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B.“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一句中的“水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一句中将“毛孔”比作“嘴”,很形象。

D.设问在句中起强调的作用,比如“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驰骋.(chéng) 褴褛人迹罕.至(hǎn)震憾人心
B.妖娆.(láo) 拮踞揆.情度理(kuí) 如火如茶
C.阴晦.(huì) 作揖弄巧成拙.(zhuō)美轮美奂
D.门楣.(mèi) 骊歌自怨自艾.(ài) 披星带月
3.选出下列书写全部正确
..的一项()
A.洋溢笼统人情事故B.鞠躬端详历历在目
C.丰饶怀恋心无旁鹜D.尊循徘徊因地制宜
4.下列诗句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倡导的理想人格不相符的一项是()
A.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荟萃文绉绉真知卓见信手拈来
B.仓皇漫谈脾气躁矫揉造作不屑置辩
C.呕气账簿三部曲变本加厉置若罔闻
D.座落造诣万户侯脍炙人口共商国事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

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

晴川历历汉情树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

(崔顥《黄鹤楼》)上下天光,____________。

沙鸥翔集,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字据
童庆炳
①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

②整个村子都被高高低低的山包围着。

无论你从哪一条路走,迎面而来的都是山。

与北方的山不同,那山总是树木葱茏,一年四季的颜色虽有一些变化,但它整体的色调总是青绿的。

山上的杜鹃花开放的时候,就像一位画家将一团团的红颜色泼在绿色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美极了。

幽静的山谷里,会突然传来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③在山里,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有自己寻觅到的秘密。

在远山深谷的某处,有一棵或两棵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杨梅树。

我们算定它结的果子成熟的时候,就起个大早,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属于自己的杨梅树边,望着那满树的或红或白的果实,大叫大笑,然后一直吃到牙齿酸倒了,才想起父母交给我们的任务。

至于各种蘑菇、鸟蛋等,更是大山常见的恩赐,那种美味不是城里人能享用到的。

④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

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歌;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缓缓流动,平静得出奇,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

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在水中的身姿都清晰可见。

我小时候最愉快的时刻,是用自制的捕鱼器捕鱼。

捕鱼器是一个用蚊帐布做的圆形的“乌龟壳”,在“乌龟壳”上挖一个手掌大的圆洞,鱼饵是豆腐拌酒糟,那味道很香。

我把“乌龟壳”沉到鱼儿出没的河水中,用石头压住,然后就爬到河边的一棵树上,瞭望我设下的“圈套”。

这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些小鱼经不起香味的诱惑,在“乌龟壳”的洞口转来转去。

一般的情况是,有一条小鱼先进去,然后就会有别的大一些的鱼也跟进去。

对我来说,把握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一定要在鱼儿进去最多,但还未吃饱,对那豆腐拌酒糟恋恋不舍之际,我突然来到“乌龟壳”旁,用一块瓦片,迅速将洞口封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乌龟壳”端起来。

这时,我能感到小鱼在里面跳动。

那时,我们一家终年难得见到荤腥,饭桌上能有几条小鱼,那是何等的快活,而我获得的则是双份的快活。

⑤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

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

可真惨,在我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无力供给我每周5斤米的伙食,父亲叫我休学了。

后来,家里虽然勉强支持我读完初中,可无论如何,我是迈不过高中的门槛了。

⑥在我几乎绝望之际,听说离我家乡约300里的龙岩市有一所师范学校恢复了招生。

我背着家里偷偷地去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在口袋里藏着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那四周被青山包围着的村子。

我天天割稻、挑柴,终于以特别勤快的表现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换来了父亲的笑脸。

我赶紧抓住时机,又一次提出继续上学的请求。

父亲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你是长子,你不种田谁种田?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你就认命吧,孩子!”这时候,我试探着说:“要是有一所学校,既不要学费,还管饭,那……”父亲抢过话头说:“你做梦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学校?要真有,那你就去好了。

”全家人都笑我发痴,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说的话是认真的。

我暗暗高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套”爸爸的话:“爸爸,空口无凭,你给我立一个字据,要是真有这样的学校……”他还是不让我把话说完:“我什么时候说了话不算数?你要立字据就立字据,拿笔墨来!”果然,就在饭桌上,父亲给我立了一张字据。

