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观课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观课报告
我听了刘玉静老师的课,受益匪浅。

现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选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课堂教学要有实效性,为了便于观察,我确定了以下几个观察维度: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教师的讲解、学习方式与方法。

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分析,能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师生的双边关系的处理
等。

二、观察结果分析:
(一)教学过程评价:刘老师引入新课干净利落;教学设计层次分明,从比例的意义,再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各环节的连接都是在师生默契的对话中顺利进行,各个环节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并且教学民主、课堂氛围融洽,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下面我在观察视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的优点作如下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就现实生活中制作比例入手,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动的内容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和语言交际的能力。

教师还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的渗透。

我认为,刘老师不仅在传授数学知识与
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

课堂练习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

提高了实际应用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断构建知识体系。

刘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复习旧知,水到渠成导入新课。

通过求比值,发现几组的比值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等式,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

运用已有经验完成新知识的衔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进而总结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建议刘老师这节课其实已经很完备,教学环节也好,教学方法也很好,但我觉得还有以下两方面需要加强以下: 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问题时,应耐心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呈现和学习,始终都从经验出发,获取新知。

教学时,应该通过创设生活化数学知识并采用循序渐进引向深入,为学生提升“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抑扬顿挫,才能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过观摩刘老师的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是从教学手段还是师生互动方面都受益匪浅。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不能一种方式用到底,这样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而厌烦学习数学。

作为一名老师,要多学习,多思考,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让学生们愿意上数学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