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 ¸%¸ ·¸¨ °¸ ¸
¸ú ¸ ¸ú ¸
¸¸¸
¸¸¸ ·
¸¸¸
结
论
不同地区、种族及年龄高血压发病率不同 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 同一国家不同种族之间也有差异 血压水平随年龄而增高 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较为常见 我国患病率特点
降压治疗减少靶器官损害(1)
卒中危险性↓、逆转LVH、CHF↓
冠脉事件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 难以逆转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基础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心肌肥厚及纤维化
降压治疗减少靶器官损害(2)
Carter:脑栓塞者(随访2~5年)
死亡率:26%(降压),46%(未降压)
再发率:14%(降压),23%(未降压)
不足5%,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称为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
诊断标准
人群中血压呈连续性分布 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无明确界限 依据临床及流行病资料人为界定 适用于男女性任何年龄的成人 无公认儿童标准,常低于成人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WHO/ISH)
动脉硬化
脑梗塞 脑出血
心绞痛 心肌梗塞 猝死 心力衰竭
肾功能衰竭
半身不遂
胸 痛
下肢浮肿
高血压的并发症
¡ Ð Ð Í ² ¡ ± ä 45 40
£ %£ Ê ¨ ¡ Â © ·² ¢
Ð Ð Ö Í ² ¡ ± ä
Ø Ð Ö Í ² ¡ ± ä
35 30 25 20 15 10 5 0 N S
Ô ³ Ä ö Ñ ª
继发性高血压的基础疾病
肾脏疾病
• • • • •
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先天性肾脏病变 继发性肾脏病变
• • • • • • • •
内分泌疾病 库欣综合征 嗜铬细胞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怀变态综合征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 经期综合征
D
N
S
Ô ¹ Ä £ È û
D
N
S
Ä ¼ Ð ¡ ¹ £ È û
D
ß Ñ ¸ ª Ñ ¹ Ó ë ² ¢ · ¢ Ö ¢ µ Ä ¹ Ø Ï µ
0 100 90 80 70
© æ Â ¨%£ ú ´ É Ê £
1
2
3
4
5
6
7
8
9
10 É ú ´ æ Ä ê Ê ý
60 50 40 30 20 10 0
原发性高血压
心血管内科 夏 豪
目的要求
掌
握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 鉴别诊断 基本治疗方法
熟
悉
原发性高血压分型 分 期
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
本病发病原理、发展规律
高血压(hypertension)的概念
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95%病因不明,为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称高血压病
£ 140 ¼ 140¡ « 160 160¡ « 180 180¡ « 200 Ý 200 ¡
ß Ñ ¸ ª Ñ ¹ » ¼ Õ ß Ê Õ Ë õ Ñ ¹ Ë ® Æ ½ Ó ë É ú ´ æ Â Ê µ Ä ¹ Ø Ï µ
Ô Ñ Ä » ·Õ Ï ° 21.2%
Ä Á Ð ¦ Ë ¥ ½ ß Ó ë Ð Ä ¼ ¡ ¹ £ Ë À 1.5%
国人高血压诊断商榷标准方案(mmHg)
血压水准(分型)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 经典型高血压 收缩压 ≥160 130~139 140~159 >160 舒张压 ≤90(或95) ≥95(或90) 91~94 ≥95
(或混合性高血压)
重型高血压
180~209
≥210
110~119
1978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mmHg)
血压水准
正常成人 临界高血压 高血压
收缩压
≤140 141~159 ≥160
舒张压
≤90 91~94 ≥95
1996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mmHg)
收缩压
正常血压 轻度高血压 亚组;临界高血压 中、重度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亚组:临界 <l40 140~180 140~160 >180 >l40 140~160
≥120
按年龄组诊断高血压的标准(mmHg)
血压水准(分型)
正常 临界高血压 高血压
17~40岁
<140/90 ≥140/90 ≥160/95
41~60岁
<150/90 ≥150/90 ≥160/95
>60岁
<160/90 ≥160/90 ≥175/95
流行病学
50
¸¸¸¸¸¸(%)
40 30 20 10 0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其他:肥胖、吸烟、过量饮酒、低钙、低镁、低钾
高血压的病理
早期CO、小动脉张力增加 全身小动脉病变(血管重构
remodelling)
促进AS形成及发展(中、大动脉)
最终靶器官损伤(心、脑、肾、视网膜)
² » Ó ¯ ¶ È Ç á Î ¢ 100% 90% 80% 70%
动脉疾病。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Ê (%) Ö Â °· Ù Ù õ É ¼
ä Ö × Ð
Ú Â ¹ ö Ê Â ¼ þ
Ä Ñ Ð ª ¹ Ü Ë À Í ö Â Ê
µ Ñ ½ ¹ Ö Î Á Æ ¶ Ô ² ¢ · ¢ Ö ¢ µ Ä Ó °Ï ì
舒张压下降5~6mmHg
90~99
100~109 110~119 ≥120
JNC Ⅵ高血压诊断标准(mmHg)
血压水准(分型) 最佳 正常 收缩压 <120 <130 舒张压 <80 <85
正常高限
高血压 Ⅰ期 Ⅱ期 Ⅲ期
130~139
85~89
140~159 160~179 ≥180
90~99 100~109 ≥110
临床类型
恶性高血压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脑病
老年人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
1%~5%病例 机制不清,与治疗相关 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 发病较急骤,多见于中、青年 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持续≥130mmHg 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 肾损害: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肾功能不全 进展迅速,如不给予及时治疗,预后不佳 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ö ¹ É ¦ Ä Ü ² » È «
77.3%
ß Ñ ¸ ª Ñ ¹ ² ¡ Ö ÷Ò ª Ë À Ò ò
实验室检查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了解靶器官功能状态、并正确选择治疗药物
