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练习题必修一1.3
一轮复习物理必修一二考试卷

一轮复习物理必修一二考试卷前言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能量和其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物理研究了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中学物理学科中,学习物理必修一和物理必修二是打下物理基础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复习,本文将提供一份一轮复习物理必修一二考试卷,希望能够对你的考前复习有所助益。
考试内容本次考试将涵盖物理必修一和物理必修二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的考试内容如下:1.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动量和冲量2.热学–温度和热量–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3.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偏振考试题型本次考试将采用多种题型,以全面检验同学们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
具体的考试题型如下:1.单项选择题:根据所给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2.填空题: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物理概念或数值。
3.计算题: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数学计算,并给出计算结果。
4.简答题:对物理概念或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考试时间本次考试设定为120分钟,包括答题时间和检查时间。
建议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根据题目难度分配答题时间,同时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答题检查和修正。
注意事项1.在答题时,请仔细阅读题目,理清思路,避免在细节上犯错。
2.注意单位的使用,答案中的数值应使用正确的单位表示。
3.如无特别说明,计算题中所给数据符合实际情况。
4.在考试结束前,请将试卷上的答案整理清楚,确保准确无误。
考试范例下面是一道考试范例,供同学们参考:题目: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匀速行驶在笔直的水平公路上。
汽车的速度为10m/s,刹车后沿公路滑行了5秒后停下来。
求刹车时汽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知:质量 m = 1000kg初速度 u = 10m/s时间 t = 5s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 ma其中 a 为加速度,由于汽车匀速行驶,所以加速度为零。
高三一轮复习 必修一 物理小练(含答案)

1、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 .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C .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 .用GPS 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2、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3、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A .0.10 m /sB .100 m/sC .4.0 m /sD .0.40 m/s4、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t 2内的平均速度是v 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 .v B.23v C.43v D.56v物理小练<2>1、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2、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3、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 .速度先逐渐变大,然后再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先均匀增加,然后增加的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4、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A .控制变量法B .类比法C .理想模型法D .等效替代法1、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3、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正方向,今有一个足球停在坐标原点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5 m 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过7 m 停下,则上述过程足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 .12 m 、2 mB .12 m 、-2 mC .-2 m 、-2 mD .2 m 、2 m4、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 ,测速精度0.2 m/s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 .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 .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 .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物理小练<4>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 ,第9 s 内的位移比第5 s 内的位移多4 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A .a =1 m /s 2,v 9=9 m/s ,x 9=40.5 mB .a =1 m /s 2,v 9=9 m/s ,x 9=45 mC .a =1 m /s 2,v 9=9.5 m/s ,x 9=45 mD .a =0.8 m /s 2,v 9=7.7 m/s ,x 9=36.9 m2、汽车以20 m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汽车刹车后第2 s 内的位移和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为( )A .30 m,40 mB .30 m,37.5 mC .12.5 m,40 mD .12.5 m,37.5 m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的位移是( )A .3.5 mB .2 mC .1 mD .0物理小练<5>1、滑板爱好者由静止开始沿一斜坡匀加速下滑,经过斜坡中点时的速度为v ,则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为()A.2vB.3v C.2v D.5v2、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A.1∶3 B.1∶5 C.1∶8 D.1∶9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物理小练<6>1、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h=175 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2、已知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为θ,一滑块以初速度v1=16 m/s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经2 s滑至B点后又返回A点.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上滑的加速度大小是下滑的4倍.求:(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1)AB之间的距离;(2)滑块再次回到A点时的速度及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第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3、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x -t )图象和速度-时间(v -t )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 .0~t 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距最远D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物理小练<8>1、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2、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 /s 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a 、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 -t 图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B .在t =5 s 时追尾C .在t =3 s 时追尾D .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1、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盗快艇在0~66 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海盗快艇在96 s末开始调头逃离C.海盗快艇在66 s末离商船最近D.海盗快艇在96~116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某同学用“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纸带中a、b、c、d等点;C.测出x1、x2、x3、……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继续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01章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第01章直线运动【总分为: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二者运动的v-t图象均为直线.如图,两物体在4s末相遇。
如此关于它们在0~4s内的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 a、b两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B. 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C. t=2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t=0时刻,a在b前方3m远处【答案】C2.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
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
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
对此进展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展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如下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A. B. C. D.【答案】D3.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描绘出物体的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答案】D【解析】由数学知识可得: =〔0.5t+0.5〕m/s,如此得:x=0.5t2+0.5t;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可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0.5m/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故ABC错误,D正确.应当选D.4.某公司为了测试摩托车的性能,让两驾驶员分别驾驶摩托车在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出摩托车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描绘在计算机中,如下列图,发现两摩托车在t =25s 时同时到达目的地。
高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练习卷:牛顿第一三定律

高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练习卷:牛顿第一三定律1.以下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提出了惯性的概念C.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遭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运动形状D.牛顿第一定律既提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又提出了力是改植物体运动形状的缘由【答案】D2.迷信思想和迷信方法是我们看法世界的基本手腕。
在研讨和处置效果进程中,不只需求相应的知识,还要留意运用迷信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上天反映自然规律。
伽利略想象了一个理想实验,如下图,其中有一个是阅历理想,其他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依然要到达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运动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假设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继续的匀速运动。
以下关于理想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选项是〔〕A.①是理想,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理想,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理想,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理想,①②③是推论【答案】B3.以下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只要不受外力的物体才坚持匀速直线运动形状或运动形状B.物体运动形状发作变化那么物体一定遭到力的作用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反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求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答案】B4.以下物理现象中,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的是〔〕A.必需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干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运动上去B.物体假设向正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需指向正北C.假设没有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上去,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是改植物体运动形状的缘由【答案】CD5.关于运动形状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遭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形状不发作改动B.物体遭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形状要发作改动C.物体遭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运动形状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反【答案】B6.关于物体的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质量相反的两个物体,在阻力相反的状况下,速度大的不易停上去,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质量相反的物体,惯性相反C.推进空中上运动的物体比坚持这个物体匀速运动时所需的力大,所以运动的物体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答案】B7. (多项选择)伽利略依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抵抗运动形状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运动形状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坚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植物体假设没有遭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不时线运动【答案】AD.8.关于惯性的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遭到力的作用后,运动形状发作改动,惯性也随之改动B.置于润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即使质量很大也能被拉动,说明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让物体的速度发作改动,无论多快,都需求一定时间,这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D.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滑动,速度较大时停上去的时间较长,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答案】C9.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上去后容易()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答案】A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上去,是由于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小球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自在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C.