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1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1例
王媛;李莉;彭学标;周再高
【摘要】报道1例10月龄患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女婴,经甲泼尼龙20 mg/d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后成功治愈.
【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年(卷),期】2012(019)003
【总页数】2页(P173-174)
【关键词】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免疫球蛋白
【作者】王媛;李莉;彭学标;周再高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25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10月龄,2011年6月2日因感冒及胃肠道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头孢克洛及中成药等药物治疗,用药后1天,患儿始于耳后及颜面部出现片状散在分布的红色斑疹,后红斑泛发至颈部、躯干及四肢,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同时伴发热,体温38.1℃,转诊于当地儿童医院,给予地塞米松3 mg静滴及其它对
症支持治疗,症状未控制,全身在红斑基础上泛发水疱、大疱,伴大片糜烂面及表皮剥脱,遂于2011年6月5日转诊南方医院皮肤科。

入院时查体: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尚可,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皮肤科情况:全身可见弥漫红斑、水疱,部分水疱融合呈大疱,可见大片糜烂及表皮松解。

背部可见大片鲜红色糜烂面及明显渗出。

口腔及外阴粘膜均可见红斑、水疱及糜烂面(图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14.26 g/L,NEU5 g/L,NEU%35.4%;肝功能:ALT 153 U/L,AST 176 U/L。

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

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5 g/d(连用4天)、甲泼尼松龙20 mg/d、阿奇霉素0.1 g/d抗感染及其它护肝、护胃等支持治疗,每日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盆浴10~15分钟,尽可能抽取疱液后用烫疮油纱布全身包裹,同时按常规进行口腔粘膜及外阴护理等。

治疗7天后患儿全身糜烂面逐渐干燥,无新发皮损,原有水疱
逐渐吸收,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提示白细胞及转氨酶恢复正常,遂开始激素减量,至2011年6月25日出院时激素已减至强的松2.5 mg/d口服,无新发水疱及糜
烂面,全身皮肤略潮红,见图2、图3。

治疗期间患儿无皮肤及其他系统感染症状、体征,出院1周后停用激素。

图1 入院第一天,可见全身红斑,并有大量水疱图2 治疗4天后,全身红斑颜色转暗,水疱逐渐吸收,无明显新发皮损图3 出院前1天,全身红斑基本消退,留
有散在色素沉着,无新发皮损
2 讨论
大疱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是皮肤科危重症疾病,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常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而死亡[1]。

婴幼儿药疹以荨麻疹型最常见,其次是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或斑丘疹[2],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则较少见。

因婴幼儿重症药疹治疗时激素剂量常难以控制,故联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不失为一种可借鉴
的治疗方法。

有相关报道提示使用免疫球蛋白剂量一般为400 mg/(kg·d),连续3~5 d 为一疗程[3]。

本例患儿在给予甲泼尼松龙20 mg/d治疗时联合免疫球蛋白5 g/d静脉滴注,治疗4天后患儿全身红斑转暗,水疱逐渐吸收,7天后复查血象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提示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时,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并可减少激素用量及其副作用[4-6]。

同时,笔者认为在婴幼儿重症药疹治疗过程中,护理亦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婴幼儿免疫力相对较弱,而口腔外阴粘膜及皮肤糜烂面均易发生感染,本例患儿在口腔及外阴粘膜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高锰酸钾溶液盆浴并辅以烫疮油纱布湿敷创面皮肤,在预防感染的同时,有促进皮损干燥、加快皮肤愈合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
[2]戴宪国,刘志华.小儿药疹96例[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1):73-75.
[3]张峰,陈兴平.重症药疹治疗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5):487.
[4]邓新华,李春红,熊清华.23例重症药疹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2):118-120.
[5]黄芳.33例重症药疹临床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3):209-210.
[6]姜海燕,陈连军,方栩.大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多形性红斑药疹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2):12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