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微课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微
课
说
课
稿
高二语文郭莎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微课说课稿
高二语文郭莎
一、说教材
学生已经在人教版必修二、必修三学习了诗词鉴赏的相关常识,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方法,已经初步具备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且在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学习柳永的婉约词和苏轼豪放词,已经初步感知了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同时也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词主要以报国无门的悲愤和乡关之思为主题,上阙重在写景,借景抒情。
下阙用了三个典故,借典抒情。
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把握词中的人物形象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用典手法,分析对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的鉴赏能力。
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形象
2、提问讨论:设计问题,师生互动。
3、点拨法:指点迷津,拓展思路。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辛弃疾的名字导入
辛弃疾名弃疾,就是丢弃疾病的意思,但从之前我们学过的辛弃疾的诗词中,我们了解到,辛弃疾行伍出身,以武起事,后以文业,那么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有的是一块心病,那么他的心病是什么?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来了解一下。
(二)、解题
1、作家及创作背景
(1)提问:让学生来说说“我所知道的辛弃疾”
(2)教师对作者和背景进行补充(幻灯片展示)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①播放朗读视频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③指名学生朗读④全体学生齐读
2、理解词意,概括内容,把握形象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全文,疏通词句,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和向老师发问,教师巡视点拨;
(2)请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幻灯片展示)同桌讨论后,教师提问并确定答案;
①、在上片中,作者登亭看到了什么?
明确:楚天、江水、远山、落日、断鸿、游子
②、“楚天、江水、远山”这几个词描写出了什么?“游子”又有什么动作?他的心情可以用诗词中的那几个字表现出来?
明确:描写出了祖国的壮美河山;“游子”拍栏杆,他的心情可以通过“献愁供恨”、“无人会”表现出来。
③、从上片中我们看到了怎样一个词人?
明确:在清秋之中,于傍晚登楼远眺祖国壮美河山,却满腹忧愁无人理解的词人形象。
(3)小组合作探究
齐读诗词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背景链接:写这首词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
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这些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
(幻灯片展示)
作者登上赏心亭,除了看到这些令人伤心的景物之外,还想到了一些前人的故事,大家在词的下片找一找,一共提到了几个人?(四个张翰. 刘备.许汜.
桓温)
现在我们分小组来讨论问题,第一组讨论张翰,第二组讨论刘备、许汜,第三组讨论桓温,请大家对照书下的注解认真思考从典故中可以看到词人的那些特点?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讨论后,请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明确答案。
①、下面请第一组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明确: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莼羹鲈脍的故事。
这是一个反面典故。
作者用张翰乐于归隐典故,表明自己不愿像张翰那样弃官还乡归隐田园,而是要积极收复北方。
②、下面请第二组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明确:许汜谋取私利。
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是刘备责备许汜求田问舍,不能忧国忘家的故事。
这是一个正反两面典故,刘备是正面,许汜是反面。
用许汜谋取私利和刘备雄才大略典故,意在表明尽管自己不被朝廷所用,但也决不会像许汜那样去经营个人的舒适生活,而要像刘备那样胸怀雄心壮志,决战疆场。
③、下面请第三组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明确:桓温慨叹时光流逝。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是桓温经金城见所种柳树而叹年华流逝的故事。
这是一个正面典故。
用桓温慨叹时光流逝典故,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和苦痛。
4、齐读全词,回答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辛弃疾的心病是什么?
明确: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5、结合全词总结本词中的词人形象
明确: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清秋之中,在傍晚登楼远眺,思念故土,满腹才华却无法施展,却依然想要为国献力的爱国词人形象。
(五)小结
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这样写道:“他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的确是这样,今天我们读辛弃疾的词,总能看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遍遍地向祖国,
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心中的郁结在他的慷慨悲歌中最终成为了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我们仰慕他的诗词,更应该学习他立志报国的豪情,也许悲剧式的英雄才能给为后人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吧。
六、布置课后作业
背诵整首词,并模拟作者登建康赏心亭的心理写一段文字,不限字数。
七、板书设计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上片:楚天、远山、落日、断鸿、游子→(献愁供恨、无人会)
祖国壮美河山
下片:张翰不愿归乡,收复故土
刘备、许汜不求私利,为国出力金瓯缺,月未圆,山河
碎,心不安
桓温怀才不遇,壮志未酬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微
课
说
课
稿
高二语文郭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