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小球遭到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是物体坚持匀速直线运动形状或运动形状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答案】D11.(多项选择)我国«路途交通平安法»中规则: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需系好平安带,这是由于( )A .系好平安带可以减小惯性B .能否系好平安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C .系好平安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形成的损伤D .系好平安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形成的损伤【答案】BD12.如下图,木块放在上外表润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同沿水平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阻碍物而突然中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A .立刻停上去B .立刻向前倒下C .立刻向后倒下D .仍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13.月球外表上的重力减速度为地球外表的重力减速度的16.关于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外表上时与在地球外表上时相比拟( )A .惯性减小为在地球外表时的16,重力不变 B .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在地球外表时的16C .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在地球外表时的16D .惯性和重力都不变【答案】C14.关于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重力和弹力一定不可以成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四两拨千斤〞说明四两的作用力可以有千斤的反作用力C .〝自动反击〞说明物体间可以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D .〝以卵击石〞说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可以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答案】A15. 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讨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论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构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以下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物体先对空中发生压力,然后空中才对物体发生支持力B.物体对空中的压力和空中对物体的支持力相互平衡C.人推车行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D.物体在空中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空中的摩擦力与空中对物体的摩擦力一直大小相等【答案】D.16. 如下图,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限,商定先使对方过火界限者赢.假定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润滑,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假定甲的质量比乙大,那么甲能赢得〝拔河〞竞赛的成功D.假定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那么乙能赢得〝拔河〞竞赛的成功【答案】C17.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马拉车时,只要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才干行进B.物体A运动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所以A作用于B的力大于B作用于A的力C.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作用力D.发射火箭时,燃料扑灭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空气施加的反作用力推进火箭行进【答案】C18.如下图,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压在竖直墙壁上运动,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遭到墙壁的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所受的重力B.力F就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C.力F的反作用力是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D.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答案】D19.用绳将电灯悬挂在天花板下面,以下的各对力中,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是()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答案】B20.2021年10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遥11火箭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停止对接组成组合体.关于这次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去对火箭发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取得了向上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发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取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取得行进的动力D.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答案】A.21. 如下图,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团体A从面前悄然推另一团体B时,两团体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由于A推B时()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C.B对A的作用力小于A对B的作用力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A22.关于惯性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运发动在跳远时的助跑是为了增大起跳时的惯性B.运发动在掷标枪时的助跑是为了应用惯性C.手扶拖延机的飞轮做得很重,是为了增大它转动的惯性D.战役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敏性【答案】BCD23.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四位同窗区分罗列实例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你以为以下四个选项中几位同窗的研讨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甲同窗研讨从空中竖直向上跳起来的运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他发现人总是落回原处,经过思索,他以为这是由于人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太短,假设时间足够长,人应该落在跳终点的西侧B.乙同窗经过观察发现,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运动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上去,他以为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C.丙同窗经过观察发现,让一列火车停上去比一辆汽车停上去要困难得多,他以为基本缘由是列车的惯性要比汽车的惯性大D.丁同窗观看战争资料片,研讨飞机投弹轰炸,他以为假定要炸得准确,关键是当飞机飞到目的正上方时,准时将炸弹释放【答案】C24.如下图,冰壶在冰面运动时遭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形状变化的〝身手〞。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必修一测试题

B aAO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不全2分)1.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学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 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 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径如图所示,则()A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B 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C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D 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2.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 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 .0.01m/s2B .0.05m/s 2C .36m/s 2D .180m/s2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 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 .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 θC .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sin θD .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os θ4..如图1-3-8所示,有一质点从 t =0时刻开始,由坐标原点出发沿v 轴的方向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 =1 s 时,离开原点的位移最大B.t =2 s 时,离开原点的位移最大C.t =4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0到1 s 与3 s 到4 s 的加速度相同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 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 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 .km m Fm L )(212B .km m Fm L)(211C .km Fm L21D .km Fm L126.在一种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 的游戏者身系一根自然长度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弹性良好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开始下落 1.5L 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下落高度为L 时速度最大,然后速度开始减小,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B .人在整个下落过程的运动形式为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C .下落高度为L + mg/K 时,游戏者速度最大D .在到达最低点时,速度、加速度均为零7.如图所示,小球用两根轻质橡皮条悬吊着,且AO 呈水平状态,BO 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那么在剪断某一根橡皮条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情况是()A .不管剪断哪一根,小球加速度均是零B .前断AO 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 tan αC .剪断BO 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 cos αD .剪断BO 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 /cos α8.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斜面,质量为m 的木块在竖直向上力F 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A .无摩擦力B .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 .支持力为(M+m )gD .支持力小于(M+m )g9.为了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某同学把一体重计放在电梯的地板上,并将一物体放在体重计上随电梯运动并观察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计的示数(表内时间不表示先后顺序)时间t 0 t 1 t 2 t 3 体重计示数(kg )45.050.040.045.0 若已知t 0时刻电梯静止,则()A .t 1和t 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B .t 1和t 2时刻物体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所受重力发生了变化C .t 1和t 2时刻电梯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运动方向一定相反D .t 3时刻电梯可能向上运动AOxy甲乙10.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 拉物体,在F 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在F 为14N 时,物体的速度最小三、填空及实验题(10分)11.(4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A .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D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 /的图示;F .比较力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6分)(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 ,其中S 1=7.05cm 、S 2=7.68cm 、S 3=8.33cm 、S 4=8.95cm 、S 5=9.61cm 、S 6=10.26cm ,则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说明题14.(6分)如图所示,AO 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均匀细杆,可绕O 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细杆上的P 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杆的倾角θ=600,球的重力大小为G ,竖直挡板对球的压力大小为G 32,各处的摩擦都不计,通过计算求出圆柱体对均匀细杆AO 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水平地面对圆柱体作用力的大小.13.(10分)一个氢气球以 4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10 s 末从气球上掉下一重物,此重物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此重物从氢气球上掉下后,经多长时间落回到地面?(忽略空气阻力,g 取10 m/s2)15.(10分)某工人用F =100 N 的水平推力推动一质量为kg m40的木箱由静止开始运动,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2.0,g =10 m/s 2.求:(1)4 s 后木箱的速度为多大?(2)若4 s 末工人发现木箱离墙边的距离为2 m ,而把推力减小了,问他的推力减小为多大,木箱恰好能运动到墙边16.(14分)在海滨游乐场有一种滑沙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斜坡底部B 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50.0,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2/10s m g .(1)若斜坡倾角37,人和滑块的总质量为kg m60,求人在斜坡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6.037sin ,8.037cos )(2)若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A 点到C 点的水平距离为m s 50,为确保人身安全,假如你是设计师,你认为在设计斜坡滑道时,对高度应有怎样的要求?S 1S 2S 3S 4S 5S 6A学校:___姓名:_____班级:____准考证号:_____答止禁内线封密意注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综合复习试卷(Ⅰ)

16.(10分)在训练运动员奔跑中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时,有一种方法是让运动员腰部系绳拖汽车轮胎奔跑,如图所示.一次训练中,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绳拖着质量m=11kg的轮胎从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加速奔跑,经过t1=3s后速度达到v1=6m/s开始匀速跑,在匀速跑中的某时刻拖绳从轮胎上脱落,运动员立即减速.当运动员速度减为零时发现轮胎静止在其身后s0=2m处.已知轮胎与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运动员奔跑中拖绳两结点A、B间的距离L=2m、两结点间高度差视为定值H=1.2m;将运动员加速跑和减速过程视为匀变速运动,取g=10m/s2.求:
(1)加速阶段绳子对轮胎的拉力大小;
(2)运动员减速的加速度大小.
