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MS 2017new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质量分析器
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的核心部件,因此常以质量 分析器的类型来命名一台质谱仪。
质量分析器
电磁式
飞行时间
四极杆
单聚焦
双聚焦
离子井
常用的质量分析器有:(1)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2)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26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Quadrupole Mass Analyzer)
++
+
+
在相对的两对双电极间各自加上极性相反的直流 电压(DC)和高频交变电压(RF),则在四个极杆之间按 高频交流电压的频率形成变化的复合电场。
149 2 6 12 7 9
m /z
m /z
39
碎片离子
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电离能为7-13电子伏特,质谱中 常用的电离电压为70电子伏特,使结构裂解,产生各种 “碎片”离子。
15
29
43 57
71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71 57 43 29
15
正
己
71 H3C CH2 CH2 CH2 CH2
电子倍增器的种类很多,其工作原理如图8.15所示。一 定能量的离子轰击阴极导致电子发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 依次轰击下一级电极而被放大,电子倍增器的放大倍数一般 在105~108。电子倍增器中电子通过的时间很短,利用电子 倍增器可以实现高灵敏、快速测定。但电子倍增器存在质量 歧视效应,且随使用时间增加,增益会逐步减小。
18
EI 谱库:(Electron Ionization )
在70eV下,电子轰击后得到的碎片比较 稳定,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仪器上实 现比较、谱库检索。
目前比较应用广泛的是: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库 EPA/NIH库 Wiley库:可能包括不同来源的质谱图,内容
已成为一种非常实用、便于普及的分析工具。
4
色谱-质谱联用仪
5
质谱分析原理
通过对样品离子的质量和强度的测定,来 进行成分和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被测样品首先要离子化,再利用离子在电 场或磁场中的运动性质,把离子按质荷比m/e 分开,记录并分析离子按质荷比m/e大小排列 得到的谱。
6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过程
准分子离子:[MH]+, [M-H]+
同位素离子:非单一同位素的元素在电离过程中产生 同位素离子,同位素离子构成同位素峰簇。
33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①
① 假定分子离子峰:
一般质谱图上质荷比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43
57
29 15
71 85 99 113 142
m/z
34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②
② 判断其是否合理: 与相邻碎片离子(m/z较小者)之 间关系是否合理
Δm
1
2
丢失 H· H2
3
15
16
17
H2, H CH3 O
OH
NH2
18 20 H2O
Δm = 4-14, 21-24, 37-38·····通常认为是不合理丢失
35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③ ④
③ 判断其是否符合N律:
由C,H,O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M 一定是偶数。 由C,H,O,N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 奇数,M 奇数。 由C,H,O,N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 偶数,M 偶数。
一、电子轰击源(EI) 离子化原理
在1.33×10-6~ 1.33×10-3Pa的高真空下,经GC柱 分离、流出的组分受到灯丝产生的热电子流的轰击, 电子所带的能量转移给样品分子,样品分子释放出一 个电子变成分子离子(M+*),持有剩余能量的离子还 可引起化学键的开裂生成碎片离子。即:
