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和宗教。
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3.掌握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习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习难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课前预习】
1.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3.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4. 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5.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
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
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
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3.佛教传入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你能说说有那些吗?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李冰B.张衡 C.毕昇 D.蔡伦
2、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发现于()
A、汉墓
B、秦墓
C、北宋墓
D、唐墓
3、有一个人去读书,买了一捆“蔡侯纸”。
这个人最早生活于()
A、西汉
B、东汉
C、春秋战国
D、唐朝
4.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5.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6.一位学生要开刀了,他很怕。
他的同学安慰他说:“我国在汉末就有外科手术了而且还用麻醉剂呢。
是()发明的,你放心好了。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7、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
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
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产生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分析。
本课的知识点如造纸术的发明、中医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利于开展探究活动。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宗教思想。
要思考这些文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首先要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
同时要联系春秋战国和秦朝的科技文化、注意文化的继承性。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通过教材材料研读,初步
了解纪年法的运用。
观看教材造纸工艺流程图,能够说出造纸的流程。
通过与造纸前书写材料的比较,理解“蔡侯纸”的优点,并进而分析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树立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重点)
目标3:搜集资料,阅读教材(包括教材中相关史事),掌握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
目标4:搜集司马迁生平事迹材料并阅读教材,记住《史记》的体例、内容、地位。
体会《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点)
目标5:阅读教材,了解佛教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影响。
观察佛教东传路线图,培养时空观念。
(难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图片:屠呦呦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辞中称,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
同学们想知道东汉时期中医的领军人物,及他们有哪些贡献吗,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以真实事例导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四个子目: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3)合作探究
造纸术的发明——讲述、讲解法
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67—68页“造纸术的发明”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回答,每组回答一个问题)问题1.造纸术发明前,古人是怎么记录文字的?
问题2.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又是谁改进的?
问题3.蔡侯纸优点有哪些?
问题4.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设计意图:把探究问题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本子目需要掌握的问题,接下来逐个探究。
教师:以上问题,让学生回答一问,详细讲一问。
问题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顾所学知识,思考造纸术发明前,古人是怎么记录文字的?(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各个时期,让学生回想,然后讲述:
教师补充: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
一根简通常只写一行字,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的简。
这些简用麻绳、皮条或丝绳横向编连起来成为策,其形状如同今天的“册”字;存放时卷起来,就成为一卷书。
后来用“册”“编”“卷”来称书的篇幅。
问题2
学生活动:读教材68页相关史事。
回答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又是谁改进的?(学生回答)
教师: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到了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教师:出示蔡伦名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善蔡伦名片信息。
设计意图:本课名人较多,以名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利于学生逻辑记忆。
教师:蔡伦改进造纸术,用的是什么原料呢,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学生:树皮、破布、麻头、渔网。
教师:很对。
上述材料中提到“元兴元年”,指的是哪一年。
用的什么纪年法?在这里给同学们讲下。
教师:这里的元兴元年指的是东汉和帝。
教师:刚才我们提到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渔网改进了造纸术,那么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们看下教材插图,请同学们讨论,然后回答造纸步骤。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课件中展示造纸工艺流程图。
教师:蔡侯纸就这样被生产出来了,那生产出来的蔡侯纸与之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进行比较。
然后回答。
教师:出示答案
教师:正是由于蔡侯纸有这些优点,才使的它被很快传到世界各国,推动力世界文明的发展,这也是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
教师:展示造纸术传播路线图。
让学生梳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设计意图:1.由材料引出中国古代纪年法,初步学会历史纪年的方法。
2.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蔡侯纸”的原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3.出示造纸术传播路线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过渡: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除了造纸术,还有医学成就,接下来我们学习医学领域里的两位大咖——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和华佗——讲述法、讲解法
出示任务: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69页“张仲景和华佗”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问题2.华佗的医学成就?
教师:出示张仲景名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善张仲景名片信息。
教师补充:张仲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正是因为他心系百姓,少年立志这样的品德,才促成他钻研医术,著成《伤寒杂病论》。
这部著作发展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对症下药;提出“治末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问题2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出示华佗名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善华佗名片信息。
教师:麻沸散相当于现在的麻药,是用来麻醉人的神经,让其失去知觉,做手术的。
除此之外,华佗提倡养生之道。
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
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教师:出示“五禽戏”图示。
提出问题:观察左图,说说这些动作都模仿了动物的哪些姿态,并试着做下,谈谈身体的感受。
学生可以一起说,一起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知道“五禽戏”的动作,并切身感受其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联系现实:讲述韩国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的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让学生知道这些医学成就是我国的遗产,不容许外国人侵占。
过渡:我们学习医学成就,除了记住知识点外,还要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品质。
好了,科技方面的成就学完了,我们现在开始文化成就的学习,首先来学习历史巨著《史记》。
历史巨著《史记》——讲述法、讲解法
出示任务:任务四:【小组探究】搜集司马迁生平事迹材料并阅读课本第70页“历史巨著《司马迁》”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编著成《史记》的原因?