17.(10分)如图所示,小车的顶棚上用绳线吊一小球,质量为m=1kg,车厢底板上放一个质量为M=3kg的木块,当小车沿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时,小球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木块和车厢保持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 ,求:
(1)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0.AC
【详解】
乘客原来相对车厢静止,他随车厢与车以同样的速度大小向前做匀速运动,所以他跳起瞬间的水平速度与此时车厢速度大小相同。若火车匀速行驶时,则在人跳起在空中这段时间内人和火车向前的位移相同,则落地点与起跳点在同一位置;
如果火车做加速运动,则车厢在人上升、下落这段时间里的位移一定大于人在同样时间内的水平位移,这是因为车厢在人落地时的速度必大于人在跳起时的速度,这样车厢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必大于人在上升、下落过程中的水平速度,所以人应落在起跳点的后面。
A.前2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物体的初速度为8m/s
C.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 D.前2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8N
完整版)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必修一测试题

完整版)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三一轮复阶段检测(一)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不得2分)1.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研究,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径如图所示,则()A.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C.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D.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2.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
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
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0.01m/s²B.0.05m/s²C.36m/s²D.180m/s²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C.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sinθD.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4.如图1-3-8所示,有一质点从t=0时刻开始,由坐标原点出发沿v轴的方向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t=1s时,离开原点的位移最大B.t=2s时,离开原点的位移最大C.t=4s时,质点回到原点D.0到1s与3s到4s的加速度相同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₁和m₂,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L+Fm₂/(m₁+m₂)kB.L-1/(m₁+m₂)kC.L-Fm₁m₂/kXXX6.在一种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的游戏者身系一根自然长度为L、劲度系数为k的弹性良好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开始下落1.5L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落高度为L时速度最大,然后速度开始减小,到最低点时速度为零B.人在整个下落过程的运动形式为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C.下落高度为L+mg/k时,游戏者速度最大D.在到达最低点时,速度、加速度均为零1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如下:A。
2020年人教版高中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必修一第1章测试题

2020年人教版高中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必修一第1章测试题一、单选题1. 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A. 5mB.11.25mC.20mD.31.25m2. 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 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 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D.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作减速运动3.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 i,车尾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是V2,则列车在中点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是()(厲宁侣八叫(ciy (叭豊4■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从汽车开始运动起计时,下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时刻(s) 1.0 2.0 3.0 5.07.09.510.5速度(m/s) 3.0 6.09.012.012.09.0 3.0A. 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 sB .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sC.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2 sD .汽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1 s5. 汽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i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i,接着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时间t2,速度恰好减小为零,在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A. 加速时间t1和减速时间t2相等;B. 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C. 加速阶段位移与减速阶段位移之比与加速度成反比;D. 运动中的最大速度是aS.6. 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的大小是4m/s2,则[ ]A.刹车后2s内的位移为28m B .刹车后2s内的位移为12.5mC.刹车后3s内的位移为12m D .刹车后3s内的位移为12.5m7. 汽车速度为10米/秒,自行车速度为4米/秒,两车在一条直线上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当汽车追上自行车后做加速度为2米/秒2的匀减速运动。
高三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力学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三物理必修一综合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3个T内的位移为3m,在第3个T终了时的瞬时速度是3m/s。
则A.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B.物体在第1个T终了时的瞬时速度是0.6m/s C.时间间隔T=1s D.物体在第1个T内的位移为0.6m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产生在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产生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B.静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阻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作为阻力C.有摩擦力一定存在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相对应的弹力方向垂直D.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成正比3.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B始终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0时刻,A、B间静摩擦力最大 B.t0时刻,B速度最大C.2t0时刻,A、B间静摩擦力最大 D.2t0时刻,A、B位移最大4.如图所示,将小球甲、乙、丙(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B、C三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低点D,其中甲是从圆心A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沿弦轨道从一端B到达另一端D,丙沿圆弧轨道从C点运动到D,且C点很靠近D点。
如果忽略一切摩擦阻力,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B.甲球最先到达D点,丙球最后到达D点C.丙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D.甲球最先到达D点,无法判断哪个球最后到达D点5.如图所示,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bc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串在杆上,M通过细线悬吊着一小铁球m, M、m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到2a时,M仍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则A.横杆对M的作用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B.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D.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增加到原来的2倍6.质点受到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F1、F2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
高考物理 一轮复习 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课时精选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 一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课时精选习题(含解析)一、概念规律题组1.在公式v =v 0+at 和x =v 0t +12at 2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除t 是标量外,其他四个量v 、v 0、a 、x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四个矢量的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中,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三个量的方向与此相同的取正值,与此相反的取负值,若取速度v 0方向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负值B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值C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值D .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a 都取正值 答案 B解析 据v =v 0+at 可知,当v 0与a 同向时,v 增大;当v 0与a 反向时,v 减小.x =v 0t +12at 2也是如此,故当v 0取正值时,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取负,故选项B 正确.2.某运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6 m/s 2,那么在任意1 s 内( ) A .此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6倍B .此物体任意1 s 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 s 末的速度大0.6 m/sC .此物体在每1 s 内的速度变化为0.6 m/sD .