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九年级中考复习教案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课时]:第32课时
[复习内容]:议论文阅读(三)——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
[复习目标]:
1、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
2、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把握论证的结构层次。
[金点巧指]:
本考点主要包括:
(1)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①举例论证(摆事实),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讲道理),即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即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为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2)论证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考查的重点是论证的结构层次分析。
其次,论证结构主要还有以下三种:①并列式,就是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②对照式,就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思);③层进式,就是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另外,按表达方式来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还呈现出“先叙后议”或“议——叙——议”的结构样式。
[中考例析]: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
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
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
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
玄武门之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
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恒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中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
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听对方的诉说。
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积极地换位思考。
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
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
忘却,是谅解的良方。
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退让。
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请用“|”将本文划分为两层,并说说这样划分的理由。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3)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4)读完这篇文章,如果你的朋友与别人发生了矛盾,你打算如何劝说朋友?(不少于50个字)
[解析] 第(1)题实际上是对论证结构的考查,是对论证结构的层次分析,①~④段是提出、分析问题,⑤~⑩段是解决问题。
第(2)题论证特点一般从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去考虑,而第④段突出的是它的论证方法。
第(3)题着重从论证结构上去考虑。
[答案](1)①②③④ | ⑤⑥⑦⑧⑨⑩划分理由:文章①~④段论述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⑤~⑩段论述了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谅解。
第⑤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
作用:先举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谅解的重要作用;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形成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使论证充分。
(3)这一段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如果删去,将会使文章的论证不严密。
(4)示例:你也不要太难过,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毕竟,同学之间的谅解比什么都重要啊!
[目标测评]:一
①人多究竟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做了一个“拔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多力量小。
②林格尔曼组织一些青年人分别以单独、两三、三人直到八人小组的形式拔河,用测力机测量并记录他们在不同群体下用力的情况,得出的结果是:当他们单个人拔河时平均拉力为63公斤,按力的平均叠加计算,两人组应是126公斤,三个组应是189公斤,八人组应是504公斤。
但实际上测出的平均值,两人组比叠加值少8公斤,三人组比叠加值少29公斤,八人组经叠加值少248公斤。
这项实验证明了群体力量的总数低于单个人力量叠加的总和。
林格尔曼将它解释为“责任分散”现象。
他说,对某一件事,假如一个人在单独的情况
下完成,会做出积极反应,但在群体去完成的情况下,往往有退缩和保留,因为前者独自承担责任,后者则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
③林格尔曼的“责任分散”论,能否用来解释别的社会现象。
我以为,“责任分散”现象在一些人浮于事的单位里,是确实存在的。
由于“官多兵少”,职责不明,互相推诿,彼此扯皮,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劲,该做的事不做,该问的事不问,甚至散布流言蜚语,背后拆台,弄得“三个和尚没水吃”。
④但是,笼统地说人多一定力量小,那也未必。
林格尔曼的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社会现象。
在抗洪抢险这种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人少了是不成的。
一旦“管涌”出现,需要成千上万个沙袋、石袋投下去,需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蜂拥而上。
由于事关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人人全力以赴,终于众志成城,这不正是人多力量大的真实写照吗?
⑤又以反车扒为例:众人在歹徒面前迫于淫威,不敢上前,这时如有一位勇士挺身而出,大喝一声,歹徒必然转身举起凶器对准他。
如果接着第二位勇士又大喝一声,这无疑是对第一位英雄的莫大支持,歹徒有可能转向第二人,虽仍如狼如虎,但已色厉内荏,这时周围旁观的公众已壮胆生威。
如果又有第三人大喝一声,歹徒就已不知所向。
再有四人五人呐喊,歹徒还能威风么?
⑥所以问题不一定在于人多,而是看参与其事者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同心,是否协力,做到了这几条,人多无疑会力量大,而不会彼此抵消。
1、综观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2、文章第①段以设问开篇有什么作用?
3、文章论证了“人多力量小”的观点后接着又论证“笼统地说人多一定力量小,那也未必”。
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4、请补充一则能论证“人多力量大”的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二、珍惜弱点(哈尔滨市)
①人皆有弱点,但弱点不同于缺点。
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②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零上40摄氏度以上也不熔化;哈尔滨的柏油路面能抗寒,零下30摄氏度不会裂开。
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路最不抗寒;哈尔滨的柏油路最禁不得热。
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事物某方面愈强,它的反方向愈弱。
③同样,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
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太谨小慎微了,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魏延至死都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大失误。
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
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强点,所以弱点也需珍惜。
④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
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
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犬之忠,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
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
兵法上说“至于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⑤世界万物无绝对的强点和弱点。
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赘疣,生出来便是人的累赘。
因为弱点在任何一个物种中,犹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开谁。
性格急躁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
世界上没有谁会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谁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须自卑,更不用自暴自弃。
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学业上事业上都能进
取。
譬如大画家黄宾虹,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开创另一境界,成一大家。
⑦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
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
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一个美女貂禅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最后英雄身首异地。
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是缺憾之中的聪明。
5、文章认为,缺点与弱点有两点不同,一是;二是。
(2分)
6、第③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7、第⑦段中“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8、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珍惜弱点。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