M e M 2e
27
当离子进入四根电极包围的空间时,各种离子在期 间振动,质量数为 m 离子若能稳定地振动,并且到达检 测器时,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不满足此条件的离子振幅 逐渐变大,在中途不是撞击到电极杆上,便是离极杆而 去。
m kv f 2 r
式中,m — 离子质量; k — 常数;v — 高频交变电压(V) ;
7
由质谱图可以获得的信息: ① 在质谱图中,每个质谱峰表示一种质荷比的
离子: ② 根据质谱峰出现的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无机物、有机物、同位素分析等); ③ 质谱峰的强度表示该离子的多少,可以进行
定量分析; ④ 对于有机化合物质谱,根据质谱峰的质荷比
和相对强度,可以进行结构分析。
8
质谱法特点
应用广:可进行同位素分析 化学分析 无机成分分析
31
乙醇质谱图
横坐标:离子的质核比 纵坐标:离子相对强度或相对丰度。
32
质谱术语
基峰:
RI 100 , RA 100
质荷比: m / z , z = 1, z = 2,…
分子离子: M+ ·, M - e →M+ ·
碎片离子:广义上指除分子离子以外的所有离子。
重排离子:经过重排,断裂一个以上化学键所生成的 离子。
42
常见的碎片离子
43
质谱结构解析-示例
解析: (1)100:分子离子峰 (2)85:失去CH3(15)的产物 (3)57:丰度最大, 稳定结构
失去CO(28)后的产物
结构(C6H12O,酮)
质谱分析的对象——样品离子 离子源——使欲分析的样品实现离子化,尤其是 中性物质带上电荷,即产生离子的装置。
12
离子源类型
电子轰击电离 化学电离
场致电离
离子源
快原子轰击
激光解析电离
电喷雾电离 大气压化学电离
13
14
常用的两种离子源
电子轰击源(EI)和化学源(CI)是常用离子 化法,其中前者是最常用离子化法。
Detector
Data System
CH 3CH 2COOH FM 74
11
质谱仪核心部分
真空系统 二级真空
通过机械泵和涡轮分子泵实现系统真空。前者是 前级真空,也就是在机械泵把真空降到一定水平后才 启动涡轮分子泵,以保护分子泵。
一般仪器从大气压到真空合适的状态一般要经过 一段时间。
离子源
(2)降低电离电压,增加进样量
84 70ev
12ev 85
85 98
84 98
38
分子离子峰的获得
(3)降低气化温度
206 T=160 C M m/z
206 T=250 C m/z
(4)采用软电离技术
COOC8H17 COOC8H17
M=390
EI
149 113
CI
113
391
71 57
167 279
为相同化合物。
19
二、化学源(CI) 如果待分析样品有机物质量太大或稳定性较
差时,利用电子轰击源不易获得分析离子,因而 也不能测定其分子量,化学源就是为解决这个问 题而发展起来的离子化技术。
基本原理:先反应气离子化、再使样品分子离子化 将甲烷气、乙烷气、氨气等气体作为反应气
体加入离子源,使其量大大超过样品(133Pa), 在离子源中受到电子轰击、并离子化。离子化气 体与样品分子相撞时样品分子达到离子化。
④ 使用CI电离时,可能出现 M+H, MH, M+C2H5,
M+C3H5… 使用FAB时,可出现 M+H, MH, M+Na, M+K…
醚、酯、胺、酰胺、氰化物、氨基酸酯、胺醇等可能有 较强的M+H +峰,芳醛、某些醇或某些氮化物可能有较强 的M-H +峰。
36
分子离子峰识别 ⑤
⑤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和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密切相关
f — 频率 (MHz); r — 从中心到电极间的距离 (cm)
f、r 被装置所固定,m与v 成正比。因此,改变v即
可分离不同的离子。
28
四极杆质量磁分分析器析器质谱方程式
zU 1 m 2
2
Hz m 2
R
m H 2R2
z 2U
H :外加磁场强度 U :加速电压 R :轨道半径
29
电子倍增器
15
EI源
电离效率高 能量高,碎片多,结构信息多 碎片稳定,重现性好 通用性强
离子化电压:20 ~70 ev 质谱数据库
目前已有30万多种物质通过电子轰击离子化法 测定了质谱,利用附属于GC/MS等的化学工作站所建立 的质谱数据库,可进行未知质谱峰信息的检索,达到 定性分析的目的。
16
EI 原理
CH3
烷
57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43 H3C 29 H3C 15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40
间隔为14,每一个簇中最强峰位奇数峰。
正十六烷
41
在支链任一侧断裂产生的碎片峰都较强。
