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杰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测试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英杰学校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测试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大禹传位于启,开创了( )
A. 禅让制B。
王位世袭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
2.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历史主题是( )
A。
禅让制B。
王位世袭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
3.“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
”这段材料说明商代的政治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等级森严 D. 管理有序高效
4.《左传》载:“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孔颖达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 分封制B。
井田制C。
郡县制 D. 行省制
5.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天下为公 B. 家国一体 C. 中央集权D。
官僚政治
6.《红楼梦》中“元春省亲”(见图)一节中,
面对贵妃元春的到来,身为祖母的贾母也不
得不率众跪迎。
这一现象表明()
A.元春违背了纲常伦理
B。
宗法关系要服从政治隶属关系
C。
当时宗法关系已经崩溃
D. 贾母等以此表示对元春的喜爱
7.根据下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
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
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 该图所表现的故事一定发生在西周时期
C。
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 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
8.“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周初分封制不符合当时统治需要B。
西周分封制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D。
西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
9.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
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
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
内外服制度B。
分
封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
10.“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一定乾元
11.2018年2月16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体现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 中央集权
B.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1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种做法()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13.秦朝,太尉一职并不是常设的,只在有战事之时而设,而且没有调兵权,“也许仅仅是起到高级参谋的作用。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才选拔机制未建立 B. 官僚机构重新调整
C. 当时社会政治较清明
D. 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1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C。
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
15.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变局”的表现之一是()
A. 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
B. 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
C。
分封制度的日渐强化D。
神权与王权逐渐结合
16.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秦汉时的宰相,不但管国家的政务,还要管皇帝的家务,实际是皇帝的管家。
九卿中的太常管皇家祭祀,光禄勋管皇宫侍卫,少府管皇室经济……等等。
这表明秦汉政治()
A.开创了家天下局面B。
服务于专制皇权
C. 仍是血缘宗法政治
D. 不存在君相矛盾
17.中共中央近期开展监察制度试点改革。
两千多年前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也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它是()
A。
丞相 B. 太尉C。
皇帝
D. 御史大夫
18.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以下是小明同学为某历史单元设计的朝代演变示意图,适合此单元主题的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20.“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宋代这一措施()
A。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强化了皇权
D. 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
21.北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
A。
设立枢密院 B. 增设参知政事C。
派文臣做地方官D。
设三司使
22.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削藩B。
平定“七国之乱"
C。
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D。
颁布“推恩令”
23.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
A。
在西藏设立行省 B. 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 在西藏设立卫所
D. 设置驻臧大臣
24.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他整理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
明朝的内阁制
25.“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这一制度选拔官员的标准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2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制度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A.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
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27.中国古代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生,寒窗苦读十年,才华横溢,被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仍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做县令。
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汉朝B。
魏晋南北朝C。
唐朝 D. 宋朝
28.“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起源——中国文官制度演变》。
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
A. 世卿世禄制
B. 军功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29.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之内。
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 )
A。
监察权B。
行政权C。
军事权 D. 经济权
30.宋太祖在各州加设“通判”一职的目的是()
A. 监察知州B。
加强地方力量C。
防范民变D。
提高办事效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
(8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
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8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1)材料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材料显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8分)
(2)如果要在地方上开展一次赈灾工作,如果顺利的话,相关工作流程依次要经过哪些中央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分别实施哪些具体工作?(注:答案中不能使用“→"符号)(6分)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