此物体在任意1 s 内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6 m/s 答案 C解析 因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知加速度为0.6 m/s 2,主要涉及对速度公式的理解:①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②v =v 0+at 是矢量式.匀加速直线运动a =0.6 m/s 2;匀减速直线运动a =-0.6 m/s 2.3.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已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为t ,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 .v t B.v t2C .2v tD .不能确定答案 B解析 因为战机在起飞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v t =0+v 2t =v2t .B 选项正确.4.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A 点的瞬时速度是v 1,通过B 点的瞬时速度是v 2,那么它通过AB 中点的瞬时速度是( )A.v 1+v 22B.v 1-v 22C. v 21+v 222D. v 22-v 212答案 C二、思想方法题组5.如图1所示,请回答:图1(1)图线①②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2)①物体3 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 (3)②物体5 s 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4)①②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 (5)两图象的交点A 的意义.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①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①物体3 s 内速度的改变量Δv =9 m/s -0=9 m/s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②物体5 s 内的速度改变量Δv ′=(0-9) m/s =-9 m/s ,负号表示速度改变量与速度方向相反. (4)①物体的加速度a 1=Δv Δt =9 m/s 3 s =3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②物体的加速度a 2=Δv ′Δt ′=-9 m/s 5 s =-1.8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5)图象的交点A 表示两物体在2 s 时的速度相同. 6.汽车以4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1)若汽车以0.6 m/s 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0.6 m/s 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 后速度减为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3 m/s 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 后速度为多少? 答案 (1)17 m/s (2)5 m/s (3)0解析 (1)初速度v 0=40 km /h≈11 m/s , 加速度a =0.6 m/s 2,时间t =10 s. 10 s 后的速度为v =v 0+at =11 m/s +0.6×10 m/s =17 m/s.(2)汽车刹车所用时间t 1=v 0a 1=110.6s>10 s ,则v 1=v 0-at =11 m/s -0.6×10 m/s =5 m/s.(3)汽车刹车所用时间t 2=v 0a 2=113s<10 s ,所以10 s 后汽车已经刹车完毕,则10 s 后汽车速度为零.思维提升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都是矢量式,应注意各物理量的正负以及物理量的符号与公式中加减号的区别.2.一个匀变速运动,其时间中点的速度v 1与位移中点的速度v 2不同,且不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v 1<v 2.3.分析图象应从轴、点、线、面积、斜率等几个方面着手.轴是指看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是x -t 图象还是v -t 图象.点是指看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或者是图线的折点.线是看图的形状,是直线还是曲线,通过图线的形状判断两物理量的关系,还要通过面积和斜率看图象所表达的含义.4.①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必须考虑减速为零后能否返回,若此后物体停止不动,则此后任一时刻速度均为零,不能用公式v =v 0+at 来求速度.②处理“刹车问题”要先判断刹车所用的时间t 0.若题目所给时间t <t 0,则用v =v 0+at 求t 秒末的速度;若题目所给时间t >t 0,则t 秒末的速度为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推论公式的应用 1.两个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两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确定了.原则上应用两个基本公式中的一个或两个联立列方程组,就可以解决任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2.常用的推论公式及特点 (1)速度—位移公式v 2-v 20=2ax ,此式中不含时间t ;(2)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式中不含有时间t 和加速度a ;v =xt,可用于任何运动.(3)位移差公式Δx =aT 2,利用纸带法求解加速度即利用了此式.(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的适用条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无论是基本公式还是推论公式均为矢量式,公式中的v 0、v 、a 、x 都是矢量,解题时应注意各量的正负.一般先选v 0方向为正方向,其他量与正方向相同取正值,相反取负值.【例1】 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 和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19.30 s .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1)1.29 s 11.24 m/s (2)8.71 m/s 2解析 (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 (以s 为单位),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 (以m/s 为单位),则有 12v t +(9.69-0.15-t )v =100① 12v t +(19.30-0.15-t )×0.96v =200② 由①②式得 t =1.29 s v =11.24 m/s(2)设加速度大小为a ,则 a =vt=8.71 m/s 2[规范思维] (1)对于物体的直线运动,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如下图),分析运动情况,找出相应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本题表示加速阶段的位移,利用了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平均速度v 还等于v t2.公式特点是不含有加速度,且能避开繁琐的计算,可使解题过程变得非常简捷.[针对训练1] 如图2所示,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为5 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图2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 .如果距停车线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答案 AC解析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2 s 内汽车的位移x 1=v 0t 1+12a 1t 21=20 m>18 m ,此时汽车的速度v 1=v 0+a 1t 1=12 m/s<12.5 m/s ,汽车没有超速,A 项正确,B 项错误;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t 2=v 0a 1=1.6 s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 2=12a 2t 22=6.4 m ,C 项正确,D 项错误.【例2】 (全国高考)已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l 1,BC 间的距离为l 2,一物体自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 与A 的距离.答案 (3l 1-l 2)28(l 2-l 1)解析 首先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到达A 点时的速度为v 0,通过AB 段和BC 段所用的时间都为t ,则有l 1=v 0t +12at 2 l 1+l 2=2v 0t +12a (2t )2联立以上二式得l 2-l 1=at 2 3l 1-l 2=2v 0t设O 与A 的距离为l ,则有l =v 202a联立以上几式得l =(3l 1-l 2)28(l 2-l 1).解法二 利用推论法由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公式得: l 2-l 1=at 2①又由平均速度公式:v B =l 1+l 22t②l +l 1=v 2B2a③由①②③得:l =(3l 1-l 2)28(l 2-l 1).[规范思维] (1)合理选用公式可简化解题过程.本题中解法二中利用位移差求加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使解析过程简化了.(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x 、v 0、t 等量的对应关系,不能“张冠李戴”.[针对训练2] (安徽省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可求得( )A .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答案 C解析 质点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照相机照相时,闪光时间间隔都相同,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质点通过的位移为x 1,第二次、第三次闪光时间内质点位移为x 2,第三、四次闪光时间内质点位移为x 3,则有x 3-x 2=x 2-x 1,所以x 2=5 m.由于不知道闪光的周期,无法求初速度、第1次闪光时的速度和加速度.C 项正确. 二、用匀变速运动规律分析两类匀减速运动1.刹车类问题:即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 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先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2.双向可逆类: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 、v 、a 等矢量的正、负号.3.逆向思维法: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运动.【例3】 一辆汽车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 s ,后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40 m解析 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0,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v 0=72 km/h =20 m/s ,由v =v 0+at 0得t 0=v t -v 0a =0-20-5s =4 s 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4 s 就已经停止,最后1 s 是静止的.由x =v 0t +12at 2知刹车后5 s 内通过的距离x =v 0t 0+12at 02=[20×4+12×(-5)×42] m =40 m.[规范思维] 此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t =5 s 直接代入位移公式得x =v 0t +12at 2=[20×5+12×(-5)×52] m =37.5 m ,这样得出的位移实际上是汽车停止后又反向加速运动1 s 的总位移,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针对训练3] 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v 0=20 m/s ,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求: (1)物体多长时间后回到出发点;(2)由开始运动算起,求6 s 末物体的速度.答案 (1)8 s (2)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解析 由于物体连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故可以直接应用匀变速运动公式,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1)设经t 1秒回到出发点,此过程中位移x =0,代入公式x =v 0t +12at 2,并将a =-5 m/s 2代入,得t =-2v 0a =-2×20-5s =8 s.