芳香化合物共轭多烯脂环化合物短直链烷 烃某些含硫化合物。通常给出较强的分子离 子峰。
直链的酮、酯、醛、酰胺、醚、卤化物等通常 显示分子离子峰。
脂肪族且分子量较大的醇、胺、亚硝酸酯、硝 酸酯等化合物及高分支链的化合物通常没有分 子离子峰。
37
分子离子峰的获得
(1)制备挥发性衍生物
ROH (CH3)3SiCl ROSi(CH3)3 RCOOH CH2N2 RCOOCH3
24
化学源(CI/NCI)的特点
优点
CI是获得分子量信息的重要手段; 碎片离子峰少,图谱简单,易于解释; NCI对于含有很强的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检测负离子
的灵敏度远高于正离子的灵敏度。
缺点
不适于难挥发成分的分析; CI得到的质谱不是标准质谱,不能进行库检索; 反应试剂容易形成较高的本底,会影响检出限; CI的操作比EI相对难。
22
常用的反应气
Reagent gas methane isobutane ammonia
Major species
CH5+ C2H5+ C3H5+
C4H9+
NH4
PCI products
M+1 M+17 M+29 M+41
M+1
M+1 M+18
23
Compasion EI with PCI using methane and ammonia(二苯甲酮)
形态分析 有机成分分析 灵敏度高:有机物分析可达 50pg(pg为10-12g)
无机物分析可达 10-14g 分析速度快,并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检测 匹配功能强:可与GC、HPLC、ICP、TA & DSC等大
型仪器联用
9
10
质谱仪核心部分
Sample Inlet
Ionisation Mass Method Analyser
质谱分析原理及应用
1
主要内容
质谱分析原理 质谱仪器构造 质谱定性分析及图谱解析 质谱定量分析
2
质谱分析定义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荷 质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 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量是物质固有的特征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质量谱
谱峰强度与 物质含量有关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M +e +.
M
50-70eV M+. + 2e M -. 小于1% A+. + 中性分子或碎片
B+ + R C+.
D+
电子所带的能量转移给样品分子,样品分子释放出 一个电子变成分子离子(M+*),持有剩余能量的离子还 可引起化学键的开裂生成碎片离子。。
17
EI 原理
撞击
能量较高的电子与样品分子碰撞,发生分子-离子反应, 按照一定规律形成一系列的不同质量/电荷比的离子。
20
CI(Chemical Impact)
反应气 甲烷、氨气、正丁烷等。 反应气的作用
让高能的电子首先与 反应气碰撞,然后再与 样 品 发 生 分 子 -- 离 子 反 应,产生的碎片相对较 少,常称为软电离。
21
以甲烷反应气为例:
①
CH
4
e
CH
4
CH
3
CH
2
(少量)
CH
4
CH 4
30
检测器系统与质谱图解析
在质谱分析器中按质荷比(m/e)分离的离子, 经光电倍增管(离子放大器)转变为放大的电信号, 得到质谱图。
质谱图是一种以离子强度为纵坐标、质量数为 横坐标的棒形图(条形图)。其中离子强度最大的 峰成为基峰,定义为100,其他峰以基峰的相对强 度来表示,也称之为丰度。
常用的术语有:质量数、质荷比、分子离子、 碎片离子、基峰、相对丰度、质谱、总离子流色谱 等。
3
质谱仪发展概况
早在1912年,J. J. Thomson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 台质谱装置,并发现了氖的两个同位素20Ne和22Ne。
20世纪30年代,离子光谱理论的发展,促进了质谱 仪的发展;
40年代,开始应用于原子能工业和石油工业; 60年代,迅猛发展期。出现了GC/MS,使质谱仪在有
机物的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0年代以来,GC/MS、LC/MS、ICP/MS等相继问世,
C
2
H
5
CH
3
CH
3
CH 4
C
2
H
5
H2
②
C
2
H
5
X H (样 品)
X
C2H6
X
H
2
CH 4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H
5
XH
X
H
2
C2H 4
③ 反应生成的离子也可以在发生分解:
X
H
2
X
H2
A C
X B D
样品经过分子—离子反应,总共
