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山二中2014届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1—2题。

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

1.冻雨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2.当某地区出现冻雨现象时,该地区
A.处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B.上空有逆温层存在
C.正值春秋季节D.地下潜水水位迅速上升
读某区域等温线图(图中等值线a>b),回答3—5题。

3.图中乙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4.对于乙河流量大小及影响乙河流量原因的组合叙述正确的是
A.乙河全年流量稳定受降水影响很小
B.乙河7月为枯水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乙河1月为汛期受西风带控制
D.乙河7月为汛期受西风带控制
5.甲地在我国国庆节至元旦期间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昼长夜短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昼短夜长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B.b点能看到m点
C.m、n为空中索道
D.a地可能形成瀑布
7.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常绿阔叶林
下图中AB为昏线,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

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B.此日C点昼短夜长
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D.C点的经度是150°E
9.若上题中的AB为某纬线圈上的昼弧,C为AB的中点,则北京时间可能为A.6时 B.8时C.20时 D.8时或20时
读“某城市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工厂适于在市中心布局的是
①鞋帽厂②纸箱包装厂③时装厂④新闻印刷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1.图中显示的工业规模变化的特点是
①外围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②历史继承性突出
③市中心规模不断减小
④动态变化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
①降低土地成本
②降低劳动力成本
③降低能源消耗
④提高环境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右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位于亚欧板块
B.乙地有世界“雨极”之称
C.丙国洪涝频繁,主要与当地的季风气候有关
D.图中丁附近的河流水运发达
14.丁所在省区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
A.位于第三级阶梯上,地势低平
B.热量条件相对充足,水源充足
C.东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土壤相对肥沃
D.该地区有精耕细作的经验
下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迹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相关信息回答15-16题。

15.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矿产资源
16.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为城市聚落,其形状可能是
A.团块状B.带状C.网状D.棋盘状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有关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西临太平洋,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B.该山脉在近段时间内仍会不断升高
C.该山脉的形成明显削弱了西风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影响
D.该山脉的抬升,只会影响该地区的地表形态,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地理环境。

18.有关该区域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之东出现了荒漠景观,这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体现
B.该山西侧沿海的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图③中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上限比东坡低,这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温度远
高于东坡有关
D.该山之东荒漠景观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与亚欧大陆中部荒漠相同
19.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图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完成20~21题。

20.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21.图中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右图是美国本土某种生产厂的分
布图(图中的点为大城市),读图并
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22-23题。

22.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A.原料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23.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 中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右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判断24-25题。

24.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

A .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 .园艺业比重增大
D .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下降 25.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
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 .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 .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 .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 陆及作建筑材料
D .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东山二中高三年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题(2013.11)
得分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合50分)
_____
第Ⅱ 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朝鲜半岛河网稠密,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和东部山地,西流注入黄海,形成不对称的水系特点。

一般流程较短,上游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丰富。

(1).①②两地区均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两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分别是: ①地区 、 、 ;
②地区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比较A、B两地所在的两国首都气候的 差异及主要成因:(4分)
(3).C半岛地形多山,整个地势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B地区是该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

该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限制性因素是 。

(2分)
(5).冬季A地酸性气体排放量高于B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但












A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种植的相同农作物是和,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美国五大湖周边地区属于,我国东北部属于(3分)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我国东北部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从社会经济条件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部玉米带的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国玉米带的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其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_。

(1分)
28.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
递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双选)(2分)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
D.企业的支付能力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__;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区;
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9.读图,分析判断:(8分)
(1)图中城镇A的居民点大体上是
_________分布。

该地城镇的区位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与该城镇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
岸的_______、重庆、宜宾等城市。

(3
分)
(2)图中F、C、E、G四地中,将来形成的聚落规模最大的可能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若E地有一批铁矿砂要运往A地,最经济的运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0、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23所示:
材料二图24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25为图24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图24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

结合图25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山二中高三年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题(2013.11)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3分)
(1).①地区:旱涝、盐碱、风沙②地区:热量不足(2分)
(2).(A国首都为温带季风气候、B国首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国首都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分)B国首都受海洋的影响,夏季
无酷暑,降水量较多,冬季温和。

(2分)
(3).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或东高西低);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海洋。

(2分)
(4).(港口优良) 海运便利矿产资源贫乏(2分)
(5).A地冬季主要大量使用煤炭取暖,酸性气体排放较多(1分)
冬季A地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B地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
B的工业比较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总量较大;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
B地;(2分)
28.(7分)
(1)AC (2分)
(2)A 商业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3分)
(3)地价便宜,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少(或降低地价,保护环境)(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