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_我的价值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

从知识和技能方面看,学生已经对生涯规划的概念性知识有了了解,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也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需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引领学生进一步自我探索,从而更深入全面地认识自我,为今后的选课走班、选择专业和职业乃至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从情感态度看,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认识不够清晰、全面和
客观。

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自己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什么,容易迷失方向,缺乏前进动力,导致发展受阻。

因此要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引导他们明确方向,树立与自己价值观相吻合的人生目标,增强对未来的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发展。

效果分析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探索发现自己的价值观,思考价值观与职业理想、未来生活的关系,建构并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理性选择并为之负责,增强自信心,激发行动力,为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契合新课程、新高考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围绕这一目标,通过知识讲授、“魔法小屋”、“孤岛逃生”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了解价值观背后的需求,发现自己的优势资源,更深入的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通过围绕问题的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了解自己的独特性,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与未来职业理想和生活的关系,从而改善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绘制价值蓝图,引导学生创设未来愿景,为自己点亮一盏心灯,指引方向,激发行动力;最后通过生涯加油站,提醒孩子们在人生道路理性选择、永不放弃,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整堂课方式灵活多样,内容翔实丰富,结构设计合理流畅,节奏张弛有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教学重难点处理恰当,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课仍有需要继续思考和完善的部分。

比如,受课时限制,本次课对职业价值观的探索不是很充分。

为保证教学效果,将这部分内容设计了思考题,留待同学们课下思考,个别同学如果不够自觉,课余不做进一步的自我探索,在该内容上将不能受益。

《我的价值观》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心理健康》教材中第4课的内容,本次课的内容符合新课改、新高考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也符合高一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黄金期,而且,新高一又面临着新课程、新高考的考验,要选科走班,选考选专业。

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新课程和新高考的最大特点,选择权的回归也带给高中学生不少困惑和不确定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自主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反思自我,学会选择并为之负责成为高一学生教育的重要事情。

而且,高中生对于心理课的情感要求比较高,单纯的讲授是不够的,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分析,这节课在原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引用冥想活动、孤岛逃生活动、讨论分享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活动体验和讨论分享,
让学生在探究中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追求,给予了他们前进的动力。

价值观活动清单
一、热身冥想:魔法小屋
1、你发现的最值得拥有的物品是:
2、你已经拥有的最有价值的物品是:
二、探索发现:孤岛逃生
用你的100个金币,买下自己需要的物品。

欢乐10¥,地位5¥,财富5¥,被尊重10¥,爱20¥,友谊10¥,勇气20¥,良心20¥,美食20¥,?,智慧10¥,健康10¥,亲情20¥,挑战10¥,美感5¥,诚信20¥,助人20¥,价值感5¥,兴趣10¥,理想10¥,自由10¥,内心平静5¥,好人缘5¥,平安10¥,美貌10¥,名校录取通知书5¥,自我成长5¥,独立10¥,成功10¥,权力10¥。

1、将你买到的东西用笔圈出来。

2、只能带走不多于5件东西,将不能带走的划掉,并标上划掉的顺序。

你准备带走的是:
3、被风暴吹走的宝贝是:
4、为引开鲨鱼而扔掉的宝贝是:
5、海盗抢走的宝贝是:
6、遇上岛礁被海水带冲走的宝贝是:
7、经历千难万险最终留下来的宝贝是:
三、讨论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然后进行分享。

1、你的5个重要价值观是什么?(按重要程度排序)
2、在活动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感悟?
四、绘出你的价值蓝图:
五、"遇见更好的自己"人生思考:
你的价值观将会带你去向怎样的未来?这个未来与你的人生梦想是一致的吗?若不一致,你将如何调整自己的价值观?
课后反思
本次课程的教学,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展开和进行,力求契合新课程、新高考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突出重点、难点,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以活动体验、讨论分享等方法为主,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教学环节安排得当,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科特点,自制课件辅助教学;作业设计有针对性、实践性,注重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

本课需要继续思考和完善的部分:受课时限制,本次课对职业价值观的探索不是很充分。

因为这部分内容不是上课的重点,所以,将这部分内容设计了思考题,留待学生课下思考,个别同学如果不够自觉不按要求去做的话,他们将难以受益。

课下反思后,个人觉得,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加入到思考讨论环节,在此增设1~2个思考题,适当调整一下上课节奏,让学生进行初步思考和讨论,或许效果会更好。

课标分析
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新课程和新高考的最大特点,同时,选择权的回归也带给高中学生不少困惑和不确定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自主能力。

因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反思自我,学会选择并为之负责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便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定制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

在新课程、新高考的背景要求下,本次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探索发现自己的价值观,思考价值观与职业理想、未来生活的关系,建构并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发现自己的优势资源,
增强自信心,学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根据三维目标理论,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价值观的含义、分类、形成的心理基础,初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与价值体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审视自己的价值观,理智做出判断和选择,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梦想之间的匹配度,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索价值观背后的心理需求以及带给自己的积极意义,更好地接纳自我,增强自信,明确发展方向,激发前进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