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试题(总
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并用2B 铅笔将答题
卡考号对应数字标号涂黑。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会变化的物理量是 A .动量 B .速率
C .动能
D .加
速度
2.已知物体运动初速度v 0的方向和它所受恒定合外力F 的方向,下图中a 、b 、c 、d 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3.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之一的雅安碧峰峡基地位于东经103°,北纬30°。

地球可以看作半径为R 的球体,则在该中心处的物体与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
3 B
2
C .2
D .1∶2
4.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大齿轮与小齿轮通过链条相连,而后轮与小齿轮是绕共同的轴转动的。

设大齿轮、小齿轮和后轮的半径分别为r 1、r 2、r 3,当A 点的线速度大小为v 时,C 点的线速度大小为
v 0
F
D
F
v 0
A
a b
v 0
F
C c
d
F
B
v 0
A .
1
2r r v B .
2
3r r v C .3
1
r r v D .
3
2
r r v
5.引体向上是国家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选测项目之一,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为男学生上肢力量的测试项目。

某同学在测试中单次引体向上的时间约为2 s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该同学在测试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的是 A . W B .15 W C .150 W D .1500 W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 、B 、C 三个质量均为1 kg 的物体紧贴着放在一起,A 、B 之间有微量炸药。

炸药爆炸过程中B 对C 做的功为4 J ,若炸药爆炸过程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三个物体的动能,则炸药爆炸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为 A .8 J B .16 J C .24 J D .32 J
二、 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
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不全的得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质量为 kg 的小球竖直向下以6 m/s 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上,再以4 m/s 的速度反向弹回。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接触的过程中,小球动量变化量为 A .Δp = kg·m/s
B .Δp =-2 kg·m/s
C .Δp =2 kg·m/s
D .Δp = kg·m/s
8.如图所示,小船在河中发动机损坏失去动力,人们用绳通过定滑轮将小船拉回河岸。

若人以s 的速度匀速拉绳,某时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60°, 下列关于船的运动性质及该时刻小船在水中运动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船做变速直线运动,v = m/s B .船做变速直线运动,v = m/s
C
A B α
C.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m/s D.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m/s
9.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卫星的加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
4
,卫星仍做匀
速圆周运动,则A
B.卫星的角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 2
C.卫星的周期增大为原来的2倍
D.卫星受到的引力减小为原来的1 2
10.水平路面上有一质量为1 kg的玩具小车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启动。

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0~2 s时间段图像为直线,2 s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
持不变。

已知玩具小车行驶中的阻力恒为2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2 s后牵引力功率为12 W
B.玩具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v m为12 m/s
C.0~2s内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8 J
D.2~4s内牵引力所做的功为60 J
11.如图所示,a、b是两颗质量相等,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
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a的动能大于b的动能
B.卫星a的动能小于b的动能
C.卫星a的机械能大于b的机械能
D.卫星a的机械能小于b的机械能
12.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分别用细线连接,悬挂于同一点O。

现给两小球一定的初速度,使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构成两
圆锥摆,如图所示。

若a、b两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r a∶r b=2∶1,则下列关于描述a、b两球运动的物理量之比,正确的是
A.速度之比v a∶v b=2∶1
B.角速度之比ωa∶ωb=2∶1
C.加速度之比a a∶a b=2∶1
D.周期之比T a∶T b=2∶1
v
13.如图所示,小球甲从倾角θ=60°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2v 0水平抛出的同时,让小球乙从斜面顶端以初速v 0沿斜面滑下,经时间t 小球甲落到斜面上,已知两小球质量相等,斜面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时刻甲的动量大于乙
B .0~t 时间内重力对甲的冲量大于乙
C .0~t 时间内重力对甲做的功大于乙
D .t 时刻重力对甲做功的功率大于乙
三、实验题 (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4.(4分)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如图是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质量m 、角速度ω和半径r 之间关系的实验情境图,其中
(1)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质量m 之间关系的是图___; (2)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ω之间关系的是图___。

15.(10分)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斜槽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调整末端切线水平; (ⅱ)将白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白纸上面放上复写纸; (ⅲ)用重锤线确定斜槽末端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点O ; (ⅳ)让小球A 紧贴定位卡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的落地点,重复多次,确定落点的中心位置Q ;

定位卡
A
B
O P Q R
水平地面 丙
铝球 钢球

钢球 钢球

钢球 钢球
v 0
2v 0 θ
(ⅴ)将小球B 放在斜槽末端,让小球A 紧贴定位卡由静止释放,记录两小球的落地点,重复多次,确定A 、B 两小球落点的中心位置P 、R ;
(ⅵ)用刻度尺测量P 、Q 、R 距O 点的距离x 1、x 2、x 3; (ⅶ)用天平测量小球A 、B 质量m 1、m 2;
(ⅷ)分析数据,验证等式m 1x 2=m 1x 1+m 2x 3是否成立,从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步骤(ⅴ)与步骤(ⅳ)中定位卡的位置应_____________; (2) 步骤(ⅶ)用天平测得A 的质量为 g 。

测量小球B 的
质量时将小球B 放在天平的__盘,__盘放上一个5 g 砝码,游码如图乙位置时天平平衡; (3) 如图丙是步骤(ⅵ)
的示意图。

该同学为完成步骤(ⅷ)设计了下列表
格,并进行了部分填写,请将其补充完整。

四、本题共 5小题,共47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8分)
如图所示,玩具手枪的枪管AB 水平对准竖直墙面的C 点,向墙面发射一子弹,子弹击重C 点正下方墙面的D 点。

