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打包】成都市田家炳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阶段检测卷(三)世界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2.“人们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该材料反映了雅典( )
A.建筑水平高超 B.文化繁荣昌盛
C.实行民主政治 D.注重法制建设
3.他攫取了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使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并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罗马和平”。

他是( )
A.汉谟拉比 B.伯里克利
C.凯撒D.屋大维
4.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5.某学校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撰写《文艺复兴简史》。

为此,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历史人物资料,其中,对文艺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伏尔泰达·芬奇哥白尼
B.莎士比亚达·芬奇但丁
C.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D.托尔斯泰贝多芬莎士比亚
6.美国从独立到今天2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

《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 )
A.独立与民主B.独立与统一
C.改革与人权 D.人权与新政
7.《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讲道: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8.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
A.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研制改良蒸汽机
B.创立了相对论、研制成功内燃机
C.发明了计算机、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D.创立了电磁学理论、研制成功飞机
9.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

这些黑色的‘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的‘货物’”主要来自( )
A.欧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
10.下图是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时,中国赠送给马克思故乡的礼物。

早在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震撼世界的( )
A.《人权宣言》B.《人民宪章》
C.《独立宣言》D.《共产党宣言》
11.“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雇佣劳动进一步增加,然而工业中的劳动力供应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因购买力低下而难以扩大……”因此,哪件事情被提上了当时政府的议事日程( )
A.废除黑人奴隶制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明治维新 D.废除农奴制
12.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

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
利者”。

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 )
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13.他“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他是( )
14.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为纠正这一“错误”,苏俄采取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15.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上,主持人刚说完:“这是一次由战胜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消息传到中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张明同学就知道了正确答案,这一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6.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恢复工业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
17.毛泽东说:“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这一战”指的是( )
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D.斯大林格勒战役
18.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解读正确的是( )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D.苏联成功渡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进行反封建民主改革
B.充分利用外援
C.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D.发动对外战争,扩大国际市场
20.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

”引发这位老年妇女感慨的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东欧剧变 C.华约建立 D.苏联解体21.二战后,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高涨。

帝国主义在非洲500多年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
A.万隆会议的召开B.“非洲独立年”的出现
C.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D.纳米比亚的独立
22.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国际联盟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3.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好莱坞”“迪士尼”“商业连锁”等风行当今世界,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这一现象主要源自于( )
A.政治多极化B.思想一体化
C.国家民主化D.经济全球化
24.《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
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

”这表明( )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D.俄罗斯在较量中占据优势25.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一部智能手机下载APP(微信或支付宝)走遍全国各地,一部手机“手一划”,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

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
A.计算机网络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D.原子能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演讲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

只有驯服了他们,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在笼子里对你们讲话。


(1)哪一部文件的制定标志着人类首次将王权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该文件的颁布,使英国逐步确立起什么政治体制?(4分)
材料二如图是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
(2)如图这种权力结构的确立,直接是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请简要概括这种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

(4分)
材料三第一条: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
第十七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法国《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3)材料三中《人权宣言》实质上是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拿破仑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但授予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材料二当时一位俄国官员在谈到农奴制度废除后农民的变化时说道:“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根据材料一,回答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

(4分)
(2)你是否赞成材料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

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的交通工具和电讯工具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4分)
材料二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依据材料二,回答促使“地球村”出现的最主要发明是什么。

综合材料一、二,概括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4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识。

(4分)
29.回看历史,昭示未来。

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
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北约和华约建立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

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4分)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B
6.B
7.B
8.A
9.B 10.D 11.D 12.A 13.D 14.D 15.A 16.D 17.D 18.C
19.C 20.D 21.D 22.B 23.D 24.B 25.A
26.(1)《权利法案》。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2)美国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或分权和制衡;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3)资产阶级。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7.(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农民对份地具有永久使用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国内市场。

(2)观点:赞成。

理由: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农奴还获得了土地。

或观点:反对。

理由:俄国1861年改革是在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农奴的政治权利没有根本性改变,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被解放的农民要付出高额赎金,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导致了农民的贫困。

28.(1)火车、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电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2)网络计算机(或计算机;互联网)。