(2)由公式v =v 0+at 知6 s 末物体的速度 v t =v 0+at =[20+(-5)×6] m/s =-10 m/s.负号表示此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基础演练】1.(北京市昌平一中2010第二次月考)某人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停止运动前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 ,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 )A.x tB.2x tC.x 2tD.x t 到2xt 之间的某个值 答案 B解析 根据公式v =v 2=x t 解得v =2xt2.(福建省季延中学2010高三阶段考试)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 ,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 取10 m/s 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为( )A .7 m/sB .10 m/sC .14 m/sD .20 m/s 答案 C解析 设汽车刹车后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 =ma ,a =μg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v 20=2ax ,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v 0=2ax =2μgx=2×0.7×10×14 m/s =14 m/s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 ,它在中间位置12x 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12t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为(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答案 ABC解析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由v 21-v 20=v 2t -v 21=2a ·x 2. 所以路程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 1=v 20+v 2t2.①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2=v 0+v t2② 第①式的平方减去第②式的平方得v 21-v 22=(v 0-v t )24.在匀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v 21-v 22一定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数值,所以v 1≥v 2.4.2009年3月29日,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如图3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 垂直进入三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图3A .v 1∶v 2∶v 3=3∶2∶1B .v 1∶v 2∶v 3=3∶2∶1C .t 1∶t 2∶t 3=1∶2∶ 3D .t 1∶t 2∶t 3=(3-2)∶(2-1)∶1 答案 BD解析 因为冰壶做匀减速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故可以看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1)∶(3-2),故所求时间之比为(3-2)∶(2-1)∶1,所以选项C 错,D 正确;由v 2-v 20=2ax 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为1∶2∶3,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3∶2∶1,故选项A 错,B 正确,所以正确选项为B 、D.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 答案 C6. 如图4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放置3个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1、2、3距斜面底端A 点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现将它们分别从静止释放,到达A 点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斜面的倾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x 1t 1=x 2t 2=x 3t 3B.x 1t 1>x 2t 2>x 3t 3C.x 1t 21=x 2t 22=x 3t 23 D .若θ增大,则xt 2的值减小 答案 BC7. 如图5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 m ,bc = 1 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 s ,设小球经b 、c 时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则( )图5A .v b =8 m/sB .v c =3 m/sC .de =3 m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 s 答案 BD 【能力提升】8.某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v 行驶,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t .该列车以速度v 0从甲地出发匀速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后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 0,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 0的时间是t 0,(列车刹车过程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若列车仍要在t 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 0应为( )A.v t t -t 0B.v t t +t 0C.v t t -12t 0D.v t t +12t 0答案 C解析 该动车组从开始刹车到加速到v 0所发生的位移大小为v 02·t 0,依题意,动车组两次运动所用的时间相等,即v t -v 02·t0v 0+t 0=t ,解得v 0=v tt -12t 0,故正确答案为C.9.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可以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蒸汽弹射起飞,就是使用一个长平的甲板作为飞机跑道,起飞时一个蒸汽驱动的弹射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目前只有美国具备生产蒸汽弹射器的成熟技术.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过程中最大加速度a =4.5 m/s 2,飞机要达到速度v 0=60 m/s 才能起飞,航空母舰甲板长L =289 m ,为使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一定速度航行以保证起飞安全,求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v 的大小.(设飞机起飞对航空母舰的状态没有影响,飞机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 9 m/s解析 解法一 若航空母舰匀速运动,以地面为参考系,设在时间t 内航空母舰和飞机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航母的最小速度为v ,由运动学知识得x 1=v t ,x 2=v t +12at 2,x 2-x 1=L ,v 0=v +at联立解得v =9 m/s.解法二 若航空母舰匀速运动,以航空母舰为参考系,则飞机的加速度即为飞机相对航空母舰的加速度,当飞机起飞时甲板的长度L 即为两者的相对位移,飞机相对航空母舰的初速度为零,设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为v ,则飞机起飞时相对航空母舰的速度为(v 0-v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 0-v )2-0=2aL ,解得v =9 m/s.10.如图6所示,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 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6分4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 段加速后,进入BC 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 位置,如图7所示.已知x AB =5 km ,x BC =10 km.问:图6图7(1)直升飞机在BC 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在AB 段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 (1)100 m/s (2)1 m/s 2解析 (1)设BC 段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运动的时间为t 2.在AB 段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1,加速度的大小为a .对AB 段,由平均速度公式得到: (v +0)/2=x AB /t 1①对BC段,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v=x BC/t2②根据飞机10时56分40秒由A出发,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则:t1+t2=200 s③联立①②③,代入已知数据解得v=100 m/s,(2)在AB段,由运动学公式v2t-v20=2ax得:a=v2/2x AB=1 m/s2.易错点评1.在用比例法解题时,要注意初速度为0这一条件.若是匀减速运动末速度为0,应注意比例的倒置.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各物理量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考系的,解题中应注意参考系的选取.3.解匀减速类问题,要注意区分“返回式”和“停止式”两种情形,特别是“停止式”要先判明停止时间,再根据情况计算.。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题(必修1)

高三物理复习测试题(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A .0.01m/s 2B .0.05m/s 2C .36m/s 2D .180m/s 23.如图所示,物体A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斜向下的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 若推力变小而方向不变,则物体A 将( )A .向右加速运动B .仍向右匀速运动C .向右减速运动D .向左加速运动10.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 拉物体,在F 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不能算出( )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C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在F 为14N 时,物体的速度最小2.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因此,国际单位制中选定了几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下述物理量中,其单位为基本单位的是A .力B .质量C .速度D .加速度5.如图所示,将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的两端系在两根立于水平地面上的竖直杆M 、N 等高的两点a 、b 上,用一个动滑轮(不计摩擦)悬挂一个重物G 后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的拉力为T 1,现将绳子b 端慢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待系统再次达到平衡时,两绳子的拉力为T 2,则A .T 2>T 1B .T 2=T 1C .T 2<T 1D .由于b 点下降的高度未知,T 1和T 2的关系不能确定6. 一个物体以初速V 0开始沿光滑斜面上滑,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图象为(设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7. 如图,将一个球放在两块光滑斜面板AB 和AC 之间,两板与水平面夹角都是60º.现在使AB 板固定,使AC 板与水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则A 球对AB 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B .球对AB 板的压力逐渐增大C .球对AC 板的压力逐渐减小D .球对AC 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11.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的情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在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A 、B 、C 、D 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BNA.普通光源即可B.间歇发光,间歇时间为1.41sC.间歇发光,间歇时间为0.141sD.间歇发光,间歇时间为0.20s17.如图,两只相同的均匀光滑小球置于半径为R的圆柱形容器中,且小球的半径r满足2r>R,则以下关于A、B、C、D四点的弹力大小说法中正确的是A.D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B.D点的弹力大小等于A点的弹力大小C.B点的弹力恒等于一个小球重力的2倍D.C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二、本题共2小题,共16分,11.(8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8分)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各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一章 三种力专题知识达标:1、力的概念:力是 间的 作用。
