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高一上学期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高一上学期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增加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D.夏季晴朗的中午,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暗反应受限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3.在人和植物体内部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③葡萄糖脱水缩合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5.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中,检测酒精成分的试剂是
A.澄清的石灰水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醋酸洋红溶液
6.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实验前叶片质量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

得到如下结果:
据表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6℃
B.光照时,第二、三组轮藻产生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时,第二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10 mg
7.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C.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D.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8.分析下面的有关酶的图形,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的浓度、温度B.据图一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图二曲线bc段最可能原因是酶的浓度一定
D.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H2O2的剩余量
9.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B.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两者的基质成分与功能不同D.两者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10.如图是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
A.氨基酸→胰岛素;ATP→ADP+ Pi
B.氨基酸→RNA聚合酶;[H]+ O2→H2O
C.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
D.葡萄糖→淀粉;H2O→[H]+O2
11.如下图表示pH、温度与反应物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酶的最适pH为8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pH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pH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12.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

该植物在2000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mol)是()
A.12
B.17
C.18
D.23
13.如图是某小组在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因变量是温度
B.100℃时H2O2剩余量最少,说明高温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0℃时H2O2几乎没有分解,说明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D.75℃时H2O2酶的活性高于50℃时H2O2酶的活性
14.下列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B.光反应产生的产物都用于C3的还原
C.暗反应能为光反应提供ADP
D.温度主要影响的是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15.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波长(nm)400450500550600670700
叶绿素a4068515164016吸收光能的百分比(%)
全部色素75935035457535
A.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与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百分比变化基本一致
B.光的波长由550nm转为670mm时,叶绿体中C3的量会增加
C.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00mm~45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D.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降低
16.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
推测合理的是()
A.甲植物和乙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相等
B.温度为45℃时,甲植物和乙植物体内都有有机物积累
C.50℃之前,限制乙植物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条件是CO2浓度
D.若将甲、乙植物同置于凉爽地带,则受影响较大的是甲植物
17.下列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给蓝细菌提供14CO2,可以检测出14C6H12O6
B.小白鼠吸入18O2,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H
D.给水稻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其叶肉细胞内不可能出现C6H1218O6
1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最初都是在核糖体上进行
B.酶适合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长期保存
C.酶降低活化能的多少与酶活性的高低有关
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最好选淀粉酶做实验
19.图为某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N1
C.d点的呼吸速率大于b点
D.c点为该植物的光饱和点
20.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

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b)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D.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21.如图不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是()
A.细胞质壁分离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B.光合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C.发生渗透失水的细胞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氧气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
22.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室温25℃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实验过程中装置条件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液滴移动距离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B.若要测真光合强度,需另加设一装置遮光处理,X溶液为NaOH溶液
C.若X溶液为清水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液滴右移
D.若X溶液为清水并遮光处理,消耗的底物为脂肪时,液滴左移
23.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丙物质含有的元素为C、H、O、N、P
B.乙物质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
D.细胞的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了ATP
24.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的是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25.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

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二、多选题
26.分析甲、乙、丙三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从b点开始出现光合作用
B.图乙中,在光照强度相同时,t2℃时植物表观光合速率最大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叶绿素
D.在塑料大棚中种植蔬菜时,为了提高产量应选用绿色的塑料大棚
2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B.酶和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现紫色反应
C.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可能是细胞核
D.催化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28.如图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为暗反应,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④过程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来自丙酮酸C.③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D.①②③④过程可以在一个细胞内同时进行
29.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
B.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C.ATP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30.生物体中多种结构或物质存在螺旋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多肽链组成相同,但盘曲方式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不一定相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31.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植物的品种
B.15℃时P1、P2单位时间制造的葡萄糖相等
C.P1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为25℃
D.在25~40℃范围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大
三、非选择题
32.为探究蔗糖和蔗糖酶含量(质量分数)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温度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实验二
试管编号12345678910
蔗糖含量05%10%20%30%10%10%10%10%10%
蔗糖酶含量2%2%2%2%2%01%2%4%5%
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02550100200
(1)实验一中,蔗糖含量高于20%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的含量;实验二中,酶含量低于5%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的含量。

(2)两组实验的自变量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因变量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5)若系列实验条件温度升高5℃,相对反应速率可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

33.下图是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为实验材料进行的三组实验,实验处理如下: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l·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750μmol·mol-1);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
CO2浓度。

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

分析回答:
(1)上述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该细胞器中与捕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CO₂浓度增加时,上述作物光合作用速率随之提高,出现该种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发现,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内在因素可能是 __________。

(答出1点即可)。

(4)由图可知,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中而降低了 ____________。

34.黄瓜的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该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点,而后黄点逐渐扩大甚至连成片,导致叶片失绿、干化变脆,严重影响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

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靶斑病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病级病斑面积
(%)
叶绿素含量
(%)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导度
[μmol×(m2×s)-1]
0053.7020.760.40 12.5731.9218.880.38 39.6929.4515.440.36 528.8420.5415.390.32
注:病级指黄瓜叶片患靶斑病的不同程度;气孔导度指气孔张开的程度
(1)在提取黄瓜叶片光合色素时,需向研钵中加入碳酸钙,目的是________。

