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
【摘要】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其任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特别是通过语法知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能动地认识和把握汉语语言的内在规律。

将汉语教学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及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认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才是“双语”教学的真正涵义。

【Abstract】The Chinese teaching of the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belongs to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task of which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language application and social skill, especially through teaching the knowledge on grammar and making students practice that, students can know and master the internal rules of Chinese more self-consciously and actively. Combining Chinese teaching with the mother language of the minority as well as other culture knowledge just can improve students’culture quality and ability and just is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double-language” teaching.
【Keywords】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Minority students Chinese teaching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地区。

全区地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共有40多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世居民族有13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60%以上。

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作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经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各族群众踊跃参与的热烈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双语”教学的稳步深入,其形式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民汉两种语言的教学,其中汉语教学包括教授汉语课程和利用汉语语言教授其它专业课程。

自开展“双语”教学活动以来,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对如何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在这方面的成果累累。

本人谨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教授汉语课程)问题。

1.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认识。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汉语教学就其性质来讲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因而也具有第二语言教学的共性特征。

为此,我们在谈论汉语教学时,首先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共性特征有一个基本认识。

众所周知,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

目前在这方面尚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技能。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反映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同属于语言基础教学的组成部分。

二者可以有先有后,譬如对于一些母语水平较高、知识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来说,可以先掌握语言应用技能,再练习语言交际技能;而对于一些母语水平较
低,认识能力较差的学习者则可以先提高语言交际技能,再学习语言应用技能。

当然,也可以相互穿插进行。

但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并非仅仅局限于此,它还从基础教学阶段向更高层次拓展。

笔者认为,第二语言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或阶段)的内容进行把握: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双语相互贯通能力。

1.1 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应用技能,即通过认记单词、学习语法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多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其优点是不必依赖专门的语言环境,对于母语水平较高、认识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来讲,采用这种方法还能够获得事半功倍(速成教学)的效果,可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法虽能很快达到看书、看资料和口语会话的要求,但往往会因其语感不强,而造成语言交流不畅或呆板。

1.2 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交际技能。

按照传统教学,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技能之后还应选择适当的语言环境进行语感体验。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情景教学的推广而使语言交际训练得到了确立。

情景教学法首先是在英语教学领域使用,后来又向其它语言教学领域延伸。

由于这种教学方法既简便易行,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适合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所以在小学,甚至学前班开设英语课程愈来愈普遍。

近年来,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也纷纷推广这种方法。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它往往会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必要适时补充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1.3 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思维能力。

前面所讲的语言应用技能训练和语言交际技能训练均属第二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把第二语言教学升华到高级阶段就必须搞好语言修辞教学,提高第二语言思维能力。

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要靠正确的修辞手段才能表现为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以及撰写出精彩的文章。

掌握修辞艺术乃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语言(无论何种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习者掌握修辞艺术,体会语言的真谛,熟练地利用语言进行科学思维。

但是,它需要立足于初级教学阶段所奠定的基础,没有对语法的熟练运用和对语感的有效把握就无法学习和体验语言的修辞艺术。

1.4 培养学生的双语交融贯通能力。

就双语教学而言,母语和第二语言不应相互割裂,而应相互交融、相互贯通。

双语教学最终目的应该是两种语言的交融和贯通。

这种交融和贯通的具体体现就是“语言翻译”。

语言翻译既有直译和意译之分,也有层次高低之分,其最高层次是达到同步翻译水平,最高境界是达到信、达、雅的高度统一。

因此,它不仅要求掌握好第二语言的修辞艺术,还要求掌握好母语的修辞艺术,或者说,既要掌握好第二语言思维和表达方式,同样还要掌握好母语语言思维和表达方式,并达到相互交融和贯通。

2.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预科教学。

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即教学对象是就读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多
数是初中毕业之后进入中专学校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母语和其它知识只有初中水平,其中虽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过“双语”教学,但由于“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程度不够统一,他们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远未达到中专专业课汉语施教所要求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