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培训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培训材料培训资料
我们认为教学流程包括预学(独学、合探)――展示(组内、班内)――反馈(巩固、测评)三大模块。

而“反馈”贯穿每个教学环节,不是一个独立的课型,所以重点讲一下预习和展示两个模块。

预学模块(6个方面)1、导学案的处理(1)发放导学案
从时间上分有两种发放形式,课上和课前。

如果是课上发放,给学生一段时间独学,有疑难问题用双色笔圈画或记录下来,到对学或群学解决。

(起步阶段)独学的时间可根据教学内容多少而定。

课前发放一般让学生按照导学案指点的路线进行自学,发现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带到课上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有一定自学能力、养成一种习惯、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时一般课前一两天发放)。

不管是那种情况,目的都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基础知识。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这一环节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多少而定。

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怎样检查能?
(2)导学案完成情况的检查。

对于导学案学生完成情况的检查,我通过听课观察发现,有的老师比较重视,有的老师忽略了这一环节,没有引起老师
的足够重视。

这使导学案的作用打了折扣。

检查的方法很多,但我觉得还是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长代替老师检查比较好。

然后向老师汇报。

主要检查第一,小组成员有多少完成的,有多少没完成的;第二,完成的质量如何,认真程度如何,有没有能提出问题的。

老师根
据情况对每一个小组进行评价。

2、目标呈现。

课前在黑板上呈现课上白板上呈现学生宣读3、旧知激活。

是否需要检查,检查的内容(注意层次)和对象(重点是学困生,在老师的监督下,相邻内容不同)以及检查评价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

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4、新知引探(4步)
(1)新课导入。

主要目的在于点燃:激励、唤醒、鼓舞;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研究动力、调整研究状态、创设研究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2)个人自学。

对照教案了解本节课的研究思路,但是
后通读教材熟悉内容(圈点勾画批注),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应尽量“裸读”:可以借助(查询)工具书,不要依赖教参或教辅】;经过独学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及重点,用双色笔做好标注,带入“合探”中解决、强化。

(独学环节完成后,组员及时告知组长,然后由组长向老师报告自学进展情况,便于教师
掌握时间及进程;习惯养成后,便可自我控制)此时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巡视,参与到组,把握学情(投入、进度、效果),并据此:督导个别生(尤其学困生)认真阅读并思考,做好即时性点评;重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监控研究进程,适时转入“合探”环节;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就研究状态对各组作点评。

【如果独学是在课前进行,要提前做好抽检,了解学情并组织各组做好课前互评和自评(增设“诚”评价)】(3)组内合探。

组内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共同体;合探要依次对答案,逐题逐步进行。

(在座位上或在黑板前)
同质互学:相同层次结对(“门当户对”,有平等话语权),对照导学案,互教互学、互通互鉴(疑难相互讨论、重点相互提醒、收获相互借鉴),力求解决双方在独学中未能解决的部分或全部问题;经过互学悬而未决的问题,带入“群学”中解决。

(此环节有时可省略,也可在独学中进行)异质帮学:相邻层次结对,对照导学案,咨询请教或辅导帮
扶,重在解决部分或全部在对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或全组群学:组长组织组员(按层级安排中心发言人,以其为蓝本),对照导学案,有秩序地交流研究成果、讨论未解
问题【出现分歧要说明理由(自有“请教或帮带”之意)】,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获得共识,解决大部分甚至全部问题,达成基础目标。

(4)组内显示,即“小显示”——大家通关的同步显示。

学生事先将“共同探索”中讨论的话题(简单的单项问题除外)抄在黑板上。

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汇报研究成果(文科)或暴露的问题(理科);通过集体合作、对抗协商,统一意见(或整理不同意见),扩大生成,初步达成目标,最大限度地暴露“共同探索”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板书【或组长就研究成果或暴露问题所作汇报(与他组相同的不再重复)】,检索近共性的疑难问题、有价值的新生问题、有创意的成果,以便结合备展内容,经归类、整合后,化成任务,带入“大展示”集中解决或共享。

具体概括为:深入各小组,收集共性问题收集有价值的新生
问题整合问题,带入“大展示”集中解决。

强调指出:无论组内小展示或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一
是“深化推广、拓展生成”,绝不是对教程案例中问题答案的重复讲解(不展示就不展示,大秀一般不展示基本内容)。

透过现象(问题)展现本质;在知识的生发点、易错点、扩展点,把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环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课文)和“举一反三”(道理)的目的;落脚点是全面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总结规律和方法,达到提升的目的。

5.知识整理。

预设问题在原问题上修复,生成问题在侧边栏记录,记忆有限,生生互查;对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选择最好的发表)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视情况而定。

6、课堂反馈。

可以是教师预设的题目,也可是学生的预习结果。

检查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组内互查、组间互查或教师抽查。

【要求】①全面预学(准备),重点展示。

②预学(准备)不充分决不展示。

模块1、揭示目标。

(1)上课前在黑板上演示(2)上课时在白板上演示(3)由学生阅读。

2、旧知重现:对备展内容中非属预学环节的共性疑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