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燃料与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2.了解化石燃料的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及重要性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 2.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
A.煤、石油、天然气
B.汽油、煤油、石油
C.水煤气、石油、天然气
D.天然气、氢气、酒精
3.“西气东输”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工程。
这里“西气”的主要成分是( ) A.H 2 B.CO C.CH 4 D.O 2
4.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
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二、自主体验
①某人深夜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查找泄漏原因并进行处理时,天然气因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爆炸。
②某人在封闭的阳台上使用天然气做饭,结果造成本人中毒,另1人中毒死亡。
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天然气(主要含有甲烷)完全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
(2)请分析情景①发生爆炸的可能原因: 。
(填一条) (3)情景②使人中毒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 (4)在家庭中,使用天然气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4.某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则对这种物质成分的描述正确的
是()
A.只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无法确定
三、自我检测: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在自然界的形成过程
B.乙醇汽油在汽车发动机内燃烧
C.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
D.水分解得到氢气的过程
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
是()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3.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
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染料的原因是()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大量存在
4.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分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知石油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5.将煤球作成蜂窝煤有利于燃烧,其理由是()
A.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大氧气的浓度
C.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美化了外型
6.欲鉴别氢气、二氧化碳、甲烷、氧气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7.某有机化合物1.6克在空气中的燃烧,生成了水3.6克、二氧化碳4.4克,则该化合物中()
A.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无法确定
四、链接中考
1.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
不坏的棉布”的实验。
其实验结果如下:
棉布烧坏
⑴上述实验中的可燃物有:。
⑵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综合所学知识,分析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
损”的原因:
⑶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2、调查:家中有哪些东西是和石油有关系的?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 )
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
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
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2.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杆,下列有关秸杆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做饲料
B.造纸
C.制沼气
D.就地焚烧
3.天然气、沼气、煤矿的矿坑气主要成分都是甲烷(CH4),能发生如下反应:
该反应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是___________ ,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实例是 ___________。
二、自主体验
1.化学反应的同时,往往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包括:和
)。
(2)。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燃料不充分燃烧时的危害是:,。
我们利用化学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可以:、
、。
3.按照“西气东输”计划,2003年底天然气将进入南京,南京35万管道煤气用户3年内将用上天然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证明,相同条件下,气态物质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比。
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 和CH4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3)目前的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
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填“增大”或“减小”)
三、自我检测:
1.目前我国电力供应仍然紧缺,需要开发各种资源发展电力工业。
以下利用化学能发电的是()
A.水力发电
B.火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核能发电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大小
D.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水变成冰
C.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温度下降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焦炭在高温下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燃料有足够的空气就能充分燃烧
D.放热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释放出来
5.下列关于煤炭应用效率最高的是()
A.直接燃烧
B.粉碎后燃烧
C.转化为水煤气
D.干馏综合利用
6.伊拉克战争期间,有部分油井着火,在灭火工作中,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火焰温度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7.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
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化石燃料
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C.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
D.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可以解除人类的水危机,人类不必再为缺水而苦脑
8.已知氧气与金属的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在加热时与氧气生成氧化铜,因需输入热量所以例外
B.一切金属常温下均易于氧气反应
C.铜在空气中表面生成氧化铜,未升温所以无能量变化
D.铜与氧气生成氧化铜是放热反应,常温反应慢而不易察觉其反应时的温度变化
9.回答下列问题:
(1)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的优点是
(2)把木柴架空一些会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3)然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原因是
(4)化工厂工人不允许穿有铁钉的鞋子,原因是
四、链接中考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根据以上叙述判断,以下物质中属于一级能源的有,属于二级能源的有。
①煤②焦炉气③氢气④石油⑤天然气⑥太阳能⑦水能⑧CO气体
⑨家用电器使用的电源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1.A 2.A 3.C 4.A
二、自主体验
1.略
2.(1)CH4 + 2O2点燃CO2 + 2H2O(2)打开电灯等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在空气中的天然气(或点蜡烛引燃混在空气中的天然气)(3)CO (4)在家庭中使用天然气要注意通风,并把废气排出室外。
(或在家庭中使用天然气要经常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或在家庭中使用的天然气一旦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加强通风,并防止将天然气引燃引发爆炸和火灾。
合理即可)
3.B
4.B
三、自我检测:1.C 2.C 3.B 4.D 5.C 6.D 7.A
四、链接中考
1.⑴酒精、棉布⑵不燃烧;②③的酒精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水,酒精燃烧时引起水分蒸发而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⑶用完酒精灯后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含水量过多(或灯芯烧焦等);
2.(略)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1.D 2.D 3(略)
二、自主体验
1.略
2.略
3.(1)略(2).CH4 (3).增大
三、自我检测:1.B 2.C 3.D 4.C 5.D 6.C 7.D 8.D 9.(1)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2)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3)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4)工厂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鞋子上有铁钉,易与地面接触产生明火,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四、链接中考
①④⑤⑥⑦;②③⑧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