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变频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极偏置电压将自静态值
VBB0向截止方向移动,则
相应的gmc也就比上述恒定
偏置时小,结果使gmc随VLm 的变化规律如图中实线。 图中显示,由–VLm值使gmc 为最大值。
gmc随VLm变化的特性
6.2.4 工作状态的选择
第
18 页
为了获得低噪声、高增益,需要对本振电压 VLm 、
工作点电流IE、晶体管集电极电压 VCE 的选择。
X
第 9 页
(3)工作要稳定
本机振荡的频率和振幅要稳定。
(4)噪声要小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主要取决于它的前端电
路,在没有高频放大器的情况下,则主要由混频
电路决定。
(5)选择性 中频输出回路要有良好的选择性。
X
6.2 三级管混频电路
一 . 作用原理 1.组成:
L1C1——输入信号回路, 谐振于fc
L2C2——输入中频回路,
类型:
大信号混频、小信号混频。 高质量通信接收机广泛采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 由双差分对平衡调制器构成的 混频器。 一般接收机(广播收音机),为了简化电路, 用三级管混频器。
X
第
变频器在接收机当中的位置
4 页
波形4
波形6
波形7
输入 回路 波形5
高频 放大
混频器
中频 放大
解调器
低频 放大
本地 振荡器
自动 增益 控制 X
附录1.1.2:超外差接收机各处波形示意图
返回 5
第 页
④
⑤
⑥
⑦
X X
第
变频器的作用
由于变频器能够将外来的高频信号变换为载波频
6 页
率较低的信号,那么此时采用中频放大器就可以得到
理想的谐振曲线和较高的稳定增益,可以提高接收机 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缺点: (1)本振需要跟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以维
'
令 : I C 0 (vL ) f vBB0 vL
'
g m (vL ) f vBB0 vL
ic I C 0 (vL ) g m (vL ) vs
第
12 页
f vBB0 vL I C 0 (vL ) I C 0 I C1 cos L t I C 2 cos 2 Lt …… f vBB0 vL g m (vL )
'
vL (t ) VLm cos Lt ,
g m 0 g m1 cos Lt g m 2 cos 2 Lt ……
X
vs (t ) Vsm cos c t , ic I C 0 (vL ) g m (vL ) vs I C 0 I C1 cos L t I C 2 cos 2 L t …… g m1 Vsm [ g m 0 cos c t cos( L c )t 2 g m1 gm2 cos( L c )t cos( 2 L c )t 2 2 gm2 cos( 2 L c )t ……] 2
1 2 2 i i1 i2 g D [ cos L t cos 3 L t ……] 2 3 (U s cos s t U i cos i t ) i L s
X
第
24 页
ii (
g Dus
g D ui ) cos i t 2
g DU S g DU i Is 2
结论:输入输出端电流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 为本端电压产生的,另一部分是变频得到的。对于输 输入端来说,变频得到的
gD 出端来说,变频得到的 项,叫做正向混频;对于 gD
以二极管混频器是双向混频器件。
项,叫做反向混频。所
KVC
1
X
6.3.2 平衡混频器和环形混频器
) cos s t
X
几种混频器的比较
第
28 页
平衡混频器和环形混频器的电流中组合频率分量 由于混频器需要考虑反向混频,而这两种混频器 的输入端不产生本振频率电流,可以避免本振信号经 输入端辐射到天线上去。 单二极管混频器的输入端是有本振频率分量产生
减少了,这样就减小了混频器中特有的组合频率干扰。
笫6章
变频器
第 1 页
6.1 概述 6.2 晶体三极管混频器 6.3 二极管混频器
X
6.1 概述
什么是变频?
