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结构侧墙支架 方案计算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结构侧墙支架方案计算书
4.1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4.1.1 编制说明
主体结构侧墙模板体系采用钢模板+三脚架支撑体系,其施工工序为先底板施工→中隔墙施工→侧板钢筋制安→侧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侧模板拆除→中板支架搭设及模板安装→中板钢筋安装→中板混凝土浇筑。

拟采用主体结构侧墙模板体系采用木模板+主体结构钢管对顶体系,其施工工序为先底板(下层中板)施工→中板、侧墙支架搭设及模板安装→中隔墙(立柱)钢筋制安及砼浇筑施工(同步做侧墙钢筋制安)→侧墙混凝土同步对称浇筑→中板钢筋安装→中板混凝土浇筑。

拟采用侧模板对顶方案比原施工方案少了侧墙三角架安装时间,且节省了与支顶架的交叉的时间,可以加快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进度。

本工程侧墙厚度为0.8m,高度最大为6.96m,考虑施工分段后,侧墙最大浇筑高度为5.76m,验算时取5.8m。

侧墙模板系统由里到外为:18mm模板、10cm×10cm木方@30cm,竖向每90cm设置一道双钢管,沿钢管方向每60cm设置一道对顶钢管(即支顶架横杆),对顶钢管通过满堂支架水平钢管实现对顶,当遇到中隔墙或立柱时,通过支顶在中隔墙或柱上实现两侧墙对顶。

4.1.2 编制依据
1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2 《主体结构高大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3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
4.2 材料力学性能及计算荷载取值
1 材料参数取值
1)施工木枋、模板材料力学参数见下表:
木方弹性模量E=9000N/mm2;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1.4N/mm2;木方的截面为10cm×10cm,其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半截面距S分别为:
W=10×10×10/6 = 167cm3;
I=10×10×10×10/12 =833cm4;
S=0.5×10×10×0.25×10=125cm3;
模板厚度18mm,自重7kN/m3,弹性模量E=9000N/mm2;木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木模板抗剪强度设计值=1.4 N/mm2;取1m宽模板为单元,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半截面距S分别为:
W=100×1.8×1.8/6 = 54cm3;
I=100×1.8×1.8×1.8/12 =48.6cm4;
S=0.5×100×1.8×0.25×1.8=40.5cm3;
木枋、模板力学参数表表1.2-1
2)钢管力学参数见下表:
钢管力学参数表表1.2-2
3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第4章相关规定,其荷载取值如下:
1)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分项系数表1.2-3
2)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效应的各项荷载
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效应的各项荷载表表1.2-4
注:验算挠度应采用荷载标准值;计算承载能力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4.3 背楞采用木方时侧墙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本工程侧墙厚度为0.8m,高度最大为6.96m,考虑施工分段后,侧墙最大浇筑高度为5.76m,验算时取5.8m。

侧墙模板系统由里到外为:18mm模板、10cm×10cm木方@30cm,竖向每90cm设置一道双钢管,沿钢管方向每60cm设置一道对顶钢管(即支顶架水平横杆),对顶钢管通过满堂支架水平钢管实现对顶,当遇到中隔墙或立柱时,通过支顶在中隔墙或柱上实现两侧墙对顶。

4.3.1 模板侧压力验算
1 侧墙模板荷载标准值
1)新浇注混凝土侧压力
F1=0.22rct0β1β2V1/2
=0.22×24×5×1.2×1.15×1 1/2
=36.43KN/m2
其中:rc为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2;
t0=200/(T+15)=200/(25+15)=5(注混凝土入模温度25℃);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故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 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本工程坍落度为140±20mm,取值为1.15;
V=1m/h,本工程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泵送浇筑,板块最大长度为28m宽度为0.8m,则浇筑速度为1m/h,混凝土每小时浇筑=1/28/0.8=22.4m3/h,。

