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育名词解释昆虫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滞育名词解释昆虫学
在昆虫学里头,有个概念叫“滞育”,这是昆虫应对不良环境的一种特殊手段。
说白了,就是昆虫在某个发育阶段,会突然变得不吃不动,生长发育也暂时停了下来,就像进入了“冬眠”一样,但比休眠还要深化,新陈代谢都被抑制了。
这种滞育现象,不是直接由外头环境条件引起的,而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后,在体内形成的一种遗传性反应。
昆虫一旦进入滞育,就会表现出形态上的停顿和生理活动的降低,而且一旦开始,就必须经过一定的阶段或者某种生理变化后,才能结束。
昆虫的滞育,还可以分成专性滞育和兼性滞育两种。
专性滞育的昆虫,一年就发生一代,滞育的世代和虫态都是固定的,不管外头环境咋样,到时候就会进入滞育。
而兼性滞育的昆虫,就是多化性昆虫了,滞育的虫态固定,但世代不定。
引起昆虫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光周期,也就是白天黑夜的长短。
昆虫会根据光周期的变化,来决定是否进入滞育。
比如有些昆虫,在日照时间短的时候,就会进入滞育,而有些昆虫,则是在日照时间长的时候进入滞育。
昆虫进入滞育前,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以及结构等变化,来适应这个特殊的发育过程。
进入滞育后,昆虫的新陈代谢作用会降低到最低,呼吸强度也会减弱,抗逆力却会增强。
总的来说,滞育是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让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良环境,保证种群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