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总线仲裁线(6根) :用以支持多微处理器系统
BCLK:总线时钟。用于各多主模板总线仲裁器同步,与微处理器的 时钟不同步。
BPRN:总线优先级输入线。为低电平时,表示当前没有更高优先级 主模板请求总线。
BPRO:总线优先级输出线。用于菊花链连接,当本主模板请求总线 或者菊花链中本主模板左侧主模板请求总线时,它均为1。
对8位微处理器:ADR0-ADRF对存储单元寻址,ADR0-ADR7对 I/O端口进行寻址; 对16位微处理器:ADR0-ADR13对存储单元寻址,ADR0-ADRB对 I/O端口进行寻址
INH1和INH2:地址禁止线
当INH1=0时,将禁止RA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而允 许RO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即让ROM“压倒”RAM;
总线标准对总线作了一系列关于互连、交换信息、协调工 作的规定,包括: 信号线的根数及引线名称 。 机械规程:规定总线插座的机械尺寸、引脚编号、排列位置 以及模板的外形尺寸 。 电气规程:规定了引线信号的静电电平及负载性能 。 逻辑功能及过程特性:引线的逻辑功能及时序关系。
模板硬件设计就是以选定的标准总线为基准,根据模板的 功能要求,选择适当的芯片,经过尽可能简单的逻辑变换,把 信号变换为符合标准总线的规定,经可控开关连接到总线插头
时间特性:指总线中的任一根线在什么时间内有效。每条总线上的各种 信号,互相存在着一种有效时序的关系,因此,时间特性一般可用信号时 序图来描述。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标准总线:
受到国际组织承认、推荐,为许多国家、行业、用 户所公认的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 开放型系统
OEM产品
分配多主模板的优先权,各多主模板的优先权不再按输 入编号固定不变,而是按时间周期轮转,使每块多主模 板取得最高优先权的机会均等。
优先权编码解码电路比较 复杂,在标准总线开放型 多微机系统中使用较少。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3 Multibus总线
Multibus总线又称多总线,它是Intel公司生产iSBC系列产品 使用的模板总线。 1977年公开发表,以后为IEEE协会确认并定名为IEEE796 总线标准,并作为标准内总线加以推荐。被公认是至今设计最好 的、考虑得最周全的微机内总线标准。 Multibus采用两级总线结构。在模板内部使用局部总线, 在各模板之间通过Multibus总线互连。由于大部分数据交换是通 过局部总线进行,因而Multibus总线占有率仅在10%左右,便于 Multibus总线更好地支持多微处理机系统。 Multibus总线在抗串扰、电磁兼容性方面表现良好,在世 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总线标准, 在工业控制与智能仪表中有着广泛应用。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2)并行判优法:
取得总线控制权的多主模板置
BUSY=1,屏蔽总线使用期间其
他多主模板的总线请求
74148的8个输入端中有一
个为低电平,就会有一组相
应编码从A0-A2端口输出。
如果在输入端同时有多个输
入,则A0-A2的输出编码与
编号最大的输入相对应
A0-A2信号经译码芯片 74138解码得到唯一输出, 控制各多主模板与总线的导 通状态,只允许一个多主模 板使用总线,从而完成仲裁
超过4块
取得总线控制权的多主模板置总线忙
BUSY=1,使用完总先后置BUSY=0。 由于使用总线期间BUSY=1, 将屏蔽优
先权更高的多主模板的总线请求。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主要特点:
–越靠近控制器的模块,优先级越高; –链形优先级存在传播延迟,这种延迟与模块数成正比
,所以判优速度较慢,一般只接少量(几个)模块; –链形结构,一个故障,链失效; –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
单微机系统;
多主模板,参加总线竞争,用于构造开放型多微机系统。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2)从模板:不具有总线控制权,不参加总线使用权的竞争。 有两种从模板:
普通从模板:不含微处理器; 智能从模板:含微处理器,负责板内控制,不参加总线竞争。
开放型多微机系统由多主模板管理总线的使用权,多主 模板配置有总线仲裁机制,有两台或者两台以上多主模板要求 使用总线时把总线使用权分配给某一多主模板,以避免冲突。
上,模板硬件设计的核心就是设计总线接口。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3 总线仲裁
采用支持多微机的Multibus,STD,S-100标准内总线,可 以构建开放型多微机系统。
开放型多微机系统中有主、从两类模板: 1)主模板:含有CPU,具有总线控制权。有两种主模板:
普通主模板,它不参加总线使用权的竞争,用于开放型
并行判优法比串 行判优法速度快, 而且可判优的多 主模板数不受限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制准总线通信
• 主要特点:
– 判优速度快,且与模块数无关; – 所需“请求线”和“允许线”较多,N个模块需要2N条。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3)循环判优法: 采用类似于并行判优法的编码译码结构形式 ,动态