2)新浇注混凝土侧压力
F2=rch=24×5.8=139.2KN/m2
3)新浇注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为
G4k=Fmin=F1=36.43KN/m2
其有效压头高度h=F1/rc=36.43/24=1.52m,计算简图如下:
有效压头高度图4.3-1
2 活荷载取值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水平荷载标准值Q3k=2KN/m2(注:导管卸料)
3 荷载组合
1)计算承载能力时,采用荷载设计值
q= G4k+ Q3k
=1.35* G4k+ 1.4*Q3k
=1.35×36.43+1.4×2
=51.98 KN/m2
其中由于侧模板侧压力主要为混凝土侧压力控制的组合,故G4k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取值为1.4。

2)挠度验算时,采用荷载标准值
q= G4k=36.43 KN/m2
4.3.2 模板验算
取1m宽单元面板,将侧压力化为线布荷载,
强度验算时荷载q=PL=51.98×1=51.98kN/m
挠度验算时荷载q=PL=36.43×1=36.43kN/m
侧模计算简图为:
最大弯距:M =0.1ql2= 0.1×51.98×0.3×0.3= 0.47KN.m
最大剪力:V=0.6ql=0.6×51.98×0.3=9.36 kN
截面正应力:σ= M / W= 0.47×1000000/54000=8.70N/mm2 <fm=13 N/mm2满足要求
截面剪应力:τ=VS/bI=9.36×405/4860=0.78N/mm2 <fv=1.4 N/mm2满足要求
挠度:=0.677×q×l4/(100EI)=0.677×36.43×3004/(100×9000×48.6×104)=0.46<300/400=0.75mm满足要求。

4.3.3 背楞验算
背楞采用10×10cm木方,30cm间距布置。

木枋间距0.3m,上部荷载为:施工时木枋所受荷载按线荷载计算:
强度验算时荷载q=PL=51.98×0.3=15.59kN/m
挠度验算时荷载q=PL=36.43×0.3=10.93kN/m
最大弯距:M =0.1ql2= 0.1×15.59×0.9×0.9=1.26kN.m
最大剪力:V=0.6ql=0.6×15.59×0.9=8.42kN
截面正应力:σ=M / W = 1.43×1000000/167000=7.54N/mm2<fm=13 N/mm2满足要求
截面截面剪应力:=VS/bI=8.42×1000×125×1000/(100×833×10000)=1.26N/mm2<fv=1.4 N/mm2满足要求
挠度:=0.677×q×l4/(100EI)=0.677×10.93×9004/(100×9000×833×104)=0.65<800/400=2mm满足要求。

4.3.4 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双48钢管,壁厚不小于3mm。

由于双钢管每竖向90cm设置一道,钢管每30cm受其背部木方传递的集中荷载,考虑到则每根钢管所承受集中荷载为
强度验算时集中荷载P=51.98×0.9×0.3/2=7.02KN
挠度验算时集中荷载P=36.43×0.9×0.3/2=4.92KN
由于木方集中荷载每30cm间距作用于钢管上,验算时将集中荷载转换成线荷载则:
强度验算时线荷载q=7.02/0.3=23.4KN/m
挠度验算时线荷载q=4.92/0.3=16.4KN/m
沿钢管方向每0.6m设置一道支顶钢管,则其受力如下:
受力简图为:
最大弯距:M =0.1ql2= 0.1×23.4×0.6×0.6=0.84kN.m;
最大剪力:V=0.6ql=0.6×23.4×0.6=8.42kN
抗弯强度:σ= M / W =0.84×1000000/4490=187N/mm2<fm=215 N/mm2
截面截面剪应力:=Q/A=8.42×1000/(4.24×100)=19.86N/mm2<fv=215 N/mm2
挠度:=0.677×q×l4/(100EI)=0.677×16.4×6004/(100×2.0×105×10.78×104)=0.67<600/400=1.5mm 满足要求
4.3.5 无中隔墙(立柱)时支顶钢管验算
1 对顶钢管最大荷载
由上面计算可知,支顶钢管最大压力即为双钢管支座反力为R=2×1.1pl=2×1.1×23.4×0.6=30.89KN
对顶横杆顶最大荷载为:F=R=30.89kN
2 钢管计算长度
钢管计算长度按下式计算,并取较大值:
L0=h'+2ka=0.9+2×0.3=1.5m
立杆长细比λ=Lo/i=1500/15.9=94.3
235
y f λ
=94.3×(215/235)0.5=90.2
按照长细比查表得钢管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ψ=0.714 3 钢管稳定性验算
立杆Q235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15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A
N ϕσmax
==30.89×1000/(0.714×424)=102 N/mm2 <f=215N/mm2,满足稳定性要求
4.3.6 有中隔墙(立柱)时支顶钢管验算
由于侧墙浇筑时,水平横向钢管对称支顶在中隔墙(立柱)上,中隔墙(立柱)相当于一构件,只要其达到一定强度,则中隔墙不会压坏,中隔墙传力可满足要求。