注意要点:(1)一些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
例如 (2)任一个力都有受力物体和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 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力的测量工具是 。
2、重力:(1)定义: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使 的力。
(2)重力的大小G= 。
(3)重力的方向 。
3、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要 形变,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 。
(3)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切面)或沿绳的方向(又称张力),注意:杆受到的弹力不一定沿杆。
4、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①方向:和 方向相反;②大小:F= 。
(2)静摩擦力:①方向:和 方向相反。
②大小:0~最大静摩擦力,常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和求解。
注意:最大静摩擦力稍大于滑动摩擦力,通常认为近似相等。
5、重心由物体 、 两个因素决定。
经典题型1、如图1-1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物体受力情况是)A 、受重力、下滑力、弹力、摩擦力B 、受重力、弹力、摩擦力C 、受重力、下滑力、对斜面的压力、摩擦力D 、受重力、对斜面的压力、摩擦力2、如图1-2所示,重力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之间μ=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向左的力F 的作用,F=20N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C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40N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由胡克定律f=kx 可知:K=f/x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越大,k 越小B 、x 越大,k 越小C 、k 与x 和f 有关D 、在弹性限度内,无论弹簧拉长或缩短,k 值不变4、把一重为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kt (k 为常数,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1-3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图1-2 图1-1A B C Dt ’ t’ t ’ t ’5、两个弹簧称平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乙的一端系于墙上,两个弹簧秤挂勾相连,当在甲的右端挂勾上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甲时,则甲、乙两个弹簧秤读数分别是……() A、100N;0 B、 100N;100N C、0;100N D、200N;100N6、A、B、C三物体质量分别为M、m、m0,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摩擦均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A、物体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B、物体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大小均为m0g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大小均为m0g7、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F=μN可知,若μ≠0 N≠0,则F≠0B、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大小有关C、当N增大,F静和F滑都增大D、只要N=0 ,则F静和F滑一定为零8、如图所示,重35N的物体沿倾角为370的斜面恰好能匀速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动摩擦因数μ=.如果要使物体能沿斜面匀速向上滑动,则作用拓物体上的水平恒力F的大小是.9、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m A=6kg,m B=4kg,A与B、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在外力F的作用下,A和B一起做匀速运动,求A对B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10m/s2)F参考答案:知识达标:1、物体相互(1)万有引力(2)施力物体(3)发生形变(4)测力计2、(1)物体受到(2)mg(3)竖直向下3、(1)恢复(2)挤压)4、(1)相对运动(2)相对运动趋势方向5、形状、质量分布经典题型:1、B 2、AC 3、D 4、B 5、B 6、A 7、D 8、0.75 120N 9、15N 向右;30N 向左综合训练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 、只要有物体存在就一定有力存在C 、物体做曲线运动,则该物体一定受力作用D 、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不一定受力2、下面有关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是物体的固有属性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C 、天平不是称物体重力的仪器D 、千克是重力的单位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力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弹力B 、放在桌面上的皮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皮球发生形变产生的C 、支持力不一定垂直于支持面D 、绳的拉力是弹力,其方向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4、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D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压力的方向垂直5、如图所示,物体m 恰能沿静止的斜面匀速下滑,现用一个力F 作用在物体m 上,力F 过物体的重心,且方向竖直向下,则不正确的说法是)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增大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C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D 、物体仍能保持匀速运动6、假设物体的重力消失了,将会发生的情况是…………………………………( )A 、天不会下雨,也不会刮风B 、一切物体都没有质量C 、河水不会流动D 、天平仍可测出物体质量7、下列各种情况,物体一定受力的是…………………………………………( )A 、 物体匀速地从M 点运动到N 点B 、 物体运动方向改变但速度大小不变C 、 物体的位置改变D 、 物体有加速度存在,但加速度不变8、下面图中,静止的小球m 分别与两个物体(或面)接触,设各接触面光滑,则A 受到两个弹力的是……………………………………………………………………( )A B C D9、一质量为M 的直角劈放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在劈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A ,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于A 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 及支持力N 是…………( )A 、f=0 N=(M+m)gB 、f 向左;N< (M+m)gC 、f 向右;N< (M+m)gD 、f 向左;N= (M+m)g10、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盘中心O 且垂直于圆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一木块A ,当圆盘匀速转动时,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则木块受力情况是…………( )A 、重力、支持力、指向圆心的摩擦力B 、重力、支持力、背离圆心的力C 、重力、支持力、指向圆心的摩擦力和背离圆心的力D 、重力、支持力 11、分析图中B 物体受几个力?(各面均不光滑)并画出B 受力示意图 (1)A 沿B 斜面匀速下滑,B 不动 (2)A 沿B 斜面加速下滑,B 不动12、如右图所示,与水平面成θ角的皮带传送机,把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匀向上传送,皮带作用于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支持力大小为 ;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
2014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练习必修一1-2-3.

髙效题组训练素能Gao Xiao Ti Zu Xun Lian随堂演练及时反馈?夯实基不III1 •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 •等于零B. 不为零,方向向右C. 不为零,方向向左D. 不为零,v o较大时方向向左,v o较小时方向向右解析:以斜劈和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所以地面对斜劈没有水平方向的摩擦力的作用,故A正确.答案:A2.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紧靠着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接触面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物体A恰好不离开地面,则物体A的受力个数为()A. 3 B . 4C. 5D. 6解析:A恰好不离开地面,即A与地面无作用力,故A受重力、F和B对A的作用力,共三个力,正确选项为 A.答案:A3. (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 fa M0, b所受摩擦力F 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贝朋断瞬间()A . F fa 大小不变 D .F fb 方向向右解析:右侧绳剪断瞬间,b 受到弹簧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因b 在弹簧 拉力作用下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木块a 受左侧绳 的拉力和弹簧弹力不变(弹簧未来得及形变),故F fa 不变.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答案:AD4. (2013年东北三校联考)如图所示,在斜面C 上有一小物体A 处于静止状 态,现通过一栏杆对A 施以大小恒定的力F (杆与A 用铰链连接),并让栏杆B 端 沿以A 为圆心的圆弧缓慢地从P 点转到A 正上方的Q 点处,已知P 、A 在同一 水平线上,且在此过程中物体A 和斜面C 始终保持静止不动,A 可视为质点.关 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 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B. 物体A 受到斜面的支持力一直增大 C .地面对斜面C 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D .地面对斜面C 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解析:对小物体A 受力分析如图甲,设斜面倾角为 9, F 与垂直斜面方向的 夹角为a 则F N = mgcos 9+ Feos a B 向上转,a 减小,F N 增大,当 a 0°寸F N 达最大,然后减小,故 A 正确,B 错误.