产生XH2+、X+、A+和 B+ 四种离子,
检测这四种离子,就得到了样品的质 谱信息。
质量分析器
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的核心部件,因此常以质量 分析器的类型来命名一台质谱仪。
质量分析器
电磁式
飞行时间
四极杆
单聚焦
双聚焦
离子井
常用的质量分析器有:(1)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2)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26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Quadrupole Mass Analyzer)
++
+
+
在相对的两对双电极间各自加上极性相反的直流 电压(DC)和高频交变电压(RF),则在四个极杆之间按 高频交流电压的频率形成变化的复合电场。
149 2 6 12 7 9
m /z
m /z
39
碎片离子
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电离能为7-13电子伏特,质谱中 常用的电离电压为70电子伏特,使结构裂解,产生各种 “碎片”离子。
15
29
43 57
71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71 57 43 29
15
正
己
71 H3C CH2 CH2 CH2 CH2
电子倍增器的种类很多,其工作原理如图8.15所示。一 定能量的离子轰击阴极导致电子发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 依次轰击下一级电极而被放大,电子倍增器的放大倍数一般 在105~108。电子倍增器中电子通过的时间很短,利用电子 倍增器可以实现高灵敏、快速测定。但电子倍增器存在质量 歧视效应,且随使用时间增加,增益会逐步减小。
18
EI 谱库:(Electron Ionization )
在70eV下,电子轰击后得到的碎片比较 稳定,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仪器上实 现比较、谱库检索。
目前比较应用广泛的是: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库 EPA/NIH库 Wiley库:可能包括不同来源的质谱图,内容
已成为一种非常实用、便于普及的分析工具。
4
色谱-质谱联用仪
5
质谱分析原理
通过对样品离子的质量和强度的测定,来 进行成分和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被测样品首先要离子化,再利用离子在电 场或磁场中的运动性质,把离子按质荷比m/e 分开,记录并分析离子按质荷比m/e大小排列 得到的谱。
6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过程
准分子离子:[MH]+, [M-H]+
同位素离子:非单一同位素的元素在电离过程中产生 同位素离子,同位素离子构成同位素峰簇。
33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①
① 假定分子离子峰:
一般质谱图上质荷比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43
57
29 15
71 85 99 113 142
m/z
34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②
② 判断其是否合理: 与相邻碎片离子(m/z较小者)之 间关系是否合理
Δm
1
2
丢失 H· H2
3
15
16
17
H2, H CH3 O
OH
NH2
18 20 H2O
Δm = 4-14, 21-24, 37-38·····通常认为是不合理丢失
35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③ ④
③ 判断其是否符合N律:
由C,H,O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M 一定是偶数。 由C,H,O,N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 奇数,M 奇数。 由C,H,O,N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 偶数,M 偶数。
一、电子轰击源(EI) 离子化原理
在1.33×10-6~ 1.33×10-3Pa的高真空下,经GC柱 分离、流出的组分受到灯丝产生的热电子流的轰击, 电子所带的能量转移给样品分子,样品分子释放出一 个电子变成分子离子(M+*),持有剩余能量的离子还 可引起化学键的开裂生成碎片离子。即:
M e M 2e
27
