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 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与黑眼睛,其区别关键在于下列哪一结构所含的色素不同?
( )
A. 角膜
B. 巩膜
C. 虹膜
D. 脉络膜
2.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 脑和脊髓
B. 脑和脑神经
C. 脊髓和脊神经
D. 脑神经和脊神经
3.某青蛙饲养厂,为缩短青蛙幼体一蝌蚪发育为成蛙的周期,常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
给蝌蚪喂食,这里所说的“某种激素”应该是( )
A. 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C. 性激素
D. 胰岛素
4.某同学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闭上眼睛.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
以及加速和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 耳蜗和前庭
B. 前庭和半规管
C. 半规管和鼓膜
D. 鼓膜和听小骨
5.某人胸段脊髓完全横断会导致患者大小便失禁,其原因是( )
A. 脊髓传出神经受到破坏
B. 脊髓传入神经受到破坏
C. 排尿、排便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D. 脊髓中的排尿、排便中枢被破坏
6.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
A. 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
B. 手偶然遇到火会突然缩回
C. 皮肤出血后逐渐凝集
D. 皮肤经日光长时间照射变黑
7.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 )
A. 唾液腺、肠腺、垂体
B. 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C. 甲状腺、胰岛、卵巢
D. 唾液腺、皮脂腺、垂体
8.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 )
A. 大气污染
B. 重金属污染
C. 水污染
D. 土壤污染
9.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 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 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SO2
C.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露;采用无氟制冷剂
D. 汽油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10.下面对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黏稠
B. 真菌的菌落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C. 真菌的菌落有时还会呈现出红、褐等颜色
D. 细菌的菌落生长速度比真菌的菌落生长速度快
11.酵母菌比醋酸菌高等,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成形的细胞核
D. 遗传物质
12.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①传染源②病原
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
A. ⑤④③①②
B. ⑤④①③②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②③④①
1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 把食品的细菌都杀死
B. 抑制食品的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 把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 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4.某生物社团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将如图中
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本
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 空气
B. 微生物
C. 玻璃管
D. 温度
15.下列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B. 在低倍光学显微镜能看清楚细菌的形态
C. 真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利用酵母菌可以制作酸奶
16.下列各项制作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是( )
①碘盐、食用油②酸醋、葡萄酒③酱油、甜面酱④花椒、大茴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17.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应采取的保存方法有( )
①高温②低温③保持干燥④保持湿润⑤暴露空气中⑥隔绝空气.
A. ①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18.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步骤通常是( )
①配制培养基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19.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
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
A. 肺结核、糖尿病
B. 肺结核、甲型肝炎
C. 色盲、甲型肝炎
D. 糖尿病、色盲
20.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从免疫的角度看这是属于( )
A.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增强
B. 人体免疫功能出现了紊乱
C. 特异性免疫功能失去活力
D. 人体内组织器官出现了异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1.如图为针刺后引起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它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图中④是______,它接受到神经冲动后,作出反应;图中⑤是______,它能接受传入的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递给传出神经.
(2)将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补充完整:
①→______→⑤→______→④(填序号)
(3)该缩手反射属于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
22.下面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
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______所示,这属于第______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INI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接种的疫苗叫做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4)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______性免疫。

计划免疫属于______性免疫。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23.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如图所示: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 .
(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______ .
(3)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______ 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4)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部分的______ 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24.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像科学家一样地思考,回答科学家当年的科
学问题.
科学家发现,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科学家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科学家推测,胰岛分泌一种能够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后来,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从而开创了治疗人类糖尿病的新纪元:班廷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发现问题: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______ ,还出现糖尿病人的一些症状.
(2)假设:胰腺对控制______ 含量有作用.
(3)设置对照实验:结扎______ 狗的胰管,与病狗进行比较.
(4)实验结果:胰腺大都萎缩,只有______ 活着,并且尿液中______ 葡萄糖.(5)做出新的假设:胰岛会分泌一种能调节______ 的物质.
(6)进一步实验:从狗的胰岛中提取了______ ,用于治疗患糖尿病的狗,获得成功.
(7)实验结论: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5.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高达60%,居世界
首位,并且还以每年10% 的速度增长,这引起了人们
的高度关注.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近视患者看不清______ 处的物体,可以配戴
装有______ 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结构[①]的名称是______ .
(3)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 ______ ] ______ .
(4)物体成像在眼球[ ______ ] ______ ,该结构上的一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到______ 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5)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列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①______ ;②______ .
26.下图所示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与C的结构相比,A的细胞内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 .
(2)B和D的菌体都是由______ 构成的.
(3)图中,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离不开[ ______ ] ______ .
(4)A、B、D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会大量繁殖,形成菌落.从菌落的______ ,可以大致区分A和B、D.
(5)你见过泡菜坛吗?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泡菜坛的结构,即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色素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是一致的,并且与种族的遗传有关系;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质层中分布有血管,所以,看上去眼珠呈浅蓝色.
故选:C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
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与黑眼睛,指的是虹膜的颜色.该题考查了虹膜的颜色:虹膜颜色与色素细胞中色素的含量有关.
2.【答案】A
【解析】
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故选: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