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随着 F 向下 转,F f '在减小,故C 、D 均错误.B . F fa 方向改变C . F fb 仍然为零答案:A课时作业—规范圳寵提升能力[命题报告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点题号受力分析1、6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3、12共点力的平衡2、11正交分解法的应用4、7、10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5、9临界、极值问题8、1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 —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C. 5解析:对木板P进行受力分析:木板P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滑块Q的弹力、弹簧的弹力和与斜面间的摩擦力5个力的作用•故选C.答案:C2. (2013年陕西模拟)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物体质量m= 20 kg, B物体质量M = 30 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端与A 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 250 N/m , A 与B 之间、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尸0.5.现有一水平推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缓慢 0.2 m 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g 取10 m/S 2)AVW-B. 300 ND. 200 NF fAmax =卩 mig 100 N .当 A 向左移动 0.2 m 时,F 弹=k A x即A 、B 间未出现相对滑动,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F =F fB + F 弹=K m + M )g + k A x = 300 N , B 选项正确.答案:B 3.如图所示,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C 物体,使A 、B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且三者相对静止,关于摩擦力的说法, 正确的是()A. C 不受摩擦力作用B. B 不受摩擦力作用C. A 受摩擦力的合力不为零D. 以A 、B 、C 为整体,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解析:物体A 、B 、C 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时,其合力均为零,因此 C 一 定受到A 对C 沿水平方向向左的摩擦力,A 错误;地面对A 一定有沿水平面向 左的摩擦力,D 错误;物体B 水平方向合力为零,一定不受摩擦力作用,B 正确; 对物体A 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C 对A 的摩擦力与地面对A 的摩擦力一 定等大反向,故C 错误.答案:B4. 如图所示,一光滑的半圆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 质量为m 1的小球用轻绳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 C . 250 N解析:由题意可知 =50 N , F 弹 V,跨过光滑碗连接质量分别为 m 2和ms 的物体,平衡时小球恰好与碗之间没有弹力 作用,两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 60° 30°.则m i 、m 2、m s 的比值为()A. 1 : 2 : 3 C. 2 : 1 : 1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m 2g = m 1 gcos 30,m 3g = m 1gsin 30,答案:B5. 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A 上,另一端与套在粗糙竖直杆 MN 上的轻圆环B 相连接.用水平力F 拉住绳子上一点0,使物体A 及圆环B 静止在图中虚线所在的位置.现稍微增加力 F 使0点缓慢地移到实线所示的位置,这一过程中圆环 B 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此过程中,圆环对杆的摩擦 力F 1和圆环对杆的弹力F 2的变化情况是()A. F 1保持不变,F 2逐渐增大解析:m 2、m s 处于静止状态,悬绳的拉力分别为m 2g 、m s g ,分析m 1受力故 m 2 = 2 m 1,1 m 3 = 2m 1,所以 m 1 m2 m3 =B. F i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C. F i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D. F i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解析:设0B与BN之间的夹角为对结点0受力分析可得:水平拉力F =mgtan 9,因为B增大,所以F增大.由整体法可知,杆对圆环B的摩擦力F i' 不变,弹力F2‘变大,再由相互作用关系可得A正确.答案:A6. 如图所示,截面为三角形的木块a上放置一铁块b,三角形木块竖直边靠在竖直且粗糙的竖直墙面上,现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推动木块与铁块一起向上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铁块与木块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a与铁块b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 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水平弹力C. 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D. 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大小一定大于铁块与木块的重力之和解析:铁块b匀速运动,故铁块b受重力、斜面对它的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选项A正确;将a、b看做一个整体,水平方向不受力,故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不存在水平弹力,没有弹力也就没有摩擦力,选项B、C均错;竖直方向:F二G a+ G b,选项D错误.答案:A7. (2013年衡水模拟)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I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1.现在C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J3 B. "3mg 1D. 4mg解析:对C 点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绳 CD 对C 点的拉力F CD=mgtan 30,对D 点进行受力分析,绳CD 对D 点的拉力F 2= F CD = mgtan 30 , F l 方向一定,则当F 3垂直于绳BD 时,F 3最小,由几何关系可知,F 3= F cD Sin 60 1=2mg,选项C 正确.n答案:C8 .如图所示,重50 N 的物体A 放在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 为10 cm,劲度系数为800 N/m 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连接物 体A 后,弹簧长度为14 cm ,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下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0 N ,当弹簧的长度仍为14 cm 时,测力计的读数不可A . mg 1C.2mg 解析:A 在斜A 在斜面上受五个力的作用,能为A. 10 NC. 40 N分别为重力、支持力、弹簧弹力、摩擦力、拉力F,当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时,F + mgsin 37 M F fm + k(l —I。
(完整版)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必修1测试

三环高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高三物理试卷时间: 90 分钟命题人:刘振棋审题人:徐礼鹏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1-6 每题只有一项吻合题目要求。
7-10 每题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答案吻合题意。
)1.在交警办理某次交通事故时,经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获得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 20t- t2(x 的单位是 m,t 的单位是 s),则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印迹长度为()A .25 mB . 50 m C. 100 m D. 200 m2.以以以下图,车厢里悬挂着两个质量不同样样的小球,上边的球比下边的球质量大,当车厢向右作匀加快运动(空气阻力不计)时,以下各图中正确的选项是()3.如图甲、乙、丙所示,三个物块质量同样且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力均不计,绳与滑轮、物块与半球面间的摩擦均不计,在图甲、乙、丙三种状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 F2、 F3则()A . F3=F1> F2B . F3> F1=F2C. F1=F2=F 3D. F1> F2> F34.以以以下图,质量为 4kg 的物体 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边,质量为1kg 的物体 B 用细线悬挂起来, A 、B 紧挨在一起但 A 、 B 之间无压力。
某时辰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时, B 对 A 的压力大小为( g=10m/s2)()A .0NB .8N C. 10N D . 50N5.将质量为m=0.1kg 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初速度v0=20m/s ,小球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与速率的关系为f=kv ;已知,其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以以以下图,取 g=10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小球在上涨阶段的均匀速度大小为10m/sB .小球在t1时辰抵达最高点,此时加快度为零C.小球抛出瞬时的加快度大小为20m/s2D .小球落地前匀速运动,落地速度大小v1=10m/s6.物体 A 放在物体 B 上,物体 B 放在圆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 A=6kg , m B=2kg , A、B 间动摩擦因数μ,如图.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 F 作用于物体 A 上, g=10m/s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当拉力F< 12N 时, A 静止不动B .当拉力F=16N 时, A 对 B 的摩擦力等于4NC.当拉力F> 16N 时, A 必定相对 B 滑动D .不论拉力 F 多大, A 相对 B 向来静止7.以以以下图,在粗拙水平川面上放一三角形劈,三角形劈与圆滑竖直墙之间放一圆滑圆球,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三角形劈向右挪动少量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A .球对墙的压力增大B.球对墙的压力不变C.球对三角形劈的压力增大D.地面对三角形劈的摩擦力不变8.如图,水平川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 Q 和 R,质量分别为m、 2m 和 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用大小为 F 的水平外力推进物块P,记 R 和 Q 之间互相作使劲与 Q 与 P 之间互相作使劲大小之比为k.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若μ≠ 0,则 k= 5/6 B .若μ≠ 0,则 k= 3/5C.若μ =0,则 k= 3/5 D .若μ =0,则 k= 1/29.以以以下图,质量为 M ,倾角为θ的斜劈在水平面上以必定的初速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质量为m 的圆滑小球在斜面上恰巧保持与斜劈相对静止,已知斜劈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小球与斜面间的压力是mgcos θB .小球与斜面的加快度大小是gtan θC.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必定大于(M +m)gD .地面与斜劈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10.以以以下图为粮袋的传达带装置,已知AB 间的长度为L ,传达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第 1 页共 4 页为θ,工作时运转速度为v,粮袋与传达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点将粮袋由静止放上,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粮袋抵达B 点的速度与 v 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B .