第六讲 第五章 标准总线通信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1970年DEC公司PDP-11小型计算机首次采用总线技术。
• 微型计算机自诞生以来一直采用总线结构。
•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把 总线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 看待。
• 微机系统中的I/O接口本质 上是I/O设备与微机系统总 线的接口。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1、多主模板中的总线仲裁机制
总线控制器与总线仲裁器用 8218/8219,8288/8289充当, 也可用可编程列阵PAL开发而 成
总线仲裁器可以对总线 缓冲器(总线控制器 中)、数据线缓冲器、 地址线缓冲器中三态门 的通断进行控制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当某一多主模 板在总线竞争 中取得优先权 时,该多主模 板中的CPU占 据标准内总线; 其它多主模板 各缓冲器三态 门切断(呈高 阻态),其 CPU与标准内 总线隔离。
个局部,故又把片总线称为局部总线,如PCI、AGP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外部总线(External Bus):又称通信总线
• 用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设备之间通信;
• 外部总线本质上应该算作主机与外设的接口 • 如:IEEE-488、RS-232C、RS-485、USB、1394等。
5.1 总线、总线标准及标准总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线是连接一个或多个部件的一组电缆的总称, 通常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依应用的场合总线可分为: ➢ 片内总线 ➢ 片间总线 ➢ 模板总线 ➢ 并行外总线与串行外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片内总线 On-Chip BUS:
• 在集成电路的内部,用来连接各功能单元的信息通路。 • 受芯片面积及对外引脚数的限制,片内总线大多采用单总线结构
BUSY:总线忙。BUSY=0时,表明总线正在使用中,禁止其它多主模 板获得总线控制权。
BERQ:总线请求。BERQ=0时,表示该主模板请求使用总线。该线 用于总线的并行判优。
2、总线判优方法
(1)串行判优法:
PI端为低电平 时,才可以请 求使用总线
取得总线控制权的多主模板PO端变为高电 平,右端各多主模块的PI、PO也都变为高 电平,不能请求使用总线。这样一来,菊花 链中取得总线控制权的多主模块右侧各多主 模块都无法再请求总线。
优先级最高
优先级最低
串行判优法,菊 花链上多主模板 的数目一般不得
地址总线AB
微处理器
内存储器
I/O接口
数据总线DB
控制总线CB
内部总线
计算机总线结构示意图
I/O设备 外部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根据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总线可分为:
– 并行总线:每个信号都有自己的信号线 • 优点是信号线各自独立,接口简单; • 缺点是电缆数多; • 如:IEEE-488总线为并行总线
①片内总线
其他
单总线形式
微机
系 统 ②片间总线
三总线形式
③(系统)内总线 其 他 如ISA、PCI
仪器
系 统 ④(系统)外总线 如并口、串口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总线标准与标准总线
总线标准:
✓ 定义: 所谓总线标准就是对系统总线的插座尺寸、引线数目、信号
和时序所作的统一规定。 ✓ 标准内容:总线的机械规程、电气规程、功能规程和过程规程;
✓ 特性: 机械特性:规定模板尺寸、插头、连接器的形状、尺寸等规格位置,如
插头与插座使用的标准,它们的几何尺寸、形状、引脚的个数以及排列的 顺序,接头处的可靠接触等。
电气特性:规定信号的逻辑电平、最大额定负载能力、信号传递方向及 电源电压等。
功能特性:规定每个引脚名称、功能、时序及适用协议,如地址总线用 来指出地址;数据总线传递数据;控制总线发出控制信号等。
当INH2=0时,将禁止RO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而
允许RA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即让RAM“压倒”ROM。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2)数据线(17根) DAT0-DATF:16根数据线
在8位系统中,传数据使用DAT0~DAT7
在16位系统中,可用DAT0-DATF16条数据线传送数据,一次传 送一个字;也可用DAT0~DAT78条数据线传送数据,一次传送一个
字节。
BHEN:数据位选择线。
BHEN=0,16位数据线一起使用,按字使用,一次传输16位;
BHEN=1,只启动8根数据线DAT0-DAT7,按字节传送。DAT0DAT7上是高8位还是低8位取决于ADR0。当ADR0=0,则DAT0DAT7上高为8位,当ADR0=1,则为低8位。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片间总线
• 各芯片之间的连线
• 模板总线(内部总线(Internal Bus) )