当离子进入四根电极包围的空间时,各种离子在期 间振动,质量数为 m 离子若能稳定地振动,并且到达检 测器时,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不满足此条件的离子振幅 逐渐变大,在中途不是撞击到电极杆上,便是离极杆而 去。
m kv f 2 r
式中,m — 离子质量; k — 常数;v — 高频交变电压(V) ;
7
由质谱图可以获得的信息: ① 在质谱图中,每个质谱峰表示一种质荷比的
离子: ② 根据质谱峰出现的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无机物、有机物、同位素分析等); ③ 质谱峰的强度表示该离子的多少,可以进行
定量分析; ④ 对于有机化合物质谱,根据质谱峰的质荷比
和相对强度,可以进行结构分析。
8
质谱法特点
应用广:可进行同位素分析 化学分析 无机成分分析
31
乙醇质谱图
横坐标:离子的质核比 纵坐标:离子相对强度或相对丰度。
32
质谱术语
基峰:
RI 100 , RA 100
质荷比: m / z , z = 1, z = 2,…
分子离子: M+ ·, M - e →M+ ·
碎片离子:广义上指除分子离子以外的所有离子。
重排离子:经过重排,断裂一个以上化学键所生成的 离子。
42
常见的碎片离子
43
质谱结构解析-示例
解析: (1)100:分子离子峰 (2)85:失去CH3(15)的产物 (3)57:丰度最大, 稳定结构
失去CO(28)后的产物
结构(C6H12O,酮)
质谱分析的对象——样品离子 离子源——使欲分析的样品实现离子化,尤其是 中性物质带上电荷,即产生离子的装置。
12
离子源类型
电子轰击电离 化学电离
场致电离
离子源
快原子轰击
激光解析电离
电喷雾电离 大气压化学电离
13
14
常用的两种离子源
电子轰击源(EI)和化学源(CI)是常用离子 化法,其中前者是最常用离子化法。
Detector
Data System
CH 3CH 2COOH FM 74
11
质谱仪核心部分
真空系统 二级真空
通过机械泵和涡轮分子泵实现系统真空。前者是 前级真空,也就是在机械泵把真空降到一定水平后才 启动涡轮分子泵,以保护分子泵。
一般仪器从大气压到真空合适的状态一般要经过 一段时间。
离子源
(2)降低电离电压,增加进样量
84 70ev
12ev 85
85 98
84 98
38
分子离子峰的获得
(3)降低气化温度
206 T=160 C M m/z
206 T=250 C m/z
(4)采用软电离技术
COOC8H17 COOC8H17
M=390
EI
149 113
CI
113
391
71 57
167 279
为相同化合物。
19
二、化学源(CI) 如果待分析样品有机物质量太大或稳定性较
差时,利用电子轰击源不易获得分析离子,因而 也不能测定其分子量,化学源就是为解决这个问 题而发展起来的离子化技术。
基本原理:先反应气离子化、再使样品分子离子化 将甲烷气、乙烷气、氨气等气体作为反应气
体加入离子源,使其量大大超过样品(133Pa), 在离子源中受到电子轰击、并离子化。离子化气 体与样品分子相撞时样品分子达到离子化。
④ 使用CI电离时,可能出现 M+H, MH, M+C2H5,
M+C3H5… 使用FAB时,可出现 M+H, MH, M+Na, M+K…
醚、酯、胺、酰胺、氰化物、氨基酸酯、胺醇等可能有 较强的M+H +峰,芳醛、某些醇或某些氮化物可能有较强 的M-H +峰。
36
分子离子峰识别 ⑤
⑤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和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密切相关
f — 频率 (MHz); r — 从中心到电极间的距离 (cm)
f、r 被装置所固定,m与v 成正比。因此,改变v即
可分离不同的离子。
28
四极杆质量磁分分析器析器质谱方程式
zU 1 m 2
2
Hz m 2
R
m H 2R2
z 2U
H :外加磁场强度 U :加速电压 R :轨道半径
29
电子倍增器
15
EI源
电离效率高 能量高,碎片多,结构信息多 碎片稳定,重现性好 通用性强
离子化电压:20 ~70 ev 质谱数据库
目前已有30万多种物质通过电子轰击离子化法 测定了质谱,利用附属于GC/MS等的化学工作站所建立 的质谱数据库,可进行未知质谱峰信息的检索,达到 定性分析的目的。
16
EI 原理
CH3
烷
57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43 H3C 29 H3C 15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40
间隔为14,每一个簇中最强峰位奇数峰。
正十六烷
41
在支链任一侧断裂产生的碎片峰都较强。
芳香化合物共轭多烯脂环化合物短直链烷 烃某些含硫化合物。通常给出较强的分子离 子峰。
直链的酮、酯、醛、酰胺、醚、卤化物等通常 显示分子离子峰。