问题2.《史记》的体例、范围、内容、地位?
教师:出示司马迁名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善华佗名片信息。
教师提问:请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司马迁的经历。
(找一小组长回答,小组内其余成员补充)
无正确答案,只要重要事迹说出来,逻辑清晰即可。
问题1
教师:阅读教材70页,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
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并思考他问什么能够完成《史记》的编著?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
然后回答。
教师:总结补充。
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编著成《史记》的原因:家庭熏陶、个人勤奋、仗义执言、意志坚强
教师:
问题2
学生活动:请同学自由阅读教材70第二段正文内容,并说出《史记》的体例、范围、内容、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出示正确答案)
教师:《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呢,后人这样评价。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十史札记》中写道:“(司马迁)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
鲁迅将《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道教和佛教——讲述法、讲解法
出示任务:任务五:【小组探究】搜集世界三大宗教资料,观看微课并阅读课本第71页“道教和佛教”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道教创立的时间、派别、教义?
问题2.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起源地、教义、影响?
学生活动:观看微课,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问题1
学生活动:齐读教材71页第一段,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
回答道教兴起的时间、有哪两个派别,教义?
教师:时间:东汉末年
教师补充: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派别: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教义:修身养性;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教师补充: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职业的道教徒称为“道士”。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相信通过修炼可以长生不老,并炼制丹药,迎合专制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问题2
学生活动:观看微课:佛教东传。
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
回答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起源地、教义、影响?
教师: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乔达摩悉达多(有成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教师补充: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传播开来。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教师:出示佛教东传路线图。
小组活动: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佛教所带来的影响吗?(如常见的文学影视作品、日常用语、建筑雕塑、舞乐、绘画、医药等方面)
设计意图:1.展示出示佛教东传路线图,让学生直观的看出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同时也可回忆丝绸之路的作用;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佛教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对佛教传入影响的理解更深刻。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
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
(政治)
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加强。
文化多元化发展(政治)
中外交往频繁。
(政治)
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
先秦时期文化的继承。
(文化)
科学家的努力。
(主观原因)
(4)知识结构
任务六:【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课堂小结
两汉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的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科技方面,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医学上,东汉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华佗又发明了,创造了“五禽戏”。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撰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科学家、史学家们为了理想和正义,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们。
(6)当堂达标
使用随堂训练——当堂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七、课后作业
请将课后作业栏目——提升训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发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八、拓展提升
推荐学生查看拓展提升栏目资源,以拓展学生知识。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选择题
1.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
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佛、儒、道
B.儒、道、佛
C.佛、道、儒
D.道、佛、儒
2. 如果让你对右边这部史学名著作一相关介绍,以下内容你可以选择的是()
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著作②作者是司马光③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④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
3. 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这充分表明( )①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②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
③造纸的目的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④考古发现的纸是宦官蔡伦所造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4. 张角创立的宗教所尊奉的两个人物是()①黄帝②孔子③老子④炎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 东汉时期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主张符合人民的心理
B.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C.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D.佛教能让人彻底摆脱痛苦
6. 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②文景之治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7. 如果让你扮演课本历史剧中的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
①外科手术②创制“麻沸散”③创造“五禽戏”④编著《伤寒杂病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9. 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感染事件。
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生活于东汉时期,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所著的( )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10.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
”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 )
A.毕
B.蔡伦
C.李时珍
D.宋应星
11. 下列史实,在《史记》一书中可以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 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郦道元
1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推崇。
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李斯、商鞅
B.孔子、老子
C.蔡伦、张仲景
D.张仲景、华佗
二、问答题
14. 以下图片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关于我国某项伟大发明研讨会的会场背景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图片信息,你认为这次研讨会主题中的伟大发明是什么结合图片,说说此项发明在当时有何优点。
(从不同方面说出两点即可)
(2)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资料来探索研究这个主题 (至少说出两条途径)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请你说出蔡伦受人尊敬的原因。
三、材料解析题
15. 阅读下列材料: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
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
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
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司马迁终于编成《史记》一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作为一个史学家应具有的素质。
(3)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
一、选择题
1-13:ADACB BBBDB ACD
二、问答题
14、(1)造纸术。
优点:①轻便,相比竹简便于书写、携带等。
②经济,相比丝帛成本低廉,价格便宜等。
(2)例如:可通过社会上专业的文物馆、博物馆、大学专业研究所及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与探究有关的文物、图片、影片、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等。
(3)改进了造纸术,方便了书写,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材料解析题
15、(1)《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2)素质:勤奋学习,博览古今书籍;不怕困难,多参加社会实践;不畏权贵,敢于秉笔直书,等等。
(3)感悟: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