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3009]住宅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或氧气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气体
2.(0分)[ID:133005]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右侧木炭燃烧时,发白光
B.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C.此实验可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此实验中氮气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氧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0分)[ID:132998]下列有关燃烧以及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家中煤气阀门未关而引起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B.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原因是温度降低至石蜡的着火点以下
D.氢气和氮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
4.(0分)[ID:13299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5.(0分)[ID:132991]学生设计实验时,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如图),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A.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B.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C.用碱石灰和醋酸钠固体加热制甲烷气体D.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6.(0分)[ID:13298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能量变化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7.(0分)[ID:132980]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水通电
氢气+氧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8.(0分)[ID:132973]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2
SiO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B.该保鲜剂不宜与明火接触
C.2
SiO中Si的化合价为+4 D.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9.(0分)[ID:132970]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整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制冷﹣﹣冷
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
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

酱油和醋﹣﹣闻气味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
发皿
氧化镁和氧化铜﹣观察颜色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
子、离子
A.A B.B C.C D.D
10.(0分)[ID:13296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0分)[ID:13296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12.(0分)[ID:132955]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二、填空题
13.(0分)[ID:13315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表彰锂离子电池的研发。

这种质量轻、可充电功能强大的电池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

(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锂属于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锂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

(2)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__。

(3)锂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_____能。

(4)碳酸二甲酯(C3H6O3)是锂电池电解液的种成分,下列关于碳酸二甲酯说法正确的有:
_____
A碳酸二甲酯是氧化物
B碳酸二甲酯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碳酸二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克
D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5)下图为某款锂电池手机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结合图像分析手机夏天比冬天耐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说明:电池电压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3.6伏特,为保护手机,自动关机
14.(0分)[ID:133150]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3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己知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锂(Li)在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 电子形成锂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____。

(2)锂离子电池工作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___能。

(3)锂离子电池常用作潜艇的储备电源。

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

15.(0分)[ID:133146]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

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

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裤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

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 MnO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 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16.(0分)[ID:133129]2019年3月21日,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化学储罐爆炸事故。

(1)苯甲醚是该公司的产品之一。

已知苯甲醚的化学式为C7H8O,写出苯甲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事故发生24小时后,根据事故地下风向3500米处现场快速监测结果,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均满足二级质量浓度限值。

以下哪些物质属于需要监测的大气污染物_____(填数字序号)。

①CO2
②CO
③SO2
④NO2
(3)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引发爆炸_____(填字母序号)。

A H2和O2混合后点燃
B CO还原CuO时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CO
C 发现厨房天然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D 面粉厂工人在面粉加工车间抽烟
17.(0分)[ID:133086]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

(1)当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8.(0分)[ID:133076]2017年,“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它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颇受人们的喜爱.请回答:
(1)普通自行车的车架是由①_____(填合金名称)制成的,该种合金具有②_____(填两点)的物理性质.
(2)某些高档自行车架也用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或金属钛,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是一种常见的钛矿石,已知其中两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这两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均为_____价.
(3)“共享单车”不但经济,而且环保.普通燃油汽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为:①_____→内能→②_____.和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相比,骑乘共享单车,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③_____(填两种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真正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19.(0分)[ID:133109]《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
..的是_____;
(3)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下图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观察图中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发现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

你认为c和d的化学性质_____(填“是”或“否”)完全相同。

20.(0分)[ID:133106]依据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可以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 ;
(3)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 _____________ 的方法。

三、解答题
21.(0分)[ID:13324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a.可燃物;b.需要空气(或者氧气);c._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图C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

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
5
,请写
出其中的原因(任写一条)____________,该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

(4)图D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因此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______容器中进行。

(5)图E为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酒精灯上灯罩作用:________,写出①、②中反应现现象______ 分别写出①、②中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0分)[ID:133239]如图所示。

在加热器钢板上的三个小槽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白磷、红磷、被沙子覆盖的红磷,用电炉给钢板加热,观察到:①中白磷最先燃烧且越烧越旺;
②中红磷一段时间后开始燃烧;③中红磷没有燃烧。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

23.(0分)[ID:133234]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空气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其化学式为_____。

(2)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填“活泼”或“稳定”)。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填“大”或“小”)。

(5)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属于_____再生资源(填“可”或“不可”)。

②点燃CH4之前应_____。

8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gO2,生成agCO2和18gH2O,则
a=_____。

③由CH4可以做燃料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_____变化(填“能量”或“原子个数”)。

24.(0分)[ID:133216]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照明弹中用到镁粉作原料,其原因是_____。

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2)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方式是_____。

从经济角度考虑,该过程中获取氢气的方法与电解水获取氢气相比,其优点在于_____。

(3)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在钚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释放大量的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

①卢蕊福利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箔,下述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_____(填序号)。

