保证的管理措施是:
(1)完善工艺操作规程,细化工序技质控制点,实施严格量化的控制范围,辅之自检、互检且奖罚分明。
优化的工艺规程及其严格的执行,实践证明是发达企业整个生产体系能够持续不断地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是诀窍。
1-3月份,分工种、分阶段对现工艺进一步推敲、细化、验证、优化。
(2)收集、采纳对各工序、岗位管理;操作员工的优化工艺操作、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
他们天天、月月、年年在本岗位做,如何做更好,心中最有数。
同时,辅之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培训,鼓励青年岗位成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3)强化基础工作,原始记录做到准、真、齐,定期作必要的检查、总结、完善。
(4)管理工作走出厂的大门,深入到生产协作厂、材料供应、售后服务、市场营销、行业科技等方方面面。
2、有针对性地应用新材料
(1)拟用稀土硅、稀土镁在适用钢种试用,旨在细化晶粒,减少气体含量,改变优化夹杂物形态、分布,提高力学性能,等验证确有效果后推广使用。
同时收集同行在这方面开发应用的技术数据、方法、结果资料。
(2)参照上钢五厂、上重厂工艺规程相关钢锭、帽口上加发热剂的做法,拟对有关钢锭作试用,并验证效果,旨在防止缩孔及中心疏松,作为提升工艺水平的方措之一。
(3)中频电炉生产采用日产集渣剂,目的是利用其造渣覆盖在炉子钢水上面,吸附钢水中夹杂与气体,同时,有利防止热量损失,节能及有利防止钢水氧化成渣,提高废钢收得率。
钢包中加入有同样作用。
二、质量管理
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再先进的质量认证、再好的管理、再严格的执行,也难免出现废品。
好的质保体系讲究的是,人人都是质量员,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工作标准,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有问题努力改进。
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仪器、仪表也越来越先进,因此必须从根本上采取系统性的措施。
1、通过工艺的完善、创新来与时俱进,博采众长,收集相关技术信息,采取实施相应技术措施,推广应用新材料,增加质控操作保险系数。
2、根据工艺创新或开发产品的工艺流程要求配置相关设备。
如电渣炉,正在进行市场调研,在已进行试产和与相关专业人员接触考察的基础上,拟根据开发产品和提升产品档次之需,配合做好相关事宜,为全面提升相关产品质量提供设备保障。
3、质量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面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车间将全方位地按质保体系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系统地分析易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准确而及时地采取对策,同时,从流程质控要求考虑,拟有必要增加浇注防止二次氧化的相关措施,在适当的时候解决平板地坑潮湿这一隐患。
4、在完善工艺的同时,严格按工艺要求预先性把住原材料关、工序
质控关,列表细化,现场跟踪,做好原始记录。
2010年计划质量指标:
炼钢:锻压穿孔
实际完成:
三、安全生产方面工作:按系统工程思路重点抓了相关性工作
1、强化安全意识,生产安排班前会必讲安全。
2、不断地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考核。
3、巩固健全安全组织网络,完善相关设施、标识。
4、配置安全设施,定期维护,发放安全用品。
5、结合设备定期点检保养,车间生产现场定查管理和文明生产,环境保护,道路畅通整洁,物品放置有序,综合性安排安全生产措施到位。
2010年计划安全指标:
实际完成:
2011年计划:
四、成本控制管理
钢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
除了品种、质量、服务之竞争外,价格竞争更是如此。
除了立足于生产经营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外,内部成本控制作为日常功课之一,拟按系统目标成本管理思路,在2010年统计消耗的基础上,对可变消耗,列出明细,作实事求是的下降百分比要求且辅之考核内容之一。
在控制动态成本上主抓三率:(1)提高产品合格率;(2)减少返修率;(3)提高钢水利用率。
按A、B、C成本组成分类,主抓三率以外,抓节能降耗(电炉是耗电量的电老虎),重点加强、协调生产运转中的紧凑,减少无效热损,加强落实优化配电操作制度,充分利用余热,目标分解落实。
拟在2010年统计实绩的基础上,成本指标有所下降%。
五、炼钢车间、锻压车间、穿孔车间生产能力平衡与计划安排
生产能力平衡预安排:2011年炼钢生产计划2.7万吨(其中30TEF 炉生产1.2万吨/年,AOD炉生产1.5万吨/年)。
1、炼钢拟配合1200穿孔机生产10T-20T钢锭。
2、根据市场需求、公司决策,开发H13模具钢,开发1200穿孔机导板系列,先自用,然后向市场扩展经营。
在2010年铸钢件从工艺到操作改进使产品好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使铸钢件、导板等提高品质、提高使用寿命:(1)发热剂——防疏松;(2)稀土镁——细化晶粒、去气;(3)集渣剂——去杂质;(4)高温棉——防渣;(5)渗透性涂料——防粘砂。
探讨开发9Cr2Mo、H11等市场潜在需要的高附加值产品,充分发挥无形价值作用,开发有效益的潜在市场。
3、大钢锭浇注的技术设施及新材料应用(发热剂的使用),工艺规程上水平,精准操作到位。
4、不锈钢稳定质量的技措进一步落实:(1)原材料的选用、使用、烘烤;(2)成分的“苛刻”内控;(3)工艺程序的精准控制(浇注系统的全系统干热、清洁。
精准化浇注:每一支钢锭都有浇注锭身、帽口的时间记录、温度记录、模内上升状况稳定性记录)(4)拟氩气保护浇注装置试制、试用;(5)探讨真空浇注的可靠性、操作性;(6)探讨发热剂的使用对质量、成本的影响。
5、双向钢的质量、成本优势、市场需求促使上系列性产品特别是几乎独特的大口径、厚壁管。
(1)收集相关工艺流程装备方面的信息动态;(2)做好常规基础性工作;(3)根据该钢种特点有针对性地博采其长,积极而稳定地开发生产经营好这一好品种。
2011年锻造车间生产计划:
1、160吨/天*30天*70%=3200吨/月
2、1200水压机生产能力:最大拔长锭重小于10吨;最大直径小于φ700mm
3、墩粗:自己无能力生产。
方案:(1)外协:质量暂无保证,需外控质量。
工艺与操作需优化且验证效果;(2)投资:可靠、先进、配套服务。
2011年穿孔车间生产计划
2011年穿孔能力已超过炼钢、锻造能力。
拟重点抓与质量相关的几个重点工作,精细化落实到位。
“武器好”需配强特精兵,同时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使生产系统这一人机工程稳定地生产出一流的产品。
“三分技术,十分管理”,完善有关各项制度和记录、台账,确保高合格率;紧凑、协调进行生产,节能降耗;定期预防性、保养性做好设备的精心维护工作;安全管理到位,强化现场定置管理,文明生产,环境整洁。
体现一流的管理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