血、尿常规,肾功能、血尿酸、脂质、粮 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
用于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所需作的相应实验室检查
继发性高血压的基础疾病
• • • • • •
血病变 主动脉缩窄
多发性大动脉炎
颅脑病变 脑肿瘤
• • • •
其他 高原病
红细胞增多症
高血钙 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
颅内压增高
脑外伤 脑干感染
高血压病危险分层
血
危险因素和病史 无其它危险因素 1 极 低 危
压(mmHg)
2 极 中 危 3 极 高 危
眼底检查
Keith-Wagener眼底分级法
I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
II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
III级:上述血管病变基础上眼底出血、棉絮状渗出
IV级:上述基础上出现视神经乳头肿
动态血压监测
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血压水平
正常人血压昼夜波动,双峰一谷 无统一值:24小时平均血压值<130/80mmHg 白昼均值<135/85mmHg;夜间<125/75mmHg 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降低不及10%,节律消失 中、轻度者血压波动与正常类似,水平较高 伴明显靶器官损害或严重者其血压节律消失 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判断高血压严重程度 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诊断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
治 疗手段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血压下降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合理膳食
运动
禁烟
限酒
精神舒畅
Õ Ë Ê õ Ñ ¹
£ mmHg£ µ ¨ Â ½ ¹ Ï © ª Ñ Ñ
æ Õ Ê Å Ñ ¹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Ò © Î ï /Ì å Ö Ø ½ µ µ Í © Î Ò ï /Î Þ Ì å Ö Ø ½ µ µ Í Þ Ò Î © Î ï /Ì å Ö Ø ½ µ µ Í
Moser和Herbert荟萃分析
降压治疗CHF52%,LVH35%
Kannel:LVH逆转者心血管死亡率25%
治疗目标
目的:↓总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和病残率
处理危险因素及有关的临床情况
目标:“正常”或“理想”水平
危险性高,更应达标
疗效评价法
血压下降绝对值:最简单 血压下降百分比:略微精确 血压下降与不良反应:更精确 降低心血管事件:金标准 治疗终点血压:最实用、最符合逻辑
类别 理想 正常
正常高值
收缩压(mmHg) <120 <130
130~139
舒张压(mmHg) <80 <85
85~89
1级(轻度) 亚组:临界 2级(中度) 3级(重度) 单纯SBP 亚组:临界
140~159 140~149 160~179 ≥180 ≥140 140~149
90~99 90~94 100~109 ≥110 <90 <90
È Ö ± °· Ù
á ¶ Ç È Ó ² » ¯
Ð ¶ Ö È Ó ² » ¯
Ø ¶ Ö Á Ó ² » ¯
60% 50% 40% 30% 20% 10% 0% N S D N S D N S D N S D
ó ¶ ´ ¯ Â ö
Ô ¶ Ä ¯ Â ö ª Ñ Ñ ¹ Ó ë ¶ ¯ Â ö Ó ² » ¯
12个危险因素
3个以上危险因素 或TOD
中 危
高 危
中 危
高 危
极高危
极高危
ACC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TOD:靶器官损害;ACC:有关的临床情况
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抗高血压治疗可以推
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完全去除由血压升高产 生的卒中危险性,制止 或使高血压所造成的心
血管病变部分逆转,缓
解由高血压引起的冠状
¸ú ¸
¸¸¸
¸¸ ±¸¸¸
¸· ¸¸ ú ¸¸¸¸¸¸¸¸¸
世界10~20%,西方国家20%以上,亚洲国家15%左右
15
Ê (%) ² Â ¼ ¡ »
10 5 0
1959Ä ê
1979Ä ê
1991Ä ê
Ò¹ Î ú¸ ßÑ ª¹ Ѳ ¡» ¼² ¡Â Ê
1959~1979年的20年间,增加100多万/年 l 980~l99l年的l2年间,增加300多万每年 我国“高人”现患人数已逾1亿 现存脑卒中600多万,新发l50万/年,卒中死亡世界第二位
高血压危象
周围血管阻力突然 ,血压 临床表现
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
心绞痛、肺水肿或高血压脑病
血压以收缩压显著升高为主,也可伴舒张压升高 发作一般历时短暂,可迅速好转,但易复发 发作时交感神经活动亢进,血中儿茶酚胺升高
高血压脑病
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过高血压突破脑血管调节机制 脑灌注过多 液体
舒张压
和<90 或90~105 或90~95 或>l05 和〈90 和<90
JNC Ⅴ高血压诊断标准(mmHg)
血压水准(分型) 正常 正常高限 高血压 收缩压 <130 130~139 舒张压 <85 85~89
Ⅰ期(轻度)
Ⅱ期(中度) Ⅲ期(重度) Ⅳ期(极重度)
140~159
160~179 180~209 ≥210
城市高于农材 北方高于南方 高原少数民族地区较高 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 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98)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未阐明
血压调节 急性调节:压力感受器及交神经活动
慢性调节:RAS及肾脏对体液容量调节
遗传学说 RAS、钠与高血压、精神神经学说
Ú ´ ¹ ׶ ¯  ö
ó Í ´ È ¶ ¯ Â ö
临床表现
一般临床表现、靶器官损害、特殊表现
一般表现:起病缓慢、常无症状 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 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 A2亢进、主动脉瓣区SM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 特殊表现: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
渗入脑血管周围组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
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 轻者烦躁、意识模糊 严重者抽搐、昏迷
老年人高血压
年龄超过60岁
半数以上收缩压升高
部分由中年高血压延续而来
靶器官并发症较为常见 血压波动与体位性低血压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有赖于血压的正确测定 进一步检查有无引起高血压的基础疾病存在 评估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