同时由于中隔墙(立柱)采用C35混凝土,侧墙浇筑时中隔墙(立柱)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则无需再进行验算。

4.3.7 小结
根据以上验算,侧板模板系统由里到外为:18mm 模板、10cm ×10cm 木方@30cm ,竖向每90cm 设置一道双钢管,沿钢管方向每60cm 设置一道对顶钢管,对顶钢管通过满堂支架横向水平钢管进行对顶,该方案是可行的。

4.4 背楞采用钢管时侧墙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本工程侧墙厚度为0.8m ,高度最大为6.96m ,考虑施工分段后,侧墙最大浇筑高度为5.76m ,验算时取5.8m 。

侧墙模板系统由里到外为:18mm 模板、48mm 钢管@20cm ,竖向每90cm 设置一道双钢管,沿钢管方向每60cm 设置一道对顶钢管(即支顶架水平横杆),对顶钢管通过满堂支架水平钢管实现对顶,当遇到中隔墙或立柱时,通过支顶在中隔墙或柱上实现两侧墙对顶。

4.4.1 模板侧压力验算 1 侧墙模板荷载标准值 1)新浇注混凝土侧压力 F1=0.22rct0β1β2V1/2
=0.22×24×5×1.2×1.15×1 1/2
=36.43KN/m2
其中:rc为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2;
t0=200/(T+15)=200/(25+15)=5(注混凝土入模温度25℃);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故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 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本工程坍落度为140±20mm,取值为1.15;
V=1m/h,本工程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泵送浇筑,板块最大长度为28m宽度为0.8m,则浇筑速度为1m/h,混凝土每小时浇筑=1/28/0.8=22.4m3/h,。

2)新浇注混凝土侧压力
F2=rch=24×5.8=139.2KN/m2
3)新浇注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为
G4k=Fmin=F1=36.43KN/m2
其有效压头高度h=F1/rc=36.43/24=1.52m,计算简图如下:
有效压头高度图4.3-1
2 活荷载取值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水平荷载标准值Q3k=2KN/m2(注:导管卸料)
3 荷载组合
1)计算承载能力时,采用荷载设计值
q= G4k+ Q3k
=1.35* G4k+ 1.4*Q3k
=1.35×36.43+1.4×2
=51.98 KN/m2
其中由于侧模板侧压力主要为混凝土侧压力控制的组合,故G4k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取值为1.4。

2)挠度验算时,采用荷载标准值
q= G4k=36.43 KN/m2
4.4.2 模板验算
取1m宽单元面板,将侧压力化为线布荷载,
强度验算时荷载q=PL=51.98×1=51.98kN/m
挠度验算时荷载q=PL=36.43×1=36.43kN/m
侧模计算简图为:
最大弯距:M =0.1ql2= 0.1×51.98×0.2×0.2= 0.21KN.m
最大剪力:V=0.6ql=0.6×51.98×0.2=6.24 kN
截面正应力:σ= M / W= 0.21×1000000/54000=3.9N/mm2 <fm=13 N/mm2满足要求
截面剪应力:τ=VS/bI=6.24×405/4860=0.52N/mm2 <fv=1.4 N/mm2满足要求
挠度:=0.677×q×l4/(100EI)=0.677×36.43×2004/(100×9000×48.6×104)=0.09<300/400=0.75mm满足要求。

