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教学反思参考1)日月水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参考1)日月水火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

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教学反思参考1)负荆请罪
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我穿插读了人教版《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故事,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负荆请罪》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课后作业有这样一个练习:从《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中,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由于,我在教学时没有此设问,所以许多学生在概括人物特点时没有写完整。

这就给我提了个醒,今后的教学中,应详细分析学生学情,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在课上及时进行解析。

关键这样的设计应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个环节,是我所需要细致考虑的。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尝试采用了边学习边做习题的方法。

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优点与不足各半。

优点是:提高了学习效率。

绝大部分作业能在两教时的教学过程中完成,避免了学生课后作业,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由于学生边学边做,所以作业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比在课后做正确率要高。

缺点是:由于边学习课文边做练习,整个课堂的练习味儿太浓,十分机械,学生时不时地会因为做题目而打断了学习课文的思路,情感被破坏,完整性不够。

如何扬长补短?是否可以像数学课一样上?新授完毕后再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比如,这一课,课文分两幕,是否可以先学习完每一幕后做相关练习?这样会不会又陷入了机械?语文的人文性就大失?或者,还是像平常一样上,像以往一样将练习中的题目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先学习再练习。

只是变学生的课后作业为当堂作业。

为了保证学生当堂作业,课上一些不重要的练习要减少,每一课抓住一两个重点部分,一两个重要训练点进行练习。

下次选篇课文再试一试。

(教学反思参考3)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

教学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想让学生与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以心换心,只有对文中人物有所了解,有了感悟,有了情感,才能读懂这封信,读懂这封信中所蕴含着的人生哲理。

为此,我带领学生上网查阅了大量的巴金“信息”:《巴金百岁年谱》《巴金的<巴金箴言>》《巴金语录》等,从这些大量信息中学生了解了巴金老人从出生到百岁一个世纪来所经历的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

课堂上,我先出示了巴金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的颁奖词,让学生对巴金有新的理解。

这课的重点是教学文中第三小节中几个重点句,我在课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作了适当的引领,抓重点词句品读,拓展,还出示巴金是中国唯一一位不领工资的作家,并从1995年以来向希望工程捐款500多万,病床前叮嘱儿女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这段话,来理解巴金所说的让生命开花结果。

最后还做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在我们生活中,像巴金爷爷这样的人很多很多,(出示图片:5.12解放军抢救废墟中被困的人,建筑工人工作场面,清洁工人清扫马路,老师上课,园丁浇花)他们的付出令我们感动不已:让生命开花结果,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相互交流,“对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