提取到的色素中除叶绿素外另一类色素是________。

(2)在提取到黄瓜叶片光合色素后,可通过对比各组黄瓜叶片对某种颜色的光的吸收率来计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为减少其他光合色素的干扰,“某种颜色的光”最可能是
___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病斑面积的增大,黄瓜叶片的气孔导度________,导致黄瓜从外界吸收的CO2量_______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使黄瓜的净光合速率降低。

(4)根据表中呈现出的净光合速率数据推断,黄瓜叶肉细胞内O2移动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

35.下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数字):
(1)图中[1]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上面分布的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光。

(2)图中Ⅱ为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

(3)图中[2]在光下被分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后者用于Ⅱ阶段的反应。

(4)图中由C5与[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再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最终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36.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 是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

(均填图中序号)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____过程(填图中序号)若要检测无氧呼吸时是否有酒精生成,应用_____溶液,现象是溶液颜色变为_____。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

37.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实验流程,请分析回答:
(1)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所用的试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①”如图2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色是 ____________,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3)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
(4)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______光区域。

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 ________。

(5)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替换。

韭菜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 __________的颜色相似,呈现黄褐色。

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色素,色素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和转化光能。

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不论光反应还是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

【详解】
A、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B、光照突然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突然增多,这将促进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而使叶绿体内C5含量将上升,C3含量减少,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C正确;
D、夏季晴朗的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植物体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D正确。

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题考查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酶的分布:
【详解】
A、无氧呼吸虽不需氧气参与,其中的碳元素仍然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但仍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
B、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产生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强度也很低,B 错误;
C、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细胞质基质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酶则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D 正确。

故选D。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动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发生的;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可以发生在植物细
胞,形成淀粉和纤维素,也可以发生在动物细胞形成糖原;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动植物细胞都能发生。

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A正确;蛇毒中的磷脂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磷脂分子的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B错误;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粥样动脉硬化的风险,C
正确;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了解细胞中脂质的常见种类以及功能,并根据不同脂类物质的功能结合提示分析答题。

5.C
解析:C
【解析】
澄清的石灰水是检测二氧化碳的,A错误。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检测二氧化碳的,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错误。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会使酒精变成灰绿色,C正确。

醋酸洋红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D错误。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轮藻在组别三28℃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A错误;
B、组别二和组别三的光合作用强度不相等,所以产生氧气量也不相等,B错误;
C、组别二的呼吸作用强度:3,光合作用强度:3+3+3=9,所以两者不相等,C错误;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合作用强度1+4.5+4.5=10mg,D正确。

故选D。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够起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
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详解】
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B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

因此,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8,将其加入到pH10的溶液时,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使酶失活,D正确。

故选A。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过氧化氢酶和Fe3+,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3+。

分析图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但最终趋于平衡。

分析图三: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达到最适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详解】
A、根据分析,三个实验中的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温度,A正确;
B、图一可以看出,与无机催化剂Fe3+相比,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更快,具有高效性,不能看出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C、图二bc段底物浓度不是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可能是酶的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C 正确;
D、温度适宜时,底物(过氧化氢)分解的最多,剩余量越少,因此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底物的剩余量,D正确。

故选B。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二者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详解】
A.叶绿体可以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可以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是由双层膜包裹的细胞器,B正确;
C项和D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不同,根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二者的基质成分
不同,所含酶的种类不同,C正确,D错误。

故选D。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胰岛A细胞。

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且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不同细胞含有的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同,即为细胞分化。

【详解】
A、胰岛A细胞含有胰岛素基因,但不能合成胰岛素,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A错误;
B、氨基酸合成RNA聚合酶,[H]+ O2→H2O是正常的生命活动的代谢基础,B正确;
C、胰岛A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则染色质不能形成染色体,C错误;
D、葡萄糖聚合形成淀粉,以及水的光解只能发生在绿色植物细胞中,D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曲线可知,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详解】
A、虽然图中能够看出当PH为8时,酶的活性最高,但PH在7到9之间没有反应出来,故不能说明该酶的最适PH为8,A错误;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来,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始终在M值,C正确;
D、在M值之前,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一直在升高,在M值之后,酶的活性随pH值从6升高到8在下降,选项中没有标明是哪个阶段的温度值,D 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分析,氧气的释放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氧气的释放量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2000Lx时,氧气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17.
【详解】
题目问的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即为总光合作用强度,图线的纵坐标表示的是氧气释放量即为净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2000lx时,净光合作用强度为17mL/h。

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则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的是呼吸作用强度(6mL/h)。

根据总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得该植物在2000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为17+6=23(mL).
故选D.
【点睛】
要会分析坐标曲线,分析坐标曲线首先看横坐标自变量--光照强度,再看纵坐标氧气的释放量,是因变量,代表光照强度,最后看曲线的走势,这是看坐标曲线的步骤.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温度,纵坐标为H2O2的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因变量是lmin后H2O2剩余量。

根据柱形图结果可以看出,温度过低,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温度过高,会破坏酶的活性,但是高温下H2O2会被分解。

【详解】
A、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A错误;
B、100℃时H2O2剩余量最少,不能说明高温条件下酶没有失活,因为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会分解,B错误;
C、0℃时H2O2几乎没分解,说明低温酶的活性受到抑制,C正确;
D、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会分解,不能比较75℃时H2O2酶的活性与50℃时H2O2酶的活性的高低,D错误。

故选C。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2)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详解】
A、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