我拿了字据,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悄悄到姑姑、舅舅以及所有
的亲戚家,把父亲的字据给他们看。

他们都说:“你是想读书想疯了,这一张字据有什么用?再说,哪里会有吃饭不要钱的学校。

”我说:“这你们别管,我只要你们做这张字据的见证人。

”临近开学,有一天我趁姑姑、舅舅都在我家的时候,把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放在他们面前。

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

⑦在一个清晨,我独自挑着一根竹扁担,一头是一个藤编的箱子,另一头是一个铺盖卷,迈着坚定的步子,翻山越岭,向龙岩城走去。

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

那一年我15岁。

(选自《读者》2019年第7期,有改动)
1.简要概括第①~④段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根据第⑥段内容写出父亲字据的内容要点。

3.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

(1)幽静的山谷里,会突然传来鸟鸣声,让你不得不
....的馈赠。

...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
(2)那时,我们一家终年难得
.....,而我获得的则是双份....见到荤腥,饭桌上能有几条小鱼,那是何等的快活
的快活。

4.结合第⑦段的三句话分析“我”去龙岩城时的心情,以及现在回忆往事时的心情。

8.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香
林清玄
(1)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2)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3)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4)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5)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

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6)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7)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

(8)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
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9)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10)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11)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12)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简要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3.文章两次写到有钱的富人赏梅花,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这句话的理解?
5.说说“梅香”这一标题的含义?
9.为希望腾出双手
①“我们被困在这里了,”父亲说,“汽车的轮子一直打滑,不能从冰面上碾过去。

更糟糕的是,汽油已经消耗完了。

”父亲说完,转过头看了我们一眼,虽然他已尽量克制自己要冷静,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出,他心里的失望和急躁。

②才四个多月的弟弟,躺在妈妈怀里,睡得很沉,呼吸均匀,闭着双眼,他根本不知道,我们此刻的危险。

“现在怎么办?”母亲担忧地问。

③“别着急,我会想办法走出去的。

”父亲说,“只是,我们必须要有耐心。

”这里是一片广阔的平原,人烟稀少,而且又逢暴风雪,一片白茫茫,死寂空旷。

父亲掏出手机,分别给几位朋友发求救短信,详细描述我们被困的地点和方向,希望救援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我们。

发完短信,父亲长长松了一口气,说:“他们很快就会找到我们的。


④三天过去了,救援人员要是来的话,早该到了。

父亲说:“风雪这么大,路上会耽误一些时间的。

我们要有耐心,更不能失去希望。


⑤几瓶罐头已经吃完了,弟弟醒来时,没什么吃的,哭得很凶。

母亲把奶头塞进他嘴里,弟弟才开始安静下来。

⑥因为没有食物,我们不仅感觉饥饿,更感觉寒冷。

第九天,因为缺乏食物,母亲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当我喊饿时,她还会把乳头给我,叫我吮吸乳汁。

