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
应用
摘要:体态律动是著名的作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以学生听觉为基础的音乐
教育体系,强调把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动作,在学习音乐理论后,更加
注重动作对音乐的理解,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发其对音乐的兴趣。
视唱练耳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增强其对音乐的敏感程度,还能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本文首先阐述体态律动
在小学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继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视唱练耳;创造能力
体态律动教学注重音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身体运动的协调,搭配上音
乐的节奏,使学生的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运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身情感,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音
乐课中引入体态律动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习惯。
而视唱
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从而
进一步提升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增强音乐课的趣味性,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
实的基础。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充足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充分的参与到
学习过程中,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
往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难以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体态律动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有效调动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身体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巧妙融合,使音乐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对直观的、生动的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
而音乐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方式,能够使小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增强对音乐节奏的认知,敏锐的捕捉到每首音乐歌曲中不一样的情感,并用相应的动作表达出来,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情感的共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注重音乐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
教师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的情感培养,教师通过丰富的语言技巧和学生展开语言和动作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情感教学,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1]。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学习讨论、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在音乐课堂中利用身体的四肢协调,表达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提升对音乐的认知程度,实现境界的升华,真正感悟音乐的魅力所在,使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国旗多美丽》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国旗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国旗的组和由来,随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对国旗的情感。
教师在播放歌曲时可以让学生按照歌曲中的韵律和节奏,用身体四肢展示出对国旗的感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每首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与氛围,
提前准备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情景。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播放
与歌曲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视觉的震撼,搭配上书本中的歌曲,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感悟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积极
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渴望春天》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
播放有关春天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感悟到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大自然的万物复苏,感受到生命绽放的精彩,继而使其聆听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在学习后用自己的
身体表现出春天的活力,在师生互动中增强其对春天的了解,提升体态律动的有
效性。
(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体态律动教学方式需要学生身体与情感的相互协调与配合,通过聆听音乐可
以使自身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肢体语言比较复杂,善
于用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大多数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使其在音乐课堂中观察歌曲的韵律,掌握体态律动的动作方法和要领,有效提升
自身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
音乐歌曲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接受程度高,教师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根据歌词表演村庄中动物相应的动作,使音乐和生活能够零距离的接触,增
强学生对音乐的认同感,保持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的美
好心灵[2]。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方式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能
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其创新性思维
能力,塑造其健康人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创设合适的音乐教学情境;选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音乐素材,加深学生对音
乐课堂的认同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郝丽娟,吕文佳.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22(02):82-85.
[2]黄子群.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运用[J].小学时代,2019(2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