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胃癌手术;效果
我国胃癌发病率居高不下,位于恶性肿瘤第二位,病死率位于第三位,给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较大困扰。
外科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疗护理目的,临床护理过程需对患者进行护理知识宣教,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证胃癌患者营养均衡,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本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胃癌患者。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胃镜活检确诊;②初次手术治疗;③未发生远处转移;④无免疫系统疾病。
排除标准:①近期接受过放化疗治疗;②严重营养不良;③合并严重心脑肺等脏器功能障碍;④急诊手术。
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研究组(35例)。
研究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4±2.6)岁;发病部位:胃底贲门癌10例,胃窦癌15例,胃体癌10例;手术方式:根治性全胃切除10例,根治性胃部分切除25例。
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2.7±2.3)岁;发病部位:胃底贲门癌11例,胃窦癌13例,胃体癌10例;手术方式:根治性全胃切除8例,根治性胃部分切除26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导、术后对症护理、叮嘱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A)入院当日: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介绍各阶段护理操作,完善相关检查。
(B)入院第2d至手术前:①指导患者及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并指导其下载胃癌手术患者健康宣教手册,内容包含手术治疗方案、早期营养支持、术后保健等。
②将胃癌术后膳食管理、护理方案等内容编辑成视频播放给患者观看,使宣教内容更加生动。
③针对绝望、悲观的患者实施情绪疏导,引导其诉说内心想法,鼓励其相信医学,列举手术治疗成功案例,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和恐惧感。
(C)术后:①严密监测术后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敷料情况,加强引流管管理。
②疼痛护理:不定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对于VAS评分<4分的患者,可指导其采用呼吸放松法,练习胸腹式呼吸,配合冥想;对于VAS评分≥4分的患者,可注射镇痛药物[1]。
③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6h指导患者间歇性咀嚼口香糖,激发口腔迷走神经;术后9h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④术后功能训练:术后8h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如握拳、抬臂、肘关节屈伸等,每次15min,每日2次;术后12h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反复练习踝关节屈伸、内翻、外翻、背伸等动作[2]。
⑤术后2d指导家属搀扶患者下床活动,可于病房内慢速行走,每次5min,每日可活动2次。
⑥术后5d指导患者饮用温水,如未出现不良现象,可叮嘱家属为患者准备少量流食,通过排气情况判断进食标准,鼓励患者尽量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半流质食物。
1.3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②营养状态: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
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QOL)[3]评定,内容包括躯体及心理状态、自理能力、社会关系等,最高分6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④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恢复情况
研究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营养状态
护理后,研究组的TP、HG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生活质量
护理前,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8.05±2.34)分,与对照组的(28.10±2.3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7.89±2.19)分,高于对照组的(40.85±2.66)分,差异有统计意义(t=12.02,P<0.05)。
2.4炎性因子
护理后,研究组的CRP、SAA、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3讨论
胃癌主要发病人群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部疼痛等症状。
手术治疗胃癌简单有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手术操作刺激,可能引起患者病理、生理的一系列变化,使其心理状态、生理功能和躯体机能发生改变,对术后康复及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工作预见性和计划性,缩短治疗时间,为患者节省开支,护理过程中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临床护理路径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方法围绕该中心开展,以内容、时间样式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制定护理路径表,根据路径表依次执行入院宣教、心理疏导、术后护理等工作内容,以时间为横轴可有机整合各项护理内容,实现整体性护理效果[5]。
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开始护理,护理思路更加清晰,有效避免护理错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视频播放、公众号上传电子健康手册等,可使健康教育更加灵动,促进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术后及时实施肠内营养供给,可保证患者术后营养均衡,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进而减轻炎性反应,整体护理效果进一步提升。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的TP、HG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CRP、SAA、IL-6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高小艳[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疼痛感,保证术后营养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