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统编版那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登岳阳楼》
(起)引题 (承)写景 (转)个人景况 (合)国事艰难

背景旷远
开阔
系 天
景象壮阔

凄凉落寞
狭小
忧 国
胸襟广阔
开阔
忧 民
意境广阔宏伟 情调沉雄悲壮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 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
洞庭湖酝酿气氛。第一、二句是对句,雄厚有
力,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是听说,今天终于
登楼见到了。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此句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
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 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 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A、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 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 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 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 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 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Hale Waihona Puke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 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 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 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 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 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 “关山北”拍合。”“凭轩”与 “今上”首尾呼应。
A、背景介绍: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 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 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B、情感分析: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 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 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 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 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B、景色特点: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颈联自叙落寞,意境 归于狭窄,似与前四句不 协调,你如何理解?
不阔则狭处不苦, 能狭则阔境愈空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颈联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 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 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 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 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 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 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 悲苦之情。
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夸张地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特点,想象奇特,在云间“下榻”,在 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 一层神秘色彩。
1、颔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引”和“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 情。“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 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chè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tìsì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
2
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
2
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
登岳阳楼
杜甫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 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 少陵,又称之为杜工部。诗人一生存诗一千四百多 首,以其博大深遂的思想内容和沉郁顿挫的独特风 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后人尊为“诗 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登岳阳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