科技发明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意思相近即可)
(3)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不利境地;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意思相近即可)
29.(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2)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阵营。

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3)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不敢先挑起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战等。

大规模的扩充军备,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使苏联经济负担沉重,面临停滞局面。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是沉重打击,使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落空。

冷战只能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抗既不利于双方利益,也不利于世界和平。

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4小题,28分)
16.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图4属
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17.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
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A.西汉时设立西域都护
B.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
C.唐朝设立北庭都护府
D.清朝时设立伊犁将军
18.某同学学习某次改革时整理出以下关键词:“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的官制、以孝治国等”,请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哪一次改革
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
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19.有人经过研究发现:两宋时,四川远离中原战火,局势一向较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为四川刻书中心。

到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兵攻占四川地区,大肆抢掠,成都、眉山的版刻业自此一蹶不振。

由此可见
A.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
B.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C.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雕版印书业的发展
D.两宋时四川地区活字印刷术比较发达
20.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产生了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其中被称为“画圣”的是A.徐渭B.张择端C.赵孟D.吴道子21.清初有学者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C.农本思想D.农商并重22.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男人也要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材料所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
哪一运动之中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3.林彪意识到:“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举棋不定。

”由此判断他是在谋划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A.华西村B.小岗村C.叶桥村D.水利村25.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是A.王淦昌B.邓稼先C.钱学森D.袁隆平26.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人民宪章》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国际歌》的创作
27.下面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萨拉托加大捷②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③查理一世挑起内战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2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
C.德国突袭波兰D.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前列,下列不属于
...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的是
A.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D.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历史(共32分)
二、材料解析题(44小题10分,45小题12分,46小题10分,共32分)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在谈到山东权益问题时,他严正指出:“假如有一国而欲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之遗产者,此和平之公敌,而为世界第二战之媒者也”。

——引自黄丹阳:《浅谈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是怎样处理“承袭”问题的?(2分)中
国的这种遭遇说明了什么?(2分)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国内哪一重大事件?(2分)材料二如图8、图9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8中“乔”的笑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2分)图9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在上海订立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得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公里有余。

……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

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到英、法属地或其他外洋地方作工的规定,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答出三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答出三点,6分)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而这些发明又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他们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人们看到了科技所蕴藏的巨大动力,由此焕发了他们学习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热情。

……1851年英
国为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了水晶宫。

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根据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有何影响?(不得摘抄原文,答出四点,8分)
材料二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

这年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引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
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历史部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历史:16-20 CACBD 21-25 DBABD 26-29 CACD
第Ⅱ卷历史部分
二、非选择题(44小题10分,45小题12分,46小题10分,计32分)
44.(1)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或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2分);弱国
无外交(其他叙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分);五四运动(2分)。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1972年尼克松访华(2分)。

45.(1)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增开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至内地;开
通内河航行权;鸦片贸易合法化;掠买华工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每点2
分,任意3点得6分,不得摘抄原文。


(2)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满清王朝腐朽性进一步暴露。

(每点2分,任意3
点得6分。


46.(1)工厂制出现;女性经济独立或提高了妇女地位或解放了妇女;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
展;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英
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每点2分,任意4点得8分,不得摘抄原文。


(2)环境污染(2分)。

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吴涛整理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四川攀枝花)1.以下对古代文明古国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埃及是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
B.古巴比伦国王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距今约三千七百多年
C.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方法
D.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这些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2017·四川攀枝花)2.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

下列图片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A.麦加大清真寺 B.洛阳白马寺 C.巴黎圣母院 D.希腊帕特农神庙(2017·四川攀枝花)3.条条大路通罗马。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假如走②号通道到达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2017·四川攀枝花)4.某班开展“与哥伦布同舟远航”的主题活动,下列与其相符的内容是()
A.完成环球航行 B.到达印度 C.到达今天的美洲 D.横渡太平洋(2017·四川攀枝花)5.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1804年章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
(2017·四川攀枝花)6.华盛顿担任了美国两届总统后,坚持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这一民主选举制度源于下列哪个法律文件?()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017·四川攀枝花)7.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