②核变化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变化,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③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化学式为D2O),是核反应堆的慢化剂和冷却剂,重氢原子
(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5.(0分)[ID:133201]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充盈的化学小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包含着许多化学内容:
(1)家庭厨房中的“柴”趋向洁净,有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

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填化学式)
(2)米、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淀粉中氢原子、氧原子的最简个数比为______。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盖上锅盖的方法来灭火,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

(4)厨房中的食盐有加碘盐、锌盐、硒盐等。

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5)卫生部推广使用“铁强化酱油”,这里的铁是指______(填:单质、原子或元素)(6)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白醋,再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7)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26.(0分)[ID:133169]联系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

(4)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A
6.C
7.C
8.D
9.D
10.C
11.C
12.B
二、填空题
13.金属36941Li+化学D温度越低电压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的时间越短
14.失去Li+电
15.B
16.2C7H8O+17O214CO2+8H2O②③④ABCD
17.天然气)2H2O2H2↑+O2↑【解析】(1)不可再生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天然气;(2)水在石墨烯作催化剂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H2O2H2↑+O2↑;
18.锰钢韧性好硬度大+3化学能机械能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中的两种【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合金元素的化合价环境保护等知识是一道与生活热点相关的试题根据合金的特点化合物中元素正负
19.天然气核电H2+CO2CO+H2O否
20.可燃物隔绝氧气(或O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可燃物的着火点属于物质的自身属性,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B、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并没有隔绝空气或氧气;故选项错误。

C、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使可燃物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效果;故选项正确。

D、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不能分解出不助燃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D
解析:D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正确;
B、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立即从a处改通氮气,燃烧的木炭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C、从a处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只有右侧木炭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
D、此实验中氮气的作用不是防止爆炸,是为了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错误;
故选:D。

3.C
解析:C
A、泄漏的煤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将会产生爆炸,因此立即打开排气扇是绝对不可取的,故说法错误。

B、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C、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原因是温度降低至石蜡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
D、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但氮气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故选:C。

4.B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有分子还有原子和离子;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故选项正确;
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还可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但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A
解析:A
【分析】
题是针对情景设计实验的题型,尤其抓住试管底部有了一个小孔,并且按照题中“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即需用时,即刻反应;不需用时,能很快停止”的要求进行分析。

由于此题很大的变化是“试管底部有了一个小孔”,所以试管不能用来盛液体,但是可以用来放置大颗粒固体,故BD错误,然后用单孔橡皮塞塞住,将整体放入酸中,即可控制反应速度,由于碱石灰和醋酸钠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并都是固体,故C错,只有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可行。

故选A。

【点睛】
这是一种情景给予题型,解决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和要求,按设计的类似启普发生器功能的装置.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一种开放题型。

6.C
解析:C
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能量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防止燃烧时的熔融物,溅落集气瓶底,将集气瓶底炸裂,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故不符合题意;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符合题意;
D、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不符合题意。

7.C
解析:C
A、通过图示可以观察出,该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循环体系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化学能又变成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循环体系中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反应条件为光分解催化剂和光照,不是通电分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运输和储存问题,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光分解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8.D
解析:D
A、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故A正确;
B、该保鲜剂中含有酒精,酒精具有可燃性,不能与明火接触,故B正确;
C、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则x=+4价,故C正确;
D、Si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D不正确。

故选D。

9.D
解析:D
【解析】
A、填充氮气﹣防止变质(利用氮气的稳定性)、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利用生石灰的吸水性)、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制冷﹣冷藏保鲜,全部正确,故A正确;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灭火;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扑灭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利用移走可燃物灭火;全部正确,故B正确;
C、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酱油和醋可以闻气味,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氧化铜不是白色的,故C正确;
D、H2、CO为可燃性气体,O2不燃烧,可以支持燃烧,试管、烧杯、蒸发皿均可三种可加热仪器,分子、原子、离子是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故D不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C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放热,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氮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氮气不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C
解析:C
【解析】
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通电
时灯泡发光发热,由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还可能是离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是灭火只要控制一个条件就行,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B
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燃烧生成了水;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即该气体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该气体不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三种气体不一定都存在,如可能只含有甲烷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甲烷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金属36941Li+化学D温度越低电压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的时间越短
解析:金属3 6.941Li+化学D温度越低,电压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的时间越短(1)由锂的偏旁“钅”可知,锂属于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3。

在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2)由图可知,锂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形成锂离子,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锂离子符号为:Li+。

(3)锂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A、根据碳酸二甲酯的化学式C3H6O3可知,碳酸二甲酯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碳酸二甲酯是由碳酸二甲酯分子构成,每个碳酸二甲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碳酸二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6+16×3=9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碳酸二甲酯的化学式C3H6O3,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符合题意。

故选D。

(5)由图可知,温度越低,电压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的时间越短,故手机夏天比冬天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