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含达标训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一双手共有几根手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手指游戏
请小朋友伸出双手面向自己,弯曲一只大拇指,你能说两道10的分成式子吗?
接着每次弯曲一根手指,让学生说出两道式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教学例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7页,数数这页书的上面画了几串珠子?
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
你能根据第一串珠子的涂色情况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接着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串10颗珠都分成两部分,最后根据涂色结果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独立做后,指名回答。
你还能想到什么?
10的分与合共有9道式子,你为什么只填这里5道?
你能闭上眼睛有序地说出10的分成吗?
10的合成呢?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一题:接受鲜花
向日葵姐姐看到你们肯动脑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好几朵花,印在了你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向日葵姐姐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用铅笔在书上还还合起来是10的两朵花连起来。
2、“想想做做”第二题:验收货物
向日葵姐姐用火车给我们送来一批货物,让我们都当小验收员验收,这些货物也印在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二题,你能看出每辆小车上的货物是多少吗?怎么看出来的?许多车上只写了一
个数,你能把缺少的数写出来吗?
3、“想想做做”第三题:找朋友
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
你能动手连一连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的分与合
课后反思:
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
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
通过参与看图数一数、动手摆一摆、看数说一说、照着写一写等学习活动,经历了初步感知物操作——实际应用——临摹写数等认识数10的过程。
教学设计注意突出10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帮助学生理解10的含义,初步形成10的概念。
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既渗透10可作
为计数单位,又突出可以2个2个、5个5个地计数,建立按群计数的观念;通过读数和写数,引导学生掌握0—10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的思维往往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和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所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主题图上,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然后从中抽象出数10。
这样的设计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
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达标训练:
1、填一填。
2、8
6 5 3 1
1 4 6
9
8 5 4 2 1
2 3 6
10
1 4 7
6
3
8 5 2
9
3、哪两个数合起来是10,用线连一连。
4、
10 2 6 4 1 2 3 4 5 5 7 6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