4.4.3 背楞验算
背楞采用48mm钢管,20cm间距布置。

钢管间距0.2m,上部荷载为:
施工时木枋所受荷载按线荷载计算:
强度验算时荷载q=PL=51.98×0.2=10.4kN/m
挠度验算时荷载q=PL=36.43×0.2=7.3kN/m
最大弯距:M =0.1ql2= 0.1×10.4×0.9×0.9=0.84kN.m
最大剪力:V=0.6ql=0.6×10.4×0.9=5.62kN
截面正应力:σ=M / W = 0.84×1000000/4490=180N/mm2<fm=215 N/mm2满足要求
截面截面剪应力:=VS/bI=Q/A=5.62×1000/(4.24×100)=13N/mm2<fv=215 N/mm2满足要求
挠度:=0.677×q×l4/(100EI)=0.677×7.3×9004/(100×2.0×105×10.78×104)=1.2<900/400=2.25mm满足要求。

4.4.4 主楞验算
主楞采用双48钢管,壁厚不小于3mm。

由于双钢管每竖向90cm设置一道,钢管每20cm受其背部木方传递的集中荷载,考虑到则每根钢管所承受集中荷载为
强度验算时集中荷载P=51.98×0.9×0.2/2=4.68KN
挠度验算时集中荷载P=36.43×0.9×0.2/2=3.28KN
由于木方集中荷载每20cm间距作用于钢管上,验算时将集中荷载转换成线荷载则:
强度验算时线荷载q=4.68/0.2=23.4KN/m
挠度验算时线荷载q=3.28/0.2=16.4KN/m
沿钢管方向每0.6m设置一道支顶钢管,则其受力如下:
受力简图为:
最大弯距:M =0.1ql2= 0.1×23.4×0.6×0.6=0.84kN.m;
最大剪力:V=0.6ql=0.6×23.4×0.6=8.42kN
抗弯强度:σ= M / W =0.84×1000000/4490=187N/mm2<fm=215 N/mm2
截面截面剪应力:=Q/A=8.42×1000/(4.24×100)=19.86N/mm2<fv=215 N/mm2
挠度:=0.677×q×l4/(100EI)=0.677×16.4×6004/(100×2.0×105×10.78×104)=0.67<600/400=1.5mm 满足要求
4.4.5 无中隔墙(立柱)时支顶钢管验算
1 对顶钢管最大荷载
由上面计算可知,支顶钢管最大压力即为双钢管支座反力为R=2×1.1pl=2×
1.1×23.4×0.6=30.89KN
对顶横杆顶最大荷载为:F=R=30.89kN
2 钢管计算长度
钢管计算长度按下式计算,并取较大值:
L0=h'+2ka=0.9+2×0.3=1.5m
立杆长细比λ=Lo/i=1500/15.9=94.3
235y
f λ=94.3×(215/235)0.5=90.2
按照长细比查表得钢管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ψ=0.714
3 钢管稳定性验算
立杆Q235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15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A
N ϕσmax =
=30.89×1000/(0.714×424)=102 N/mm2 <f=215N/mm2,满足稳定性要求 4.4.6 有中隔墙(立柱)时支顶钢管验算
由于侧墙浇筑时,水平横向钢管对称支顶在中隔墙(立柱)上,中隔墙(立柱)相当于一构件,只要其达到一定强度,则中隔墙不会压坏,中隔墙传力可满足要求。

同时由于中隔墙(立柱)采用C35混凝土,侧墙浇筑时中隔墙(立柱)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则无需再进行验算。

4.4.7 小结
根据以上验算,侧板模板系统由里到外为:18mm 模板、48mm 钢管@20cm ,竖向每90cm 设置一道双钢管,沿钢管方向每60cm 设置一道对顶钢管,对顶钢管通过满堂支架横向水平钢管进行对顶,该方案是可行的。

4.5 结论
根据上述验算,侧板模板系统由里到外为:18mm 模板、10cm ×10cm 木方
@30cm(或采用48mm钢管@20cm),竖向每90cm设置一道双钢管,沿钢管方向每60cm设置一道对顶钢管,对顶钢管通过满堂支架横向水平钢管进行对顶,方案均是可行的。

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浇筑速度,浇筑速度≤1m/h,浇筑时两侧侧墙应同时同步浇筑,防止偏载。

当有中隔墙或立柱时,中隔墙或立柱砼应达到一定强度方可进行,支架横杆必须对称支顶在中隔墙或立柱上,同时横向对顶钢管接长必须使用对接扣件接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