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大开发前后财政支出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地区大开发前后财政支出比较研究
西部地区大开发是指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政府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
发展而实施的重大战略行动,其目的是通过加大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条件,推动经济改革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西部地区大开发前后,政府财政支出发生了明显变化。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2000年至2019年西部地区大开发前后财政支出的变化,探究西部地区大开发对财政支出的
影响。
一、西部地区大开发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推行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
1999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推行西部开发战略。
该战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加大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条件,推动经济改革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据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自西部开发战略
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总体经济增长率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增长率。
二、财政支出的变化
财政支出是政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
统计数据,2000年至2019年,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发生了明显变化。
1. 开支金额
2000年至2019年,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总额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其中,从2000年到2004年,财政支出增长较为缓慢,2005年至2014年快速增长,其中2010年到2014年增长速度较快,达到了20%以上,2015年到2017年增长较为平稳,2018年和2019年财政支出的总额略有下降。
2. 支出结构
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2000年至2019年,西部地区主要的支出类别包括投资性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等。
投资性支出一直是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并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投资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2007年起逐年增加,成为西部地区财政支出中的一大特点。
3. 地区差异
在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中,不同地区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从2000年到2019年,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在西南地区中,四川、云南和重庆三省市财政支出始终占据前三甲;在西北地区中,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区的财政
支出始终在前三甲中。
而在财政支出较低的地区中,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区。
三、西部地区大开发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西部地区大开发对财政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
一方面,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实施
为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提供了新的空间,加大了财政支出的规模。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前有了明显进步,改善了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条件,从而导致了财政支出的结构变化。
在支出金额方面,西部地区大开发对财政支出的规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实施一系列的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改善民生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
在支出结构方面,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实施也使得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加大对民众的投入力度,在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四、结论
西部地区的大开发策略对财政支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财政支出总量不断增长,支出结构出现了诸多变化。
尽管西部地区大开发对于支出结构的影响不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但对于投资性支出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支出等领域的影响较为明显。
尤其是在新时期,西部地区大开发已经步入了全面加速的阶段。
未来,西部地区大开发的财政支出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切实促进西部地区各领域的经济发展,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