• 也称作系统总线或板级总线; • 用于计算机内部模块(板)之间通信; • 内部总线是微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总线,人们平常所说的微机总线就是
指系统总线,如STD总线、PC总线、ISA总线、PCI总线等。 • 相对于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来说,各种板/卡只是一个子系统,是一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3.1 Multibus总线的信号及意义
Multibus总线标准规定模板尺寸为12英寸5.95英寸, 模板上带有P1,P2两个边缘插头,可与总线插座相连:
P1为主插头,有86个引脚,每个引脚都有明确定义; P2为辅助插头,有60个引脚。P2上已定义的引脚用来在电源故障时, 控制自动切换电池。
按照标准内总线制作的功能模块。
OEM系统
在标准总线母板插槽上插接OEM功能模板组成的智能系 统成为,开放型系统。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1 总线母板与总线插座
总线插座 标
电源线
数据线
准
地址线
内
控制线
总
中断线
仲裁线
线
图5-1 总线母板与总线插座的关系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2 总线标准
P1插头的86个信号线可分为6类,即地址线、数据线、 信息传送协议线、总线仲裁线、中断控制线及共用线 。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MultiBus-9200 CPU卡
MultiBus-AD模拟量输入卡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1)地址线(22根) ADR0-ADR13:传送被访问的存储单元及I/O端口的地址
(3)信息传送协议线 (5根) 在主模板向从模板(如存储器模板、I/O模板等)传 送信息时,利用这五条线实现双方信息传送协议 MRDC:存储器读命令线。 MWTC:存储器写命令线。 IORC:I/O读命令线。 IOWC:I/O写命令线。 XACK:传送应答信号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4)中断控制线(9根) INT0-INT7:并行中断请求线,由并行中断优先权排 队处理。INT0具有最高优先权,INT7而具有最低优先 权。 INTA:主模板对中断请求的响应线。
– 串行总线:所有信号复用一对信号线 • 优点是电缆线数少,便于远距离传送; • 缺点是接口复杂; • RS-232-C、RS-485、USB等总线为串行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微机系统
主板
CPU
运算器
存储 芯片
扩展 接口板
控
②
③
④
制①
器
寄存器
I/O 芯片
扩展 接口板
微机系统的四级总线示意图
(5)总线仲裁线(6根) :用以支持多微处理器系统
BCLK:总线时钟。用于各多主模板总线仲裁器同步,与微处理器的 时钟不同步。
BPRN:总线优先级输入线。为低电平时,表示当前没有更高优先级 主模板请求总线。
BPRO:总线优先级输出线。用于菊花链连接,当本主模板请求总线 或者菊花链中本主模板左侧主模板请求总线时,它均为1。
对8位微处理器:ADR0-ADRF对存储单元寻址,ADR0-ADR7对 I/O端口进行寻址; 对16位微处理器:ADR0-ADR13对存储单元寻址,ADR0-ADRB对 I/O端口进行寻址
INH1和INH2:地址禁止线
当INH1=0时,将禁止RA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而允 许RO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即让ROM“压倒”RAM;
总线标准对总线作了一系列关于互连、交换信息、协调工 作的规定,包括: 信号线的根数及引线名称 。 机械规程:规定总线插座的机械尺寸、引脚编号、排列位置 以及模板的外形尺寸 。 电气规程:规定了引线信号的静电电平及负载性能 。 逻辑功能及过程特性:引线的逻辑功能及时序关系。
模板硬件设计就是以选定的标准总线为基准,根据模板的 功能要求,选择适当的芯片,经过尽可能简单的逻辑变换,把 信号变换为符合标准总线的规定,经可控开关连接到总线插头
时间特性:指总线中的任一根线在什么时间内有效。每条总线上的各种 信号,互相存在着一种有效时序的关系,因此,时间特性一般可用信号时 序图来描述。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标准总线:
受到国际组织承认、推荐,为许多国家、行业、用 户所公认的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 开放型系统
OEM产品
分配多主模板的优先权,各多主模板的优先权不再按输 入编号固定不变,而是按时间周期轮转,使每块多主模 板取得最高优先权的机会均等。
优先权编码解码电路比较 复杂,在标准总线开放型 多微机系统中使用较少。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3 Multibus总线
Multibus总线又称多总线,它是Intel公司生产iSBC系列产品 使用的模板总线。 1977年公开发表,以后为IEEE协会确认并定名为IEEE796 总线标准,并作为标准内总线加以推荐。被公认是至今设计最好 的、考虑得最周全的微机内总线标准。 Multibus采用两级总线结构。在模板内部使用局部总线, 在各模板之间通过Multibus总线互连。由于大部分数据交换是通 过局部总线进行,因而Multibus总线占有率仅在10%左右,便于 Multibus总线更好地支持多微处理机系统。 Multibus总线在抗串扰、电磁兼容性方面表现良好,在世 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总线标准, 在工业控制与智能仪表中有着广泛应用。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2)并行判优法:
