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第25课所有诗简介、释词、释义。
上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

风住尘香花已尽,
由 交待季节特征—— 说明已是暮春鲜花凋零的时节。 景 自己年老株黄,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到 暗指: 人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 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这两句是通过描写景物、描写典型动作节来抒发情感。 (采用含蓄间接抒情。)
解题: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 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 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 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 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 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 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千 帆 过 尽 皆 不 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夕阳余晖斜照江面, 江水悠悠无语默默 逝去。
叠音词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 不见老地点的恋人,怎不寸断 肝肠!
肠断白蘋洲
这首词写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
(从早到晚)
时间
跨度大
清晨
黄昏
含蓄 细腻
景物
(动景静 景相结合)
楼头
江水
千帆 斜晖
白蘋洲
感情(复 希望
1.写的是何地何时的景色?哪个字统 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边塞)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2.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秋一 到大雁迁徙到湖南衡阳过冬,一起飞不 回头,无留恋之情,这里的奇寒与内地 的暖有“异” 。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渔 家 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5课《词五首》之《破阵子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的结构
实
醉态—醉里挑灯看剑
梦境——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
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实
现实——可怜白发生!
主题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 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 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 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 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读词翻译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 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 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 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 发已现两鬓。
作者简介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好 友陈亮(字同甫)到带湖拜访辛弃疾,他们促膝畅谈,共商抗金 北伐大计。分手后又相互赠和,言志抒怀。《破阵子》便是辛弃 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 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 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辛弃疾xxx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上语文25课诗歌赏析

25课诗歌赏析望江南1.这首词的作者是温庭筠,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风格浓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有开宋词之先河之称。
2.“独倚望江楼”一句中“独”字用得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①“独”,独自,②独自在楼上凭栏眺望,③没有恋人昵昵情语,没有好友叽叽喳喳。
透过这无语的画面,反映了人物凄清而孤寂之情。
3.词中的“脉脉”“悠悠”很有表现力,请结合词所表达的感情进行简要赏析。
①“脉脉”,②含情凝视,情意绵绵, ③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情景, ④将夕阳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妇人对亲人的思念。
“悠悠”写江水东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也会像这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以及她的孤独失望之情。
4.这首小令清丽自然,于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且婉转起伏,词中人物的心情从__希望___ 到__失望__ 以至最后的肠断,感情变化十分复杂。
5、请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本词的主旨。
生动形象地的表达了妇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盼人不归的孤独寂寞和失望之情。
武陵春1.本词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2.词中一个“倦”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倦”字有“倦怠、倦乏”之意,②词句中是说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 ③表达了她内心的深重哀愁。
(表达了作者因为国破家亡夫死的浓重的哀愁。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赞为“创意出奇”“出人意料”之句,试分析这两句的妙处。
①运用比喻, ②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有重量的物体压在心头,连船也载不动。
③比喻新奇,化虚为实, 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因国破家亡丧夫而产生的沉重的哀愁。
4.在本词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5.“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变化过程:“闻说”,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拟”,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她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

02
韦庄
唐代词人、诗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他 的词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03
李煜
南唐后主,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风豪放、深 沉,多写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
04
李清照
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 风清新婉约,多写爱情、离愁和身世之感。
05
辛弃疾
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多写抗 金壮志和恢复中原的抱负。
创作风格与特点
• 意象丰富:本课所选的五首词,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温庭筠的“小 山重叠金明灭”、“双双金鹧鸪”,韦庄的“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 等,都通过生动的意象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 语言优美:这五首词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夸张等,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相关诗词作品推荐
《青玉案·元夕》
01
辛弃疾的这首词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通过独特的艺术构
思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声慢·寻寻觅觅》
02
李清照的这首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
追忆和哀愁,情感真挚动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3
苏轼的这首词借月抒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意
文本解读与赏析
《词五首》内容概述
五首词分别描述了不同的景象和情感,包括山水、 离别、相思等主题。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词人内 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课件(1) 新人教版