已知A 、C 的距离为20 m ,子弹从枪口的出射速度为20 m/s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求:
(1)C 、D 两点间的距离;


(2)子弹到达D 点时的速度大小。

17.(8分)
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半径为2R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型细杆BC 和半径为R 的二分之一光滑圆弧型细杆CD 在最低点C 平滑连接,光滑竖直细杆AB 与圆弧型细杆BC 在B 点平滑连接。

一质量为m 的小球穿在直杆上,从距B 点3
R
的P 点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小球经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经过D 点时细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18.(9分)
如图所示,有一原长l 0= m 的轻质弹簧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固定在A 点,处于自然状态。

现让一质量m =1 kg 小物块以速度v 0=3 m/s 从B 点向左运动,最终停在距B 点l = m 的C 点。

已知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 、B 间距d = m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小物块大小不计,整个过程弹簧处在弹性限度内,求: (1)小物块刚与弹簧接触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19.(10分)
2019年4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并进行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运行。

已知中圆地球轨道卫星运行轨道距地面的高度为h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
速度为a,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距地面的高度均为H,地球半径为R,求:
(1) 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
(2) 地球自转周期。

20.(12分)
如图所示,足够长水平面的A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

宽度为r的物块P带有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圆弧的最低点切线水平,距地面的高度为,静止放在A点左侧适当位
置。

现让小球Q从物块P的圆弧最高点由静止释放,当小球Q落地的瞬间,物块P刚好与静
止放在A点的小物块R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物块R运动的最远点C与A点的距离为3r 。

已知P、Q、R的质量分别为6m、3m、2m,重力加速度为g,物
大小不计,求:
(1)小球Q离开P时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R与A点右侧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小球Q落地点B与A点的距离。

2018-2019年度(下)调研检测高一物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全选对的给3分,选对不全的给分,有选错或不答的不给分
三、实验 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4.(1)丙(2分)(2)甲(2分)
15.(1)保持不变(1分);(2)左(1分),右(1分);(3)①(2分)②(2分)③(3分) 四、计算题 本题共5小题,共47分。

16.(8分)解:
(1)由平抛运动规律得:AC 0x t =v ·············· (1分)
2CD 1
2
h gt = ··············
(1分) 代入数据得: CD 5 m h = ··············· (2分)
(2)由速度合成得:D =v ············· (1分)
由平抛运动规律y gt =v ················ (1分)
D =v ··················
(2分) 17.(8分)解:
(1)小球由P 到C 由机械能守恒 2
C 1
1(2)23
m mg R R =+v
···· (2分)
得:C =
v ·················· (1分) (2)小球由C 到D 由动能定理 22
D C
1
1222
mgR m m -=-v v ···· (2分) 小球在D 点受力如图,由牛顿定律
2D
N mg F m R
-=v ·················· (1分)
得:N 1
3
F mg = ··················· (1分)
方向:竖直向上 ·················· (1分) 18.(9分)解:
(1)小物块从B 点滑到与弹簧刚接触时,设小物块的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
22
01011()22
mg d l m m μ--=-v v ··········
(2分)
得:1=v ················ (1分)
(2)设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由功能关系得小物块从B 点到
最大压缩量的过程:2
0P 01
()2
mg x d l E m μ+-+=v ······· (2分)
小物块从最大压缩量到C 点的过程: 0P ()mg x d l l E μ+--= ··· (2分) 得:E P = J ························· (2分) 19.(10分)解:
(1)设第44颗北斗卫星质量为m 1,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 2,太阳质量为M ,由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得:
第44颗北斗卫星 2
112()GMm m R H R H
=++v ········· (2分)
中圆地球轨道卫星
a m h R GMm 22
2
)(=+
·········· (2分)
得:(R h =+v ················· (2分) (2)
2()
R H T π+=
v
··················· (2分)
a
H
R h R H R T +•
++=
)(2π ·············· (2分) 20.(12分)解:
(1)设Q 离开P 时速度为v Q ,此时P 的速度为v P ,Q 从静止释放到离开P 的过程中:
P 、Q 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22
1122
Q Q Q P P m gr m m =
+v v ··· (1分) P 、Q 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0Q Q P P m -m =v v ········ (1分)
联立相关各式解得:Q =v ············· (1分) (2)设R 碰撞后R 的速度为v R ,P 的速度为'
P v
- 11 - P 与R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P P P P R R m m m =+v v v
······ (1分) P 与R 发生弹性正碰,由能量守恒得:
2'22111222
P P P P R R m m m =+v v v ············ (1分) 对于R :在A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102
R R R AC m m gx μ-=-v ··········· (1分) 联立相关各式解得:18
μ= ················· (1分) (3)设Q 从离开P 到落地所用时间为t ,水平方向上运动位移为s 1,P 在时间t 内运动位移为s 2,Q 落地点与A 的距离为s 3,
Q 在此过程做平抛运动:1Q s t =v ·············· (1分)
211.52
r gt = ············ (1分) P 在此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2P s t =v ············ (1分) 因Q 在离开P 时与P 右端相距r ,故:s 3= s 1+ r+ s 2 ······ (1分) 联立相关各式解得:s 3=4r ·················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