若 L 足够大,粮袋最后将必定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C.若μ< tanθ,则粮袋从 A 到 B 必定向来是做加快运动D .粮袋刚放上传达带时的加快度a< gsinθ二、本大题有 6 小题,满分 60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必做部分1.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图象,但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未标出.已知物体在前2 s时间内向东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 s内的位移为零B.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西C.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 s内的运动方向始终向东D.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 s内的位移为零解析:若纵坐标表示速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图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又因前后两秒位移等大反向,所以物体在4 s内的位移为零,A项正确;前两秒速度为负,而表示加速度大小的斜率为正值,可见加速度的方向向西,B项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说明该物体一直向东运动,故C项正确;由图象可知2秒末的位移为零,4 s内的位移不是零,D项错误.答案:ABC2.如图所示是一物体的x-t图象,则该物体在6 s内的路程是()A.0B.2 mC.4 m D.12 m解析:做此题时不要把x-t图像当作物体运动的轨迹,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6 s内的路程为2+2+4+4=12 (m),位移为零.答案: D3.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近D.物体c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解析: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B 均错,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x=20 m,C错;根据x-t图象的斜率可判断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D4.(2011·湛江高三第一次月考)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A.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D.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解析:由图象可知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A正确;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但加速度为0.8 m/s2,B错误;15 s~20 s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16/5)m/s2=-3.2 m/s2,C正确;质点在20 s末离出发点最远,质点一直做的是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D错误.答案:AC5.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2~4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4 s末离出发点最远C.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D.物体在0~4 s和在4~8 s内的位移相同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在0~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4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物体在4 s时速度减为零,此时离出发点最远,选项B正确;4~6 s物体做反向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物体在0~4 s内通过的位移与4~8 s内的位移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答案: B6.(2012·江苏模拟)一个质点沿x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该质点在t=1 s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C.该质点在t=0到t=2 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6 mD.该质点在t=0时速度为零解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0时质点的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由图象知t1=1 s时,x1=2 m;t2=2 s时,x2=8 m,利用公式x=v0t+12得:x1=v0t1+12at21,x2=v0t2+12at22,代入数据解得a=4 m/s2,v0=0,t=1 s 2at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答案: D7.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解析:A项位移正负交替,说明物体做往复运动;B项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然后做反向匀加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周而复始;C项表示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循环下去,物体始终单向运动,C正确,D项从面积判断物体速度有负值出现,不是单向运动.答案: C8.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解析:根据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其斜率表示加速度,物体在0~2 s内做匀加速运动,在2~4 s内做匀减速运动,4~6 s内反向做匀加速运动,6~8 s内反向做匀减速运动,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B正确.答案: B9.某位溜冰爱好者先在岸上从O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助跑,2 s后到达岸边A处,接着进入冰面(冰面与岸边基本相平)开始滑行,又经3 s停在了冰上的B点,如图所示.若该过程中,他的位移是x,速度是v,受的合外力是F,机械能是E,则对以上各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解析:此爱好者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故B正确.先后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两过程合外力大小均为定值,故C正确.位移图象是二次函数曲线,故A错.整个过程中的机械能即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答案:BC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B.甲物体8 s内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C.乙物体前2 s加速度为5 m/s2D.乙物体8 s末距出发点最远解析:甲物体运动的图象是x-t图象,图线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A错误;由题图可知4 s末甲位移最大,为80 m,B正确;乙物体运动的图象是v-t图象,前2 s做匀加速运动,计算得加速度为5 m/s2,2 s~4 s做匀减速运动,4 s~6 s做反向匀加速运动,6 s~8 s做反向匀减速运动,所以4 s末距出发点最远,C正确,D错误.答案:BC11.经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为:以标准速度v A=20 m/s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经时间t =40 s 停下来.现A 在平直公路上以v A =20 m/s 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x 0=180 m 处,有一货车B 以v B =6 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是否发生撞车事故?解析: 汽车A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A =(0-v A )/t =-0.5 m/s 2当A 车减到与B 车同速时,设A 车的位移为x A ,所用时间为t 1.据v 2B -v 2A =2a A x A ,解出x A =364 m由a A =(v B -v A )/t 1解出t 1=28 s在t 1这段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x B =v B t 1=168 m因为后面A 车的位移x A =364 m>x B +x 0=168 m +180 m =348 m ,所以两车在速度相等前早已撞了.故会发生撞车事故.答案: 会发生事故12.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F 1赛车前方200 m 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从静止出发以2 m/s 2的加速度追赶.试求:(1)赛车出发3 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2)赛车何时追上安全车?(3)赛车追上安全车之前何时与安全车距离最远?(4)当赛车刚追上安全车时,赛车手立即刹车,使赛车以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两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设赛车可以从安全车旁经过而不发生相撞).解析: (1)v 1=a 1t 1=6 m/s.(2)设经t 2时间追上安全车v 0t 2+200=12a 1t 22t 2=20 s.(3)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v 0=a 1t 3 t 3=5 s.(4)设再经t 4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v t 4-12a 2t 24=v 0t 4 t 4=15 s , 赛车停下的时间为10 s ,t 4=15 s 不合实际,所以两车第二次相遇再经时间t 5v 22a 2=v 0t 5 t 5=20 s.答案: (1)6 m/s (2)20 s (3)5 s (4)20 s◎选做部分13.一质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对该质点施加力F ,力F 随时间t按如图所示的正弦规律变化,力F 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在0~4 s 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2 s 末,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B .第2 s 末,质点的动能最大C .第4 s 末,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D.第4 s末,质点的动能最大解析:0到第2 s末质点一直做加速运动,所以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第2 s末到第4 s末,虽然质点做减速运动,但是位移是一直增加的,第4 s末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B、C正确,A、D错误.答案:BC14.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定性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5 s末都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B.0~10 s末做自由落体运动,15 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C.10 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15 s末D.10 s末~15 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解析: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从题中图象可以看出,0~10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图线的斜率越来越小,故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是变加速直线运动,10 s 末速度达到最大值;10 s末打开降落伞,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15 s末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稳定值,以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D正确.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