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下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一初二是夯实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培养能力、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的关键时刻,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为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应忽视这一个对人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阶段的学习过程。

应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确保课堂效益。

让每天的教学常规扎扎实实、真真实实地得到落实和执行。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夯实基础,努力强化自身素质,及时吸收新理念,创新思维,多元化教法综合运用,做一个能教、会教、善教的合格教师,以此去引导、影响学生的学习。

一、育人需先律己
教育是对人的提升,也是对生命的提升。

学校教育是否有效,将对在校的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教育活动是多层面、多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否对学生有帮助、有影响。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情感的激励者。

课上教师要不断地适时地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激发“学”的情感,发挥评价的正导向作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功。

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法,更要具有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和负责、踏实的工作态度,切实把教学常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用自己的苦教去影响学生的苦学,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规范性去影响学生的规范性,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目标要明确
无论哪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

有些教师备课只是一种形式,对教材钻研不够,对学生了解不清,无法确定教学目标,即使把教学目标写在课时计划里,也按此目标做了,但是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课堂目的。

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流程,也不知道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如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知识。

该下功夫的地方不下或少下,该讲的不讲或讲不到位,要少讲的却大讲特讲,结果使预定目标失效。

目标太多或目标不切合学生实际,也等于没有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有急于求成而导致课堂失效的,误解了“大容量”的含义,一节课中目标、重点不明,补充内容过多或过杂,超出学生吸收能力。

表面上讲了很多内容,课堂气氛不错,但课后学生头脑却空空如也。

其实一节课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是重中之重,对于重点内容、典型例题应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学生去思考,直到感悟,通过不断“重复”提升其内涵,掌握其本质和要领,挖掘隐含的思想方法。

在一题多解中寻求最优解,在多题一解中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实质,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有所讲,有所不讲。

教师应认真准备每一节课,明确目标,找准重点、难点,确保一节课让学生弄清一至二个关键性问题,想方设法促使学生真正深有体会,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三、加强创新教育
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同时,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探究式、互助式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使自己成为激励者、参与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提问。

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

提问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读书,通过人人参与不同形式的读书,让他们提问题、说理解、谈感悟,进行比较,展开想象,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