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学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
《学构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了解构图的概念、目的;能理解三角形构图稳定均衡之美;了解其它的构图形式。
2、能运用线条表现具有形式美感的构图;能按所学构图知识摆纸样静物。
3、体会画家探索构图的创新精神;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构图的形式美感熏陶。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可以运用简单线条表现物体,并且对均衡、统一变化、和谐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直接或间接的理解。
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着名画家的画中发现构图方法、原理,领会构图所需的创新意识,并以尝试实践操作,以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可行的。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摆纸样静物(四人到黑板前做拼图游戏操作),将剪好的水果粘贴到A4纸上画出的的方框里,看谁贴的最好看。
并请学生上台点评,然后教师点评。
2.根据学生摆放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引出课题,这种画面中位置的安排就是我们要学的构图(板书构图)。
二、新课讲授
1、用错误的构图去启发学生,认识不合理不具备美感的构图。
首先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然后由教师逐张分析评价。
第一张:引导学生往疏密方向思考,结论是构图人物太小,松散,画面显得空。
第二张:引导学生往构图大小方向思考,结论是人太大了。
有种膨胀感例如,照相时照出没有头或半个头的照片就不好看。
第三张:引导学生往重心方向思考,结论是人物重心偏左,画面不均衡。
例如……
第四张:引导学生往构图大小方向思考,结论是构图太小,显得很小气。
例如……
2、构图是什么?(屏幕显示)构图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构图有方法规律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范画构图规律,(每幅作品都配有构图形式提示)(屏幕显示),播放每幅画过程中,简单介绍构图规律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方面。
3、提出观察方法:纵横向比较观察
A、各幅画中物体的大小前后变化
B、各幅画的纵横排位置变化
C、各幅画的疏密变化
D、整个外形构成变化
4、教师在欣赏完作品后进行分析讲解。
A、画面中的物体大小都一样吗?
提示讲解:有大有小,各有不同。
B、人物位置前后左右疏密安排都是一样吗?
提示讲解:不平均分布,有疏有密,有秩序。
C、从纵横两个方向看,它们的位置安排有什么不同?是不是一条直线的安排?
提示讲解:有远有近,纵横交错,有节奏,既统一又有变化。
D、画面左右分布的造型均等吗?
提示讲解:左右静物不对称,但均衡和谐。
E、三角形构图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
提示讲解:稳定均衡。
探讨稳定:从小学数学中的学习得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用实际例子说明。
5、师生小结:物体大小各有不同,有疏有密,纵横排列有节奏有秩序,既变化又统一,画面左右均衡和谐,画家普遍采用三角形构图,因为三角形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
其次是S形构图;“井”字形构图;斜线构图。
(屏幕显示)
A、三角形构图——稳定
B、井字形构图——严谨
C、S形构图——流动
D、斜线构图——爽利
6、总结构图时要注意的问题:
◆重心不能偏左、右、上、下或居中。
◆主要的物体要完整,构图不要太满或太小气。
◆要有秩序,构图不要太散,变化中求统一。
◆纵横都要有节奏变化,不可以排队构图。
7、展示构图示范画步骤,教师讲解构图操作过程(课件显示)
三、轻松实践
1、轻松一刻。
观赏构图范画(课件展示),并请三个同学用刚才所学构图知识进行分析。
2、综合活动:画一画、试一试、评一评。
同学们用铅笔线条练习小构图,教师辅导
四、作业评价
作业展示,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对学生出现的构图问题及时纠正。
四、课外拓展
指导生活——生活摄影中构图,提出取景框的应用。
结合生活中给同学拍照时实际情况,人在哪个景物的位置站,照出的照片较好看,照出半个头的单人照或没头的都不会好看等。
可以用取景框来帮助我们选取景物,处理构图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