构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
意境美 :情景交融
小 结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 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 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思妇,准备迎接久 别的爱人,归来特定条件下,一种特定情 绪喜悦和激动的反应。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 宋政治家、文学家。苏 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 诗、词均有名篇传世, 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 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 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 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武凌春
李清照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 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 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 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 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 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 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 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 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走进课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 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 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 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 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 的脉博。 今天我们就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 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 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 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 壮志难酬。
自学检测:
读准下列字音:
晖( huī )
zhà ng ) 嶂(
勒( lè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五课词五首望江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
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
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阐述古代礼仪在维护社 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 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 及礼仪所体现的文化内 涵和民族精神。
古代建筑文化常识
建筑的起源与演变
介绍古代建筑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建筑的类型与特点
详细阐述古代建筑的类型,如宫殿、坛庙、陵墓、园林等,并分析 其各自的特点和建筑艺术成就。
创作风格与特点
创作风格
五位作者的创作风格各具特色,有的豪放洒脱,有的婉约柔美,有的清新自然, 有的沉郁顿挫。他们的词作在表现手法、意象运用、语言锤炼等方面都有独到之 处。
特点
本课所选的五首词,具有以下共同特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音韵 和谐。这些特点使得这些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创作心得和体会,分享写作过程中的经验 和教训,促进共同进步。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首词?为什么?
分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讨论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词,并阐述理由。鼓励 学生从词的情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角色扮演:根据词意进行情景表演
01
02
03
04
选择词作
挑选一首具有丰富情感和生动 画面的词作。
分配角色
根据词的内容和意境,为学生 分配角色,如词人、景物、情
感等。
表演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理解词 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表演准备
。
情景表演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表演, 展现词中的情感和画面。
知识竞赛:抢答有关词牌和作者的问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是根据人教版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诗歌单元。
本课共收录了五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煜的《虞美人·听雨》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些词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这些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古文知识,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些词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以及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词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词中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品味词句,领悟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首词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词意理解、作者思想及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词中的古代文化背景、民俗风情、情感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课堂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引出本课的五首词。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词,解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本问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课《词五首》精品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了解其他相关诗词作品及作者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词作以豪放著称,这两首词分别体现了他的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深 刻思考。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他的词作多抒发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两首词分别描绘 了他对元宵佳节和博山道中的独特感受。
阅读书目
《唐宋词选》、《宋词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等。
网站资源
古诗文网、中国诗歌库、诗词名 句网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丰富的 古代诗词作品和赏析资料,方便 读者进行在线学习和欣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人生的道路上,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05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分析
情景交融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达到 情景交融的效果。例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 纷”一句,既描绘了壮阔的北国雪景,又表达了诗人的离别 之情。
虚实相生
运用想象和夸张等手法,将现实与虚构相结合,创造出独特 的艺术境界。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 ,以虚写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豪放风格
此词以豪放为主调,通过描绘 作者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和自身 形象,展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 风格。
用典贴切
词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比喻, 如“亲射虎,看孙郎”等,既 贴切生动又增加了词的文化内 涵。
情感表达
通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的描写,表达了 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的豪情壮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共106张PPT)

链接中考
《望江南》· 温庭筠· 晚唐· 理解性背诵默写: 1. 《望江南》中写出了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 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 子是: ______,______。 答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望江南》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 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 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 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 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 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 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 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 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拓展阅读
望江南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两首《望江南》都是温庭
筠的名作,都是写思妇的 离愁别恨。 这一首,写思妇深夜 不寐,望月怀人。两首词 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 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 个是晨起登楼,刻画人物, 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 物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 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 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 婉,臻于妙境。
. . .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北宋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 ,字希文,江 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幼年 孤贫,刻苦好学。一生为官清正,治军 严明。死后,谥号“文正”。所作散文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岳阳楼记》为 其代表作。有《范文正公集》。他的词 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仅存五 首。《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 词选》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词5首《江城子密州出猎》PPT课件

正文解释
•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 黄狗,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 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 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 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 国的孙郎那样.
第一PPT模板网
•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 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 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 谴冯唐?(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 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 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
第一PPT模板网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第一PPT模板网
第一PPT模板网
研讨与练习
• 文中“亲射虎”,“谴冯唐”, “射天郎”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 在一次出行中,坐椅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 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 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 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 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 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 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 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 以魏尚自喻,表达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 样重用自己.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 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 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 建功立业的决心.
江城子 密州出猎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课件(3) 新人教版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 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 断白频洲 。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4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令,不到 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就时间而言: 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 从楼、千帆,写到斜晖、江 水,又写到白蘋洲。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 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断肠”
7
最新中小家亡夫死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 来到南方,故乡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 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 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 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 (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 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 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 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 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8
• 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下片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 如“倦梳头”表现出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 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质朴、率真。 下片中,“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 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 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 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 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9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突出“狂”。 表明作者杀敌报国的决心, 下片抒情: 希望重受重用。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 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①以孙权自喻,表明仍有少年狂气; ②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 ③表明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其内容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此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的内心感情。
注释
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mîmî):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
这里形容阳光微弱;
③白苹(pín):一种水中浮草。
【译文】
梳洗完,独自在望江楼上倚栏远眺。
过去成百上千的船儿却不见心上人的那一只。
斜阳余晖,含情脉脉,江水悠悠远逝,怎么令人愁肠寸断在有白苹的那片水中陆地上。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这首词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
作品注释
①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④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境特色的声响,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⑥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
⑦长烟:荒漠上的烟。
⑧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⑨羌(qiāng)管: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1]
作品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诗人苏轼于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冬季在密州任知州时创作的一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的作品。
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聊:姑且,暂且。
(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6)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7)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8)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句。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9)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10)霜:白。
(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
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
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
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12)会挽雕弓如满月:会:会当,将要。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13)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1-2]
译文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
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众多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手持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柔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词作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的。
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
作品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调。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为人才气豪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曾被诬下狱。
终生未仕。
孝宗隆兴初,以布衣身分五次向朝廷上书《中兴五论》.建议迁都建康,设行宫于武昌,以图进取中原。
对于隆兴和议表示反对,始终坚持抗战.反对屈膝投降。
与词人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风格与辛词相同。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中。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俗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旌旗。
炙:指烤熟的牛肉。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的飞快。
作:像……一样。
的卢:良马名,一种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
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天下事: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得到,获得。
⑿可怜:可惜。
[1]
作品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