取得总线控制权的多主模板置
BUSY=1,屏蔽总线使用期间其
他多主模板的总线请求
74148的8个输入端中有一
个为低电平,就会有一组相
应编码从A0-A2端口输出。
如果在输入端同时有多个输
入,则A0-A2的输出编码与
编号最大的输入相对应
A0-A2信号经译码芯片 74138解码得到唯一输出, 控制各多主模板与总线的导 通状态,只允许一个多主模 板使用总线,从而完成仲裁
超过4块
取得总线控制权的多主模板置总线忙
BUSY=1,使用完总先后置BUSY=0。 由于使用总线期间BUSY=1, 将屏蔽优
先权更高的多主模板的总线请求。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主要特点:
–越靠近控制器的模块,优先级越高; –链形优先级存在传播延迟,这种延迟与模块数成正比
,所以判优速度较慢,一般只接少量(几个)模块; –链形结构,一个故障,链失效; –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
单微机系统;
多主模板,参加总线竞争,用于构造开放型多微机系统。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2)从模板:不具有总线控制权,不参加总线使用权的竞争。 有两种从模板:
普通从模板:不含微处理器; 智能从模板:含微处理器,负责板内控制,不参加总线竞争。
开放型多微机系统由多主模板管理总线的使用权,多主 模板配置有总线仲裁机制,有两台或者两台以上多主模板要求 使用总线时把总线使用权分配给某一多主模板,以避免冲突。
上,模板硬件设计的核心就是设计总线接口。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3 总线仲裁
采用支持多微机的Multibus,STD,S-100标准内总线,可 以构建开放型多微机系统。
开放型多微机系统中有主、从两类模板: 1)主模板:含有CPU,具有总线控制权。有两种主模板:
普通主模板,它不参加总线使用权的竞争,用于开放型
并行判优法比串 行判优法速度快, 而且可判优的多 主模板数不受限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制准总线通信
• 主要特点:
– 判优速度快,且与模块数无关; – 所需“请求线”和“允许线”较多,N个模块需要2N条。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3)循环判优法: 采用类似于并行判优法的编码译码结构形式 ,动态
第六讲 第五章 标准总线通信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1970年DEC公司PDP-11小型计算机首次采用总线技术。
• 微型计算机自诞生以来一直采用总线结构。
•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把 总线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 看待。
• 微机系统中的I/O接口本质 上是I/O设备与微机系统总 线的接口。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1、多主模板中的总线仲裁机制
总线控制器与总线仲裁器用 8218/8219,8288/8289充当, 也可用可编程列阵PAL开发而 成
总线仲裁器可以对总线 缓冲器(总线控制器 中)、数据线缓冲器、 地址线缓冲器中三态门 的通断进行控制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当某一多主模 板在总线竞争 中取得优先权 时,该多主模 板中的CPU占 据标准内总线; 其它多主模板 各缓冲器三态 门切断(呈高 阻态),其 CPU与标准内 总线隔离。
个局部,故又把片总线称为局部总线,如PCI、AGP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外部总线(External Bus):又称通信总线
• 用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设备之间通信;
• 外部总线本质上应该算作主机与外设的接口 • 如:IEEE-488、RS-232C、RS-485、USB、1394等。
5.1 总线、总线标准及标准总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线是连接一个或多个部件的一组电缆的总称, 通常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依应用的场合总线可分为: ➢ 片内总线 ➢ 片间总线 ➢ 模板总线 ➢ 并行外总线与串行外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片内总线 On-Chip BUS:
• 在集成电路的内部,用来连接各功能单元的信息通路。 • 受芯片面积及对外引脚数的限制,片内总线大多采用单总线结构
BUSY:总线忙。BUSY=0时,表明总线正在使用中,禁止其它多主模 板获得总线控制权。
BERQ:总线请求。BERQ=0时,表示该主模板请求使用总线。该线 用于总线的并行判优。
2、总线判优方法
(1)串行判优法:
PI端为低电平 时,才可以请 求使用总线
取得总线控制权的多主模板PO端变为高电 平,右端各多主模块的PI、PO也都变为高 电平,不能请求使用总线。这样一来,菊花 链中取得总线控制权的多主模块右侧各多主 模块都无法再请求总线。