脂肪族且分子量较大的醇、胺、亚硝酸酯、硝 酸酯等化合物及高分支链的化合物通常没有分 子离子峰。
37
分子离子峰的获得
(1)制备挥发性衍生物
ROH (CH3)3SiCl ROSi(CH3)3 RCOOH CH2N2 RCOOCH3
24
化学源(CI/NCI)的特点
优点
CI是获得分子量信息的重要手段; 碎片离子峰少,图谱简单,易于解释; NCI对于含有很强的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检测负离子
的灵敏度远高于正离子的灵敏度。
缺点
不适于难挥发成分的分析; CI得到的质谱不是标准质谱,不能进行库检索; 反应试剂容易形成较高的本底,会影响检出限; CI的操作比EI相对难。
22
常用的反应气
Reagent gas methane isobutane ammonia
Major species
CH5+ C2H5+ C3H5+
C4H9+
NH4
PCI products
M+1 M+17 M+29 M+41
M+1
M+1 M+18
23
Compasion EI with PCI using methane and ammonia(二苯甲酮)
形态分析 有机成分分析 灵敏度高:有机物分析可达 50pg(pg为10-12g)
无机物分析可达 10-14g 分析速度快,并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检测 匹配功能强:可与GC、HPLC、ICP、TA & DSC等大
型仪器联用
9
10
质谱仪核心部分
Sample Inlet
Ionisation Mass Method Analyser
质谱分析原理及应用
1
主要内容
质谱分析原理 质谱仪器构造 质谱定性分析及图谱解析 质谱定量分析
2
质谱分析定义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荷 质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 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量是物质固有的特征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质量谱
谱峰强度与 物质含量有关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M +e +.
M
50-70eV M+. + 2e M -. 小于1% A+. + 中性分子或碎片
B+ + R C+.
D+
电子所带的能量转移给样品分子,样品分子释放出 一个电子变成分子离子(M+*),持有剩余能量的离子还 可引起化学键的开裂生成碎片离子。。
17
EI 原理
撞击
能量较高的电子与样品分子碰撞,发生分子-离子反应, 按照一定规律形成一系列的不同质量/电荷比的离子。
20
CI(Chemical Impact)
反应气 甲烷、氨气、正丁烷等。 反应气的作用
让高能的电子首先与 反应气碰撞,然后再与 样 品 发 生 分 子 -- 离 子 反 应,产生的碎片相对较 少,常称为软电离。
21
以甲烷反应气为例:
①
CH
4
e
CH
4
CH
3
CH
2
(少量)
CH
4
CH 4
30
检测器系统与质谱图解析
在质谱分析器中按质荷比(m/e)分离的离子, 经光电倍增管(离子放大器)转变为放大的电信号, 得到质谱图。
质谱图是一种以离子强度为纵坐标、质量数为 横坐标的棒形图(条形图)。其中离子强度最大的 峰成为基峰,定义为100,其他峰以基峰的相对强 度来表示,也称之为丰度。
常用的术语有:质量数、质荷比、分子离子、 碎片离子、基峰、相对丰度、质谱、总离子流色谱 等。
3
质谱仪发展概况
早在1912年,J. J. Thomson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 台质谱装置,并发现了氖的两个同位素20Ne和22Ne。
20世纪30年代,离子光谱理论的发展,促进了质谱 仪的发展;
40年代,开始应用于原子能工业和石油工业; 60年代,迅猛发展期。出现了GC/MS,使质谱仪在有
机物的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0年代以来,GC/MS、LC/MS、ICP/MS等相继问世,
C
2
H
5
CH
3
CH
3
CH 4
C
2
H
5
H2
②
C
2
H
5
X H (样 品)
X
C2H6
X
H
2
CH 4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H
5
XH
X
H
2
C2H 4
③ 反应生成的离子也可以在发生分解:
X
H
2
X
H2
A C
X B D
样品经过分子—离子反应,总共
产生XH2+、X+、A+和 B+ 四种离子,
检测这四种离子,就得到了样品的质 谱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