3.【答案】A
【解析】
解:A、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符合题意.
B、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器官发育,维持其成熟状态;促进第二性征出现;激发性欲,维持性功能;故不符合题意;
D、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
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使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缩短了蝌蚪发育成蛙的时间.说明这种激
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作用.
4.【答案】B
【解析】
解: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坐过山车时,闭上眼睛,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是前庭和半规管的作用。

故选:B。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
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
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
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5.【答案】C
【解析】
解: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
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
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
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
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
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脊髓的结构如图所示:胸段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排便、排尿中枢并没有损伤,完成排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也还完整,脊髓的反射功能也没有丧失,只是位于脊髓下端的排
便中枢和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因此出现大小便失禁.
故选:C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
射和传导的功能.
此题考查了脊髓的传导功能.
6.【答案】B
【解析】
解: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根据反射的概念,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参加,草履虫不具神经系统,它对盐分的反应属于应激性,血液凝集和皮肤变黑都没有神经系统参与,是生理现象,所以都不属于反射.手偶然遇到火会突然缩回,是人对火的刺
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先天性反射.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的概念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7.【答案】C
【解析】
解: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

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析解答.
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8.【答案】B
【解析】
解:废电池里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可见废旧电池对土壤、水等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废电池的危害,解答时从废电池里含有汞、银、镉等重
金属,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方面切入。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废电池的危害
9.【答案】A
【解析】
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
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
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
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
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故选:A。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此题考查了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措施.
10.【答案】D
【解析】
解:由分析可知:A、B、C项是正确的。

真菌菌落初期生长很慢(属于菌丝生长期,看不到)突然会长出大量孢子;细菌菌落生长比较匀速,故D项是错误的。

故选:D。

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形状:菌丝细长,
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11.【答案】C
【解析】
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
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酵母菌是真菌,醋酸菌是细菌。


此酵母菌比醋酸菌高等,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成形细胞核。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12.【答案】B
【解析】
解: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健康人属于易感人群,流感属于传染病,流感病人属于传染源,流感病人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故选: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
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掌握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13.【答案】D
【解析】
解:A、把食品的细菌都杀死,可能还有真菌也会导致食品腐败,A错误;
B、抑制食品的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可能还有细菌也会导致食品腐败,B错误;
C、把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可能还有细菌也会导致食品腐败,C错误;
D、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正确.故选:D.
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
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所以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杀死、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明确食品的腐败原因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注意食品保鲜的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14.【答案】B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
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
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相关内容,结合题意,分析图形作答.
掌握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此题的关键点: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不是瓶颈的曲直.
15.【答案】A
【解析】
解:A、细菌个体微小,都是单细胞的,因此,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故符合题意。

B、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00个细菌排成一排才有1毫米长,用肉眼、放大镜、低倍显微镜等都不可看,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可看清。

故不符合
题意。

C、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因此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故不符合题意。

D、多数细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制作酸奶要用
到乳酸杆菌,不是酵母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菌、真菌的结构、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思考解答.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16.【答案】B
【解析】
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酱要用到霉菌,都属于发酵技术。

碘盐是在食盐中加碘,食用油可以用含脂肪高的豆类压榨而成,花椒、大茴香属于植物的果实,不是
发酵食品。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据此作答。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17.【答案】D
【解析】
解: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因
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食品保存方法有②低温、③保持干燥、⑥隔绝空气.而①高温、④保持湿润、⑤暴露空气中细菌真菌的繁殖会加快,加速食品变质.
故选D.
题考查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
分清生活中具体实例微生物滋生的原因及贮存方法.
18.【答案】A
【解析】
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
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④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
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③接种,接种后②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故选A.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
19.【答案】B
【解析】
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B。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特点。

可以从传染病的概念和特
点方面来切入。

牢记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这样才能与其它疾病进行比较区分。

20.【答案】A
【解析】
解:白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从免疫的角度看这是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增强。

故选:A。

(1)人体三道防线的
组成、功能和免疫
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
生来就有的,人人
都有,能对多种病
原体有免疫作
用.包括第一、二
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
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
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