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例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窒息新生儿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新生儿窒
息的抢救成功率。

方法:对我院发生的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抢救护理及复
苏后护理,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护理经验。

结果: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60例
窒息新生儿中,56例患儿抢救成功,4例死亡,死亡率为6.67%。

结论:在对新
生儿窒息患儿及时进行抢救的同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和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336-02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
缺氧状态,是因为受到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胎儿出现宫
内窘迫、呼吸障碍等现象,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状况,如窒息情况严重,则易增加新生儿的伤残率和病死率[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每年400多万
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4死于新生儿窒息,还有100万以上婴儿在分娩窒息后出现
脑瘫、学习障碍和其他残疾等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一旦
发生新生儿窒息,应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和预防远
期后遗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8年8月至2012年5月接诊60例窒息新生儿,60例新生儿出生
后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均小于4分,新生儿中男婴24例,女婴36例。


产生30例,体重小于3000克40例。

胎头牵引24例,产钳牵拉16例,胎头助
产8例,顺产12例。

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56例新生儿抢救成功,4例死亡,其中3例复苏失败,1例复苏后并硬肿症死亡,死亡率为6.67%。

2.抢救复苏护理措施
2.1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护理
2.1.1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窒息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或分
娩过程中发生缺氧、缺血造成的。

因此在复苏抢救过程中,应重点做好新生儿呼
吸的管理,保持呼吸道畅通是关键。

在胎头娩出后,在未建立第一次呼吸前用吸
痰球或管将口、鼻、气管内分泌物吸净,才让其呼吸。

2.1.2适时供氧。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关键是迅速纠正缺氧[2]。

无自主呼吸者,可轻弹足底并使用促醒药纳络酮,必要时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同时用简易呼吸
囊高流量口罩输氧或加压输氧。

2.1.3及时保温。

因窒息新生儿呼吸循环均较差,体温不升[3]。

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放在远红外辐射保暖台上进行抢救,擦干体表,减少体温掉失。

2.1.4给予脐静脉用药。

一般轻度窒息儿经吸痰、吸氧或加脐静脉用药即可,
重度窒息儿要行气管内插管吸痰,作肺灌注入清洗后正压输氧,过程中作人工呼吸,并脐静脉给药。

脐静脉给药不宜过久使用,在建好别的静脉通道后,拔出以
预防感染。

2.1.5待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护送至新生儿室观察。

2.2 新生儿复苏后护理
2.2.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摆正患儿体位,应取仰卧位,
可在肩胛下垫一折叠毛巾,使颈部轻度仰伸到“鼻吸气”位,使咽后壁、喉和气管
成直线,这样做可以让空气自由进入。

头轻度伸仰位,不可过度伸展或过度屈曲。

2.2.2适时给氧。

可采用头罩吸氧法,由高浓度(3升/分钟)至低浓度(1升/分钟)间歇给氧。

放置面罩时应注意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和有效性,位置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越颏部,以防皮肤损伤。

2.2.3按医嘱补液。

青霉素20万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续3天以防止感染
性肺炎的发生。

同时补碱纠正酸中毒。

2.2.4做好保温。

注意保暖,擦干体表羊水和血迹,复温至维持中性温度(腹部皮温36.5℃)以减少氧的耗损和散热量的蒸发,有利于脑细胞恢复。

2.2.5洗胃。

恢复自主呼吸后,用温生理盐水20毫升+5%碳酸氢钠10毫升+
庆大霉素2万单位清洗咽下羊水及胃内容物,以防患儿呕吐再次窒息。

2.2.6合理喂养。

窒息新生儿由于神经损伤,吸吮模式、吸吮-吞咽-呼吸的协
调需要几天时间才可恢复,在此期间可静脉补充水分和鼻饲胃管喂养营养物质,
给予早期营养支持。

病情稳定后要及时给予母乳喂养,少量开始之后逐渐增加,
注意消化道吸收及排便情况。

2.2.7病情监测。

复苏成功自主呼吸恢复后应严密观察有无青紫、尖叫、惊厥等情况,观察患儿体温、心率、面色、肌张力变化、呼吸频率及节律的变化等病
情变化,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做好家长的健康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

3.体会
有部分护理人员在抢救和护理新生儿窒息时,总是习惯性用导管吸痰法吸痰,不能吸净咽部的痰液,不能清除喉深部及气管内的痰液,加压给氧时候深部的痰
液被压进气管内,气管内的痰液压过肺组织,阻塞呼吸道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加
重窒息造成复苏失败。

同时,也经常忽略洗胃与肺灌注洗的治疗,使复苏后再次
窒息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死亡率。

本人在实践工作中,及时对抢救护理
方法进行改进,通过改进后,能及时清除喉深部及气管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良好的肺通气,及时地以静脉给药,提高组织对缺氧的应激能力和脑细胞对
缺氧的耐受力,提高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及时洗胃避免了因呕吐引起再
次窒息,有效肺灌注入清洗和保暖措施减少了复苏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新
生儿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吴兰芳,基层医院新生儿重度窒息64例的抢救体会[J].广东医学,2010年13期.
[2]李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155.
[3]李雪琴刘红桃,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