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达标检测鲁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单元达标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2020~2030年乡村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而中心城区和郊区人口比重均在增大,因此该时期乡村人口转移到了中心城区和郊区,A项错误;2040年郊区人口比重超过乡村人口比重,因此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B项正确;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不到20%,C项错误;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与2000年相等,但该地区总人口增加,因此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比2000年有所增加,D项错误。

第2题,城市化=(城市人口/总人口)×100%,根据题目注释可知,2010年该区域中心城区人口比重约为40%,郊区人口比重约为10%,因此城市化水平约为50%,A项正确。

随着乡村人口转移到中心城区和郊区,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增长,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超过70%。

答案:1.B 2.A
右图是台湾岛轮廓图。

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资源D.军事
4.图中众多河流的河口不能发育成港口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径流量小
B.泥质海岸不利于港口城市建设
C.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
D.沿海台风出现的频率高,不利于城市发展
解析:第3题,台湾山脉直通东海岸,而西部为宽阔的平原,因此,东部城市少,西部城市多。

第4题,台湾岛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因而众多河口处未发育成港口城市。

答案:3.B 4.C
图中虚线表示甲乙两城市的服务范围。

读图,回答5~6题。

5.与乙城市相比,甲城市( )
A.级别高
B.相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多
C.服务范围小
D.服务种类少
6.近年来,甲城市工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压力
C.提高生产效率
D.拓展城市的地域空间范围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城市为该区域的核心城市,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大,服务种类多,相同等级的城市数量少,距离远。

第6题,城市中工业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城市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5.A 6.B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7~8题。

7.对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
B.①—工业区②—商业区③—住宅区
C.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
D.①—住宅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
8.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A.交通拥堵B.大气污染
C.失业率增高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商业区分布在城市中心处,故③为商业区;①处有钢铁厂、机械厂、纺织厂等工业的分布,故为工业区。

该城市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为大气污染等;②功能区为该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故为住宅区。

答案:7.C 8.B
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
A.海拔高,多地形雨
B.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C.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
D.受冷锋影响大,多锋面雨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表示重化工业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9题,市区受热岛效应影响,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降水较多。

第10题,③处冬、夏气温均最高,说明受人为因素干扰最严重,最可能为重化工业区。

答案:9.B 10.C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12.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
A.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解析:第11题,城市中占地比例最大的是住宅区,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住宅比例不断上升,因此①是住宅区;工业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因此比重逐渐减少,即②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面积相对稳定,且比例变化不大,因此③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比重较小且随城市的发展可能比例略有增加,因此④为商业区。

第12题,城市科学规划的目的是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答案:11.A 12.B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此完成13~14题。

13.1985~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14.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解析:第13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1985~2011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小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即城市用地年均增长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的速度,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不断增加。

第14题,1985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新增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转化而来,因此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城市用地的增加,使农业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13.C 14.D
北京市政府决定自2014年4月11日至2015年4月10日,继续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政策措施,即“每周少开一天车”。

据此回答15~16题。

15.北京推行“每周少开一天车”的车辆限行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城市噪声污染
B.避免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D.降低市中心的常住人口密度
16.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还有( )
①工矿企业的烟气②建筑施工③居民生活污水④居民做饭和取暖排放的烟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城市汽车的大量增多,会带来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问题;建筑施工多引起噪声污染;居民生活污水引起城市水污染。

答案:15.C 16.D
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③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B.商业区
C.绿化带D.工业区
18.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风向北流B.东北风向南流
C.东南风向南流D.西南风向北流
解析:第17题,①位于市中心和多条道路的交会处,为商业区;②面积最大,为住宅区;
④位于城市的外围,并沿铁路线分布,为工业区;③介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为绿化带。

第18题,根据工业区和住宅区分布的相对位置,若工业区布局合理,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河流自南向北流。

答案:17.C 18.D
19.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区域研究中的作用是( )
A.获得地面各种物体的信息
B.可不借助地图、遥感、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等工具和手段就可获得信息
C.处理信息、储存信息,但不能分析并产生新的信息
D.将处理、分析后的新的地理信息再制成地图、图标、统计图表、数字等有价值的新的信息
解析:在区域环境研究中,RS、GPS和GIS的作用是不同的。

GIS将系统处理、分析的结果,形成可供研究、规划和决策人员使用的新信息,如地图、统计图表等。

答案:D
读GIS过程分析图,完成下题。

20.该图最终成果反映的主题是( )
A.地面塌陷B.泥石流
C.地震D.滑坡
解析:该灾害的成因与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条件有关,因而最有可能为泥石流。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下图是某发达国家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分)
(1)城市形成阶段(Ⅰ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等优越的条件。

(3分)
(2)Ⅲ阶段商业用地分布在________或________两侧。

(2分)
(3)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场所。

Ⅲ阶段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从建筑质量来说图中甲、乙两种住宅区,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

(2分)
(4)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工厂迁出了老城区,工业区在城市区位中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________,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曲流处,河流的供水功能和运输功能是城市兴起的主导因素。

第(2)题,Ⅲ阶段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和城市干道与环线公路交会处。

第(3)题,甲地在河流下游,铁路附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环境质量较差,且靠近生产用地,应为低级住宅区;乙地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地势较高,环境优美,应为高级住宅区。

第(4)题,工业区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沿交通干线分布,主要目的是保护城市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1)河流水资源水运功能
(2)城市中心交通干线
(3)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
(4)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保护城市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22.下图是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分)
(1)图中A为________区,其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直线是________(填字母)线,原因是什么?对商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6分)
(2)B为________区,其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直线是________(填字母)线,原因是什么?(4分)
(3)C为________区,其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直线是________(填字母)线,原因是什么?(4分)
(4)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________的差别。

(2分) 解析: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因素中,直接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是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不同经济活动愿意付出土地租金的高低有差别,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的不同,各功能区也就根据付租能力选择自己的区位。

答案:(1)商业 D 商业支付地租最高。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2)住宅 E 该地区既可方便人们上下班,又接近消费市场,租金较市中心要低。

(3)工业 F 远离市中心,只有工业付出的租金最低。

(4)愿意支付土地租金的高低(付租能力)
23.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分)
(1)图中X、Y、Z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下面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________。

(2分)
(3)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你认为哪一块最合适,简要说明理由。

(7分)
解析:第(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征及分布回答。

第(2)题,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市中心交通便捷程度高,地租水平也高;从市中心延伸出的干道与街道的交会处,地租水平较高。

第(3)题,高级住宅区往往与文化区相邻,地势较高,环境较好,读图可得到答案。

答案:(1)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2)②
(3)d最合适。

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噪音污染少;靠近河流,且在河流上游。

24.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分)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__国家。

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的数量及变化特点是什么?(4分)
(3)由图说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4分)
解析:由图中信息判断,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了发达国家,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答案:(1)发展中发达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
(2)数量不断增多,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数量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3)起步早,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

起步晚,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水
平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