我已经八岁了,面对母亲的乳房有些害臊,但我仍紧紧地抓住,用力地吮吸,在脆弱的生命面前,这行为属于本能。

母亲的乳房里已经没有多少乳汁了,可是,只有这样,我才不会感觉饥饿,虽然胃里不会增加任何东西。

⑦父亲说:“我们不能总这样待在车里等救援人员来。

你们在这里等着,哪儿都不要去,等我回来。

我会带人来的,至少,我会找到一些食物。

”父亲打开车门,跳下车。

临走前,父亲看了我一眼,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戴在我头上。

他摸摸我的脑袋,冲我笑了笑,说:“八岁,是个小大人了,应该知道怎么做。

”父亲那惨然的微笑,定格在我心里,我觉得那一刻,父亲很悲壮。

⑧“看着你爸爸是从哪个方向走的。

”母亲说着,眼泪顺势而下。

她似乎早就料到父亲这一去的后果,她比谁都了解父亲。

我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父亲吃力地行走在雪地里。

父亲一直朝西走,一会儿,就不见他的身影了。

⑨父亲走后的第二天,救护人员来了,我们被送进了医院,他们继续去寻找父亲。

一直向西,沿路没有留下父亲的脚印,因为脚印很快就被积雪覆盖了。

但是,路上有粉红色的断毛线,那是父亲身上穿的毛衣,为了留下线索,他把毛衣拆了,走一段路,做下一个记号。

⑩找到父亲的尸体时,已经是我们被困后的第十天了。

离我们出事的地点有十三公里,大家都惊叹父亲是怎么走过去的。

他一直朝西走,显然,他可能又迷路了。

父亲只穿着一件内衣,脸上刻着幸福的微笑,怀里紧紧抱着那只手机。

父亲似乎在给谁发短信:我知道,这次出走意味着什么,我只是不忍看着一家人痛苦地待在一起,而我这个做父亲的又无能为力。

凭我的力量,不会找到什么人,坚持出走,只是想给你们重新找到希望——已经有人去找救援人员了,他会回来的。

因为,我相信,会有人猜到我们在路上出了事……父亲是不是想发短信给母亲?不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根本就没有手机信号!父亲之前发的求救信号,无非是掩人耳目,一次都没有成功。

父亲之所以那么做,无非也是给我们希望罢了。

⑪有人说,父亲要是不离开我们,也许会跟我们一样获救。

母亲郑重地说:“不!如果他不这样做,我们也许一个都等不到他们找到我们。

10天漫长的等待,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生的希望了,是他再一⑪次给了我们撑到最后的希望,因为,我坚信他不会扔下我们。

他为我们生存的希望腾出双手,他是个真正的男人……”
1.下面句中画线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父亲那惨然
..的微笑,定格在我心里,我觉得那一刻,父亲很悲壮。

2.关键时刻,父亲给了我们哪两次希望?
3.请简要概括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4.第③段“这里是一片广阔的平原,人烟稀少,而且又逢暴风雪,一片白茫茫,死寂空旷”这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中的“我们”因为有希望的支撑,让“我们”获救,可见“希望”二字魅力之大。

生活中的你,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10.阅读《偶遇》,回答下列小题。

偶遇
①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极有意思,叫“偶遇”。

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

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
的。

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

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

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②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

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

这样的相遇,不约定,带来惊喜。

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丁丁当当,丁丁当当。

与老妇人的优雅,竟十分的般配。

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③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

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

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

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

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④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

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

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

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

我蹲下去,看他捏。

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

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

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⑤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

想买。

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

我惊讶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

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

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洒上荧光粉。

他关照:你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钟,它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的。

⑥从武汉回来,别的东西没带,我只带了那枝花回来。

看见它,我总要想一想花后的那个人,生活对他或许有诸多不公,他却能够做到心境澄清,让花常开不败!
⑦还是这样的偶遇,在云南。

夜晚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跳舞。

不断有人加入进去,天南地北,并不熟识。

不要紧的,笑容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

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来呀,一起来跳啊。

我笑着摇摇头。

手突然被一女子牵了,她不由分说把我牵进那欢乐的人群中。

灯光暗影里,她脸上的笑容明明暗暗,如星星闪烁。

她说,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

她很快踩上音乐的节奏,身体像条灵活的鱼,看得我眼热,跟在她后面跳起来。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完全不得章法,欢乐却像燃着的篝火,把人整个点燃。

曲终,转身寻她,不见。

满场的欢声笑语,经久不散。

⑧人生还有多少这样的偶遇?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们都是跋涉的旅人,却因这偶然的相遇和眷顾,布下温暖的种子。

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

(选自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选集《遇见》)
1.老妇人“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是说她把生活过得怎样?
2.第④段画线句能看出矮个子男人作为一个手艺人,他__________。

第⑤段画线句能看出矮个子男人具有____________的优良品质。

3.第⑦段中“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的意思应如何理解?
4.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第②段中,有一句话说出了三次偶遇的共同特点,请找到并写出。

(2)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两条启示。

(要求:两条启示合理且不重复)
5.第⑥段中加点的“花常开不败”有什么深层含义?“我”为什么会认为矮个子男人能“让花常开不败”?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①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②。

①摴蒱(chū p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

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主起来很像山峰。

②偻:驼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绝.峨多生怪柏
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D.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语段(一)中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4.语段(一)和语段(二)所表达的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足下:敬称,您。

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日力:岁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窘于.衣食/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公问其故.
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___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3.阅读与赏析
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

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与“以赐公”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可以.为师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
...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文中所写的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莫.能仰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