优先级最高
优先级最低
串行判优法,菊 花链上多主模板 的数目一般不得
地址总线AB
微处理器
内存储器
I/O接口
数据总线DB
控制总线CB
内部总线
计算机总线结构示意图
I/O设备 外部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根据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总线可分为:
– 并行总线:每个信号都有自己的信号线 • 优点是信号线各自独立,接口简单; • 缺点是电缆数多; • 如:IEEE-488总线为并行总线
①片内总线
其他
单总线形式
微机
系 统 ②片间总线
三总线形式
③(系统)内总线 其 他 如ISA、PCI
仪器
系 统 ④(系统)外总线 如并口、串口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总线标准与标准总线
总线标准:
✓ 定义: 所谓总线标准就是对系统总线的插座尺寸、引线数目、信号
和时序所作的统一规定。 ✓ 标准内容:总线的机械规程、电气规程、功能规程和过程规程;
✓ 特性: 机械特性:规定模板尺寸、插头、连接器的形状、尺寸等规格位置,如
插头与插座使用的标准,它们的几何尺寸、形状、引脚的个数以及排列的 顺序,接头处的可靠接触等。
电气特性:规定信号的逻辑电平、最大额定负载能力、信号传递方向及 电源电压等。
功能特性:规定每个引脚名称、功能、时序及适用协议,如地址总线用 来指出地址;数据总线传递数据;控制总线发出控制信号等。
当INH2=0时,将禁止RO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而
允许RAM响应地址总线上的存储单元地址,即让RAM“压倒”ROM。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2)数据线(17根) DAT0-DATF:16根数据线
在8位系统中,传数据使用DAT0~DAT7
在16位系统中,可用DAT0-DATF16条数据线传送数据,一次传 送一个字;也可用DAT0~DAT78条数据线传送数据,一次传送一个
字节。
BHEN:数据位选择线。
BHEN=0,16位数据线一起使用,按字使用,一次传输16位;
BHEN=1,只启动8根数据线DAT0-DAT7,按字节传送。DAT0DAT7上是高8位还是低8位取决于ADR0。当ADR0=0,则DAT0DAT7上高为8位,当ADR0=1,则为低8位。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 片间总线
• 各芯片之间的连线
• 模板总线(内部总线(Internal Bus) )
• 也称作系统总线或板级总线; • 用于计算机内部模块(板)之间通信; • 内部总线是微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总线,人们平常所说的微机总线就是
指系统总线,如STD总线、PC总线、ISA总线、PCI总线等。 • 相对于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来说,各种板/卡只是一个子系统,是一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3.1 Multibus总线的信号及意义
Multibus总线标准规定模板尺寸为12英寸5.95英寸, 模板上带有P1,P2两个边缘插头,可与总线插座相连:
P1为主插头,有86个引脚,每个引脚都有明确定义; P2为辅助插头,有60个引脚。P2上已定义的引脚用来在电源故障时, 控制自动切换电池。
按照标准内总线制作的功能模块。
OEM系统
在标准总线母板插槽上插接OEM功能模板组成的智能系 统成为,开放型系统。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1 总线母板与总线插座
总线插座 标
电源线
数据线
准
地址线
内
控制线
总
中断线
仲裁线
线
图5-1 总线母板与总线插座的关系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5.2.2 总线标准
P1插头的86个信号线可分为6类,即地址线、数据线、 信息传送协议线、总线仲裁线、中断控制线及共用线 。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MultiBus-9200 CPU卡
MultiBus-AD模拟量输入卡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1)地址线(22根) ADR0-ADR13:传送被访问的存储单元及I/O端口的地址
(3)信息传送协议线 (5根) 在主模板向从模板(如存储器模板、I/O模板等)传 送信息时,利用这五条线实现双方信息传送协议 MRDC:存储器读命令线。 MWTC:存储器写命令线。 IORC:I/O读命令线。 IOWC:I/O写命令线。 XACK:传送应答信号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4)中断控制线(9根) INT0-INT7:并行中断请求线,由并行中断优先权排 队处理。INT0具有最高优先权,INT7而具有最低优先 权。 INTA:主模板对中断请求的响应线。
– 串行总线:所有信号复用一对信号线 • 优点是电缆线数少,便于远距离传送; • 缺点是接口复杂; • RS-232-C、RS-485、USB等总线为串行总线。
测控总线技术第五章标准总线通信
微机系统
主板
CPU
运算器
存储 芯片
扩展 接口板
控
②
③
④
制①
器
寄存器
I/O 芯片
扩展 接口板
微机系统的四级总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