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
智慧具有知识超越性和精神向善性特点,智慧语文课堂追求的是自由的语言实践和精准便捷的自主认知扶持。

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是熟悉套路的“技术工”,而是具备较好语文素养和学习素养的“智慧人”。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构建语文智慧课堂,就需要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以信息化教学优势给予学生更多、更精准的自我建设支持,帮助学生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下精准判断、有效探究,在自主化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标签: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信息化
智慧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样态,其主要内涵与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大成智慧学”相似,侧重于对学习者在复杂环境下的明确判断力、科学选择力、创新决策能力的培养,指向社会现实中的智慧发展。

语文学科是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其教育环境是复杂的文化环境,教育内容中包含深度化、抽象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为智慧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

但美中不足的是,处于学习初始阶段的小学生在认知能力、语文素养上多有不足,无法在复杂的环境下自主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探究。

因此,在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丰富学习辅导手段,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建设支持。

一、引导在线预习,启迪学生智慧
预习是智慧课堂的准备阶段,有效的预习是智慧萌生的先决条件。

学生只有在自主预习时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积极踊跃地分享自己的智慧成果,提出自己的疑虑困惑。

而要想优化预习环境,就需要改变“无人辅导”或以家长辅导为主的现状,以在线辅导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

比如,在对《祖父的园子》辅导活动的构建过程中,我在向学生发放纸质导学案的同时,分享了难点讲解微视频,增加了辅助性预习材料,为学生更好地自学提供物质支持。

同时,我还确定当日8点到9点为在线答疑时间,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预习辅导,并根据学生提问情况,确定是否以师生视频或直播授课的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

这样的辅导形式,不仅消除了家长对教师的误解,摘除了教师“不作为”的帽子,改变了家长的作业辅导态度,而且缩小了学生之间在课前预习环节的学习差距,更好地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导入方式,引发知识联想
智慧是在思考中生成的,引思引趣是智慧课堂构建的第一步。

而要想完成“引思引趣”的课堂环节构造任务,就需要丰富课堂导入方式,以现代技术为支撑,
给予学生更丰富、更适宜的感官刺激,支持学生的智慧生长。

(一)视频引入,还原直观情景
语文教学突出情境性,以视频导入课堂能够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景刺激,引发学生的知识联想。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追求真实情景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当留白,以减少真实、具象教学情境对学生智慧生长的压制。

比如,在导入《小蝌蚪找妈妈》文本解读活动时,某教师以同名动画片片头部分引入课堂,既给予了学生多维、真实的感官刺激,也“有所隐瞒”,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推测未知,放飞自己的思想,获得智慧的生长。

(二)音频导入,引发画面联想
听声音想画面是极好的智慧训练形式。

在课堂导入中,精选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音频,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引发学生对声音背后的画面的自觉联想。

这对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调动和语言智慧的凝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比如,在教学《观潮》时,某教师以媒体展示涨潮音频,以音频引发学生关于涨潮画面的联想,获得初步的观潮体验。

之后,又让学生对声音进行分析,根据文本中声音与画面的对照描述,再次想象涨潮画面,在语言文字和声音辅助下,进一步感受大潮的汹涌澎湃。

这样一来,既带领学生以新奇的视角走进《观潮》文本,也给学生指明了思维发散空间,提供了声音化的视频解读材料。

(三)画面展示,想象动态场景
与文字相比,色彩明丽的图片确实可以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在导入课堂时,以图画替代文字,然后带领学生以静态图画为材料展开动态联想,也能起到助力学生智慧生长的效果。

比如,在《清平乐·村居》诗歌解读导入过程中,某教师以诗歌插图吸引学生,以让学生扮演插图中的老夫妻喝酒、聊天、赏景的方式推进诗歌内容解读活动,帮助学生在还原老夫妻对话的過程中,感知了动态的诗歌画面,感受了诗人对村景、童趣和夫妻和睦、子女孝顺的生活场景的沉醉。

这是学生从生活化视角自主解读诗歌内容的过程,也是学生真切感受村居生活之美、获得“美”的熏陶的过程,是学生智慧的生长过程。

三、优化交互形式,加速智慧传递
互动过程是智慧的传递过程和碰撞过程。

以智能教学环境为支撑,优化课堂中的交互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而且也能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智慧导引提供更多样的方法选择和更丰富的素材支持。

因此,在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中,我们不能忽视对现代化交互方式的挖掘,要尽己所能,发挥好智能设备对课堂智慧传递活动的辅助作用。

比如,在智能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以“人机互动”辅助人人互动,以展示思维导图、展示故事脉络图等图示化信息的方式,辅助学生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更轻松地完成观点交互任务。

可以以展示图片任务、视频任务的方式吸引学生,消除学生持续学习期间的疲劳感,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积极性。

当然,这些只是智能设备简陋的学校采用的信息化交互方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利用希沃5及其配套设备,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和线上互动功能,更快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施精准的学习引导;可以在巡视学生小组学习成果时,利用手机教学助手投屏功能,展示相关教学素材,解决小组探索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甚至还可以在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时,利用3D投影技术,对文本故事进行立体还原,以更真实的场景体验刺激学生,助力学生的超常发挥,等等。

四、丰富探索选择,延伸教学空间
智慧学习不会因课堂的结束而停止。

在智慧课堂构建中,我们除了要做好课堂设计与引导工作之外,还要做好教学空间延伸工作,以线上平台为支撑,布置更具实践性和探索价值的智慧培育任务,强化对学生课下学习的指引,丰富学生的语文探索选择。

比如,在《草船借箭》课时教学结束后,我在线上平台发布了如下任务信息:
任务一:自读《三国演义》,了解诸葛亮。

在该任务发布之时,我还提供了《三国演义》电子书链接,让学生根据兴趣选读文本,进一步了解其中诸葛亮的形象,并以微信分享读书心得的形式呈现个人验收成果。

任务二:三国知识擂台赛
学生自由组队或以家庭为单位打擂台,队员轮流做守擂人,回答其他人的提问。

守擂人被其他人问住之时,就是擂主换人之时。

守擂时间最长的人获胜。

这一任务信息的发布,给学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也收获了欢乐和喜悦。

所以,这是一个智慧的语文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学生智慧的培养过程。

综上所述,智慧的语文课堂需要智能的教学环境做支撑。

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开发现代设备优势,革新学习辅导方式,让智能设备不再是冰冷的摆设,而是学生建设自我、感知鲜活生命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罗宏奎.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J].教育革新,2020(08):38.
[2]唐慧慧.浅析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20,22(11):212.
[3]王喜平.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