第 2 页
变频(混频)是一种频率变换过程,使信号
由一个频率变换为另一个频率,而调制规律保持 不变。 通常使用在超外差接收机当中,以及一些测 量仪表中。
X
第 3 页
位置:在接收机中,靠近天线,直接影响接收机的性能。
由此可见,在满足线性时变条件下,三级管混频电路的增 益与gmc成正比。而gmc又与VLm和静态偏量有关。
第
3.gmc与VLm的关系: 由图可见: 当VBB0一定, VLm由小增大时, gm1即gmc也相应的 由小增大,直到 gm(t)变为方波时, gmc接近最大值。
16 页
X
实际上,三级管混频电路中,一般均采用分压式偏置电 路。因而,当VLm增大到一定值后,由于特性的非线性, 产生自给偏置效应,
平衡混频器的原理电路:见图6-3-3 P185
第
23 页
由两个单二极管混频器组成。由于输入信号从中间抽
头引入,则对于每一个二极管来说,信号电压为原来 的一半。则电流也为单二极管混频器的一半。
us ui u D1 u L 2 2 i1 g D (t ) u D1
ui us uD 2 uL 2 2 i2 g D (t ) u D1
X
第
26 页
T2
'
:
'
i (i1 i2 ) (i4 i3 ) g D K (t )u s g D ui 4 g D ( cos L t cos 3 L t ……) U s cos s t 3 g DU i cos i t ii ( 2 g DU s 4
14 页
X
其中:
g mc
I m 1 g m1 Vsm 2
——混频跨导
若中频回路的谐振电阻为Re,则中频输出电压:
1 vI (t ) iI (t ) Re g m1Vsm cos I t Re 2
混频电压增益为:
KVC
Vm 1 g m1 Re g mc Re Vsm 2
第
13 页
X
第
g m1 cos Lt Vsm cos ct g m1 Vsm [cos( L c )t cos( L c )t ] 2 I L c iI I Im cos I t g mcVsm cos I t 1 g m1Vsm cos I t 2 1 振幅 I Im g m1Vsm 2 令 I Im g mcVsm
谐振于fI vL本振电压, VBB0为基极静态偏置电压 VBE=VBB0+vL+vS vBB(t)=VBB0+vL等效为静态偏置电压——时变基极偏压。
图4-3-3 三级管混频器的原理电路
2. 分析:当 vs Vsm cos ct 很小,满足线性时变条件时,
ic f vBE f vBB0 vL vs f vBB0 vL 1 '' 2 f vBB0 vL vs f vBB0 vL vs 2 ' f vBB0 vL f vBB0 vL vs
持中频恒定,使调整增加了困难。
(2)高频干扰可能进入变频电路,造成影响. (3)变频本身引起的各种组合干扰会影响变频质量。
X
6.1.2 变频器的原理方框图
第 7 页
us s
非线性 器件 uL L 本机振 荡器
带通滤 波器 混频器
ui i
变频器
X
6.1.3 对变频器的主要要求 (1)变频增益要大
2 1 2 iD t g D cos Lt cos 3Lt ... 3 2 U S cos s t U L cos Lt U i cos i t
X
第
21 页
电流通过输出端的中频滤波电路,可得:
g DU S g DU i ii t cos i t cos i t 2 g DU S g DU i Iit ) U i cos i t
i L S
X
第
20 页
则时变电导 g D t 可用开关函数表示:
在大信号UL的作用下,二极管工作于开关状态,
gD t gD K t
则二极管的电流为:
1 gD RD
iD t gD t uD t
g DU i ) cos i t
X
第
27 页
T1
''
:
'
i (i1 i2 ) (i3 i4 ) g D u s g D K (t ) ui 4 g DU s cos s t g D ( cos L t cos 3 L t ……) 3 U i cos i t is ( g DU s 2 g DU i 4
由于二极管和输入输出端都是串联关系,二极管
电流的频率分量也要通过输入端形成压降,其中与s
有关的频率分量为:i t g DU S cos t g DU i cos t s s s
g DU S g DU i Is 2
2
X
第
22 页
g DU S g DU i Ii 2
(1)变频器最大功率增益KPCmax与 VLm 、IE的关系 如图:P181 6-2-6。 一般选择对本振电压 VLm 在50毫伏到200毫伏之间。 当VLm 和集电极直流电压VCE 一定的情况下,在
IE=0.5mA时 KPCmax 有最大值。
(2)噪声系数NF与VLm 、IE的关系 如图:P181 6-2-7。
变频器的输出中频信号电压Ui (或功率PI)对输入 信号电压Us(或功率Ps)的比值。
第 8 页
Ui KVC Us (2)非线性失真要小
K PC
Pi Ps
接收机中加在混频器输入端的干扰信号。由于非 线性,混频输出电流中的众多频率组合分量,有的靠近 引起失真,称为混频失真。
中频,无法滤除。这些寄生分量叠加在有用中频信号上,
g D u s g D ui is ( ) cos s t 2
X
第
25 页
环形混频器的原理电路:见图6-3-4 P185
由两个平衡混频器组成。则它的电流是平衡混频器输
出的两倍,与单二极管混频器一致。
us ui i1 g D K (t )( u L ) 2 2 ui us i2 g D K (t )( u L ) 2 2 ui TL u s i3 g D K (t )( u L ) 2 2 2 us ui TL i4 g D K (t )( u L ) 2 2 2
的,因此,虽然它的电流输出是平衡混频器的两倍,
但通常还是需要使用平衡混频器或环形混频器抑制输 入端的本振频率辐射。
X
第
29 页
结
束
X
VLm 在50毫伏到200毫伏之间时,N 最小。 F
X
第
6.3 二极管混频器
优点:噪声低、动态范围大、电路简单、组合频
19 页
率少、无本振反向辐射。
缺点:无变频增益。 6.3.1 单二极管混频器 电路如图6-3-1(a) P183所示。 二极管上加有三个电压: uD us uL ui
us